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难的人,哪有什么吃的,一路乞讨。可讨饭又能讨到多少呢,吃了上顿没下顿,可能今天还能对付吃一口,过两天连饭都吃不上,只能饿肚子,能讨到的是食物也是紧着孩子先吃。
韩生的爷爷奶奶是先倒下的,老两口岁数大了,跟儿子说:“我们活还能活几天,本来讨的粮食就不多,一家五口连打牙祭都算不上。五个人挨饿还不如三个人吃饱。”
为了儿子和孙子能多吃一口,老两口倒下了。
把老两口草草埋了以后,韩生的父母也快走不动了。逃难的人又何止他们一家,遭了灾闹了难,都知道往南方跑,都知道奔京城逃。
逃荒的队伍越来越大,人越聚越多,能讨到的饭也就越来越少了。
老韩家就这么一个独苗苗,哪有父母不疼儿女的,但凡有一口吃的也要先紧着儿子。
还没到南京城,老韩两口子也倒下了。
自此,老韩一家子就只剩下韩生一个人。小孩儿那年是十一岁,孤苦伶仃的跟着逃荒的队伍麻木的向前走着,他也不知道他要走到哪,更不知道目的地在哪。
他们这个队伍里有个青壮,平时脑袋也比较灵。快到南京城的时候他提议:南京城这会儿也人满为患了,整个城里都是逃难的,他们就算进去了也是没活路,倒不如继续往南走,去杭州。都说杭州是鱼米之乡,到了杭州估计能有口吃的。
韩生又能如何,他也是靠着别人活着呢。
一行人又转战杭州,等到了杭州城,逃难的人也不少。又不是没有聪明人,跟他们想法一样的多了去了。
走是不可能再走了,韩生也就留在了杭州城,成了城里的小叫花子,以讨饭为生。
讨饭讨了四年半,一直到他十五岁,也就是去年。他讨饭讨到了三清观门口,被门口卖单儿的刘太真看中,小伙子长得不赖,面相挺好,也搭上他心情好,发善心。就收了徒弟,韩生也就留在三清观做了道士。
这年头,出家的和尚道士没几个跟李修缘似的,家里家财万贯还要一门心思出家的。从小出家的,一般都是家里实在养不起,或者家里有钱,但家里信这个,让孩子做一个跳墙和尚或者跳墙道士。
能挑门徒的哪个不是修仙圣地,比如龙虎山茅山韬光寺少林寺之类的修行之地,人家挑徒弟看得是根骨。
出家之后,韩生和刘阔最好。两个人边边大,又都跟着刘太真,能玩到一块去。
刘阔是从小在杭州城长大,虽说家穷,父母死的早,跟着叔叔长起来。但是也奠定了他皮实的性格,年少时也跟着街边上的混混胡跑胡闹过。
韩生经历过丧父丧母,世态炎凉,所以性格方面比较内向。
他们俩跳槽也是刘阔的想法,自从刘太真被拉下“神坛”,刘阔就知道三清观注定要完,所以他就撺掇韩生一块走。
韩生性格内向,又没什么主见,再加上平时他有啥都听刘阔的,所以也就跟着他出来。
出了三清观,刘阔就想着,去哪呢?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重生之金盆洗手 重生八零逆袭记 拿命玄学,病弱大佬爆红全网 意诱未尽 爱要跟著感觉走 一方水土养一方鬼 追鹤 无限仙武世界 何处风景如画 两个人的圣经 皮条生意不好做 青梅套路深 分手之后再说爱 全游戏唯一的omega成神了[无限] 现耽短篇集 快穿之吾儿莫方 狱鬼 你的光照进我的角落 一觉醒来,怀了前男友的崽 不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