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鸿小说网

京鸿小说网>饥饿的盛世读后感1000字 > 第75章(第1页)

第75章(第1页)

事实上,一代帝王的精明强干还不够。盛世的出现,都是几代人的接力努力达到的结果。中国盛世出现的规律是,一个英明强悍的开国帝王为新王朝立定规模,打下基础。开国帝王去世后,往往会出现一个小小的磨合动荡调整期,再由另一个精明强干的子孙打开王朝发展的瓶颈期,将王朝推上盛世。汉代刘邦开国,确立了清静无为的治国思路,但也留下了诸侯分裂的政治隐患。刘邦去世后,出现了吕后、惠帝时期的动荡。直到文帝、景帝,一方面将&ldo;与民休息&rdo;的治国方略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又成功地打击了同姓王侯的分裂势力,消除了政治体制上的重大隐患,从而催生出武帝时代的极盛。唐代的盛世,经高祖、太宗开基立业,奠定基础,再有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的短期动荡调整,直到玄宗时才达到高峰。清代的盛世,也是由多尔衮和顺治打下基础。而康熙继位,解决了权臣和三藩这两个发展的瓶颈问题,由此大清才走上盛世之路。

出现一个英明的帝王,在中国历史上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而连续几代帝王都能雄才大略,那就更是如同彩票中奖一样难得,因此中国历史上盛世如此之少也就不难解释了。

盛世难以出现,更难以保持。

盛世的前奏是衰世,结局也是衰世。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都未能避免&ldo;盛极而衰&rdo;的结局。而且,盛世的倾颓,往往在极短时间内定局。汉武帝前期是汉代统治达到的最高峰。然而武帝在极盛之后,鞭扑天下过甚,很快导致了衰败。晚年更是天下大乱,起义遍及关东地区,大者数千人,小群数百人,起义烈火几乎葬送大汉王朝。唐玄宗开元、天宝之际,号称&ldo;全盛&rdo;,繁荣景象史所未见,但&ldo;安史之乱&rdo;的狂飙瞬间吹散了旷代繁华。752年,也就是唐天宝十一年,唐代人口达到顶峰,达5200万。但八年之后的760年,也就是乾元三年,一下子降到了1700万。天宝年间最繁华的地区,从宜阳到武牢500里,在籍人口居然只剩下1000户人家,&ldo;居无尽椽,人无烟爨,萧条凄惨,兽游鬼哭&rdo;。王朝衰败之迅速可以想见。

乾隆盛世的政治清明与全面腐败更是只隔了瞬间。乾隆死前3年就爆发了白莲教大起义,清朝从此一蹶不振,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从盛到衰,如此迅速,其原因当然是这些盛世的出现依赖的是人治。中国历史上的几大盛世,只在史书上留下了统治者手腕的精明,人格的强大,却没有留下太多制度性的成就。

中国帝王都是人治的信奉者,正如雍正所说,&ldo;从来有治人无治法,文武之政布在方案,其人存则其政举,朕有治人即有治法&rdo;。几千年间,中国专制制度的框架和运转规则没有根本的突破和进步。统治绩效如何,更多地依赖于统治者个人的精神振作与否。没有内外条件的严厉制约,个人的英明与自制无法抵制环境的纵容与腐蚀。由胜而骄,由劳而逸,是人性不变的规律。盛世君主往往是英明与昏聩集于一身,理智与膨胀合为一体。他们既是辉煌成绩的创造者,也是王朝衰落的罪魁祸首。

西方历史上没有盛世这个词,这并不是说其他国家历史上没有过辉煌的时代,在西方历史上,它们往往被称为&ldo;黄金时代&rdo;,比如大英帝国的&ldo;伊丽莎白时期&rdo;。与中国的盛世比起来,西方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则没有这么短命。

伊丽莎白时代与乾隆时代有许多巧合。伊丽莎白女王与乾隆同是25岁即位,与乾隆一样,她也是一位理智又灵活的政治家。她即位之初,英格兰内部因宗教分裂而处于混乱状态,对外则面临与法国的战争和与苏格兰及西班牙的紧张关系。她以高明的妥协策略使英国摆脱了宗教战争的阴影,又以灵活的外交与周围大国周旋,结束了与法国的战争,为英国获得了宝贵的发展时期。

伊丽莎白统治英国45年。她登基时英国还是个贫穷衰弱的二流小国,而当她逝世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头号海军大国。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她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之一。她的统治期因此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ldo;伊丽莎白时期&rdo;。

与中国的盛世不同的是,&ldo;黄金时代&rdo;之后,英国并没有衰败。&ldo;黄金时代&rdo;成了一个国家长久上升的,在那之后,英国国势继续蒸蒸日上,在随后的几百年间一直领先于世界。

原因是英国的崛起之路,每一步都伴随着制度创新。一部英国政治史就是一部制度演进史,虽然英国社会始终存在种种无法根本克服的矛盾,但是由于这种独特的政治进步方式使得每一次的矛盾冲突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化解,英国也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强大的力量。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我们会很容易发现,重提&ldo;盛世&rdo;二字,许多时候已经不合时宜。

第一,中国历史上,&ldo;盛世&rdo;两个字叫得最响的时代,往往问题重重。

一个蒸蒸日上、富于自信的政权并不需要通过自我宣传来为自己壮胆。相反,在一些有问题的时代,人们却常常会高唱盛世的调子。

因为&ldo;盛世&rdo;是传统王朝统治合法性的有力证明。历经暴力夺权后,一个政权就需要以&ldo;养民&rdo;&ldo;牧民&rdo;的成绩来支持自己的合法性。而盛世的出现,当然是统治成绩的最佳证明。

在一个王朝埋头开拓进取的过程之中,统治者们并不会经常提起&ldo;盛世&rdo;二字,而是致力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汉代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中,从来没有帝王和大臣自夸为盛世。相反,那些底气不足的统治者却常把&ldo;盛世&rdo;挂在嘴边。宋高宗因动乱而幸得大宝,偷安一隅,大敌在侧,却无心进取。这种治绩,无论如何与盛世不沾边。然而宋高宗却常常自诩为&ldo;中兴&rdo;和&ldo;盛世&rdo;。在皇帝的鼓励下,大臣们称颂盛世之声铺天盖地,应接不暇。他们说皇帝&ldo;于皇睿明,运符中兴,绵于肃清,乾夷坤宁&rdo;。&ldo;大功巍巍,超冠古昔&rdo;,&ldo;皇帝躬行,过于尧禹&rdo;。他们夸秦桧&ldo;心潜于圣,有孟轲命世之才;道致其君,负伊尹觉民之任&rdo;,&ldo;大节孤忠,奇谋远识&rdo;,&ldo;圣贤一出五百岁,开辟以来能几人&rdo;。这些当初精心撰写的谀词,今天听起来只是讽刺。

中国历史上另一个&ldo;盛世&rdo;声音叫得最响的时代是清代。众所周知,清代统治者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心一直缺乏安全感。因此有清一代的诏书中,连篇累牍的内容是宣传大清政权的&ldo;深仁厚泽&rdo;。

但是,在整个清代盛世之中,盛世叫得最响的又是两个特殊阶段,一个是身背篡位恶名的雍正统治时期,另一个是乾隆晚期,也就是盛世已经渐行渐远之际。康熙时期,对盛世二字并不那么感冒。康熙平定三藩后,群臣请上尊号,康熙明智地拒绝了,他说:&ldo;贼虽已平,疮痍未复,君臣宜加修省,恤兵养民,布宜德化,务以廉洁为本,共致太平。若遂以为功德,崇上尊称,滥邀恩赏,实可耻也!&rdo;正是这种难得的清醒,才有了以后一系列正确政策的出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三线玩家  女配她美貌动人  凤凰落地不如鸡  往生泪  就等你下课了  可以给我你的校牌吗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青少年版)  封敛雪印  辉煌三国  穿成霸总的娇气包闺女  喜欢你不是两三天  截胡  甘味橘  反攻[星际]  高武:我以仙法护华夏  藏住满分甜  红尸鞋  你列表最软的妹  史上最怂阿飘  情敌们后来都说喜欢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