田汉对中国电影事业有卓越贡献。作为一位杰出的电影编导,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浪漫的激情、传奇的色彩和现实主义的有机结合,使他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阳翰笙
阳翰笙(1902‐‐1993),原名欧阳继修,出生于四川高县罗场。1922年,就学于成部省立一中。1924年,入上海大学社会系读书。在1925年的五卅运动中,阳翰笙参加了&ldo;三罢&rdo;斗争。1926年,他奉调入黄埔军校,任中共入伍生总支书记、教官和政治部秘书。
1927年底,他辗转来到上海,即受郭沫若之邀,参加了&ldo;创造社&rdo;的工作。1928年起,陆续以华汉等笔名发表了以大革命为时代背景的一批长、中、短篇小说。
在左翼文艺工作者进军电影界之时,阳翰笙接受夏衍等人的建议,开始了电影剧本的编写,第一次以阳翰笙为笔名,编写了《铁板红泪录》,随后进入&ldo;艺华&rdo;。1940年,他任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至抗战结束,他又创作了《八百壮士》等4个电影剧本。
战后,他主持了昆仑公司的编导委员会,并创作了《万家灯火》,改编了《三毛流浪记》。阳翰笙的电影创作特色也是十分鲜明的,他的作品无一不是紧扣时代脉搏。他的电影文学创作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表现波澜壮阔的社会风云,一类是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描写揭示社会矛盾。他与夏衍、田汉是左翼电影运动的三员猛将。
孙瑜:
孙瑜(1900‐‐1990),四川自贡人,生于重庆,先后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和北京清华大学文学系。1923年赴美留学,1926年学成回国,1927年正式跨入电影界。
孙瑜任编导的处女作是1928年为&ldo;长城&rdo;拍摄的《渔叉怪侠》。&ldo;长城&rdo;结束后,孙瑜转入&ldo;民新&rdo;,1929年编导了《风流剑客》。
&ldo;联华&rdo;成立后,孙瑜开始展现其非凡的导演才华,&ldo;联华&rdo;的最初两部影片《故都春梦》和《野花闲草》均出自孙瑜之手,使&ldo;联华&rdo;一鸣惊人。此后,孙瑜走上了艰难的现实主义电影的探索之路。
1931年、1932年编导的《自由魂》、《野玫瑰》、《火山情血》择取的均是勇敢地面对现实的题材。1933年编导的《小玩意》、《体育皇后》,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大路》,写下了30年代电影史上光辉的一页。
抗战期间,孙瑜编导了《火的洗礼》。抗战胜利后,赴美考察,1948年回国,参加了昆仑公司,并筹拍《武训传》。
作为一位杰出的电影编导,孙瑜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一方面他从不回避现实,另一方面,在具体创作上,他的影片充满了乐观明快积极的情绪。这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巧妙结合,正是孙瑜影片的最大特征。
孙瑜还是一位善于发掘和培养演员的伯乐,金焰、王人美、郑君里等皆是因主演孙瑜编导的影片而成名的。他对于演员,总是循循善诱,耐心启发,使演员与角色产生心理共鸣。
蔡楚生:
蔡楚生(1906‐‐1968),广东潮阳人,12岁时到汕头一家小钱庄当学徒,18岁时即置身革命。后只身来到上海,经朋友介绍,在一家电影公司做个相当于打杂地位的职员。
1929年,蔡楚生结识了同乡名导演郑正秋,得到郑的赏识,从而进入&ldo;明星&rdo;,并师从郑正秋学习导演。1931年,蔡楚生加入&ldo;联华&rdo;,并编导了处女作《南国之春》。
1932年左翼电影运动的兴起,大大拓展了他的视野,1933年以后编导或导演的影片《都会的早晨》、《渔光曲》、《新女性》、《迷途的羔羊》等既是当时最受观众欢迎的影片,在艺术上几乎每部又都是可圈可点之作。
