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过册子翻开看。
耶律夷腊葛代表辽主答应,从此和齐人“百年休战”。
其实,耶律夷腊葛在谈判过程中,当然提出过什么“兄弟之邦”的提议,但陆宁从不承认辽国皇帝的合法性,这点也就无从谈起,只能什么契丹和齐国“百年休战”。
不承认辽国皇帝这一点,是底线中的底线,便是用诈,陆宁也不会用这一点做文章。
双方以古长城为界,但齐国在塞外领土,契丹各部不得越雷池一步。
双方滦河关外领土,承德卫方圆一百五十里,都为齐国皇