抗战期间,蔡楚生编导了《孤岛天堂》和《前程万里》两片。抗战胜利后,他成为昆仑公司的主要编导,拍出了中国电影史上不朽的名作《一江春水向东流》。
蔡楚生的作品从精神到方法,都是严格意义上的现实王义。他创造的主要银幕形象,不论是正面的、反面的或中间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性格鲜明而能为观众接受并难以忘怀的。
与郑正秋一样,蔡楚生也是民国电影史上拥有观众最多的电影编导之一。居于民国电影史上卖座率前列的三部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渔光曲》和《姊妹花》,皆出于郑、蔡二人之手,而且前两部都是蔡的作品。
蔡楚生的成就得到了举世公认,他是第一个为中国电影赢得国际荣誉的编导。几十年后,他的作品再度在中外上映时,仍深深打动了观众,他的艺术才华,令中外同行们赞叹不己。
史东山:
史东山(1902‐‐1955),原名史匡韶,浙江杭州人。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史东山就表现出了对艺术的特殊爱好,但家道中落,史东山被迫赴上海谋生,在上海电报局当报务员。不久,进入但杜宇的上海影戏公司任美工师,从此即爱上电影这一行。
1925年,他所编写的《柳絮》被公司录用,并让他自己导演,新片映出时,他第一次用了史东山这个名字。此后他转入&ldo;大中华百合&rdo;,编导了《同居之爱》、《儿孙福》和《王氏四侠》三片,流露出唯美主义倾向。
1930年,史东山进入&ldo;联华&rdo;,翌年,导演了描写男女爱情的《银汉双星》。九&iddot;一八的炮火使他从艺术的迷梦中惊醒,他参与编导了《共赴国难》、《奋斗》等片。1934年转入&ldo;艺华&rdo;,编导了《女人》和《人之初》。此时,史东山已从唯美主义转向了现实主义。
他的影片,开始触及社会现实,同时,在影片的风格上,依然富有美感,并求得了与影片内容的融合。
&ldo;国防电影&rdo;的口号提出后,史东山在&ldo;新华&rdo;与田汉首次合作,导演了《青年进行曲》,他自己则编导了《长恨歌》和《狂欢之夜》。抗战时期,他在&ldo;中制&rdo;编导了《保卫我们的土地》,又与田汉导演了《胜利进行曲》。抗战胜利后,他作为&ldo;昆仑&rdo;的主要编导,完成了现实主义影片的杰作《八千里路云和月》。
洪深:
洪深(1894‐‐1955),字浅哉、伯骏,江苏武进人。考入清华大学后,热衷于戏剧活动,大学时期,即创作了五幕话剧剧本《贫民惨剧》。1916年赴美留学,1922年回国,加入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并为公司创作了剧本《申屠氏》(未拍摄),剧本长3万余字,是我国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电影剧本。
1925年,洪深加入&ldo;明星&rdo;,编导了《冯大少爷》等一批影片,形成了&ldo;心理剧&rdo;的特点。洪深为国产有声片的问世作出
了很大贡献,&rdo;明星&ldo;最初的两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和《旧时京华》皆由洪深编剧。
在30年代现实主义影片的主潮中,洪深创作成果丰硕,有数十个电影剧本被&ldo;明星&rdo;、&ldo;联华&rdo;、&ldo;新华&rdo;、&ldo;艺华&rdo;等大公司搬上银幕,其中,《劫后桃花》、《时势英雄》、《梦里乾坤》等尤为出色。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半拢明月 情难自矜 全校都在看他们撒狗粮 [综]用绳命推销的男人 师兄卷土重来 隔墙有“夫” 侯门贵妾 修真在异界 西游记之太白也疯狂 通房文里当正妻 街南绿树春饶絮 表面光 我就是那个坏心姐姐[穿书] 青画 艳鬼之朱色人间 鲸落gl 意乱情迷:霸道老公送上门 现代修真指南 有情人 玄机∶清王朝皇权角逐中的平步青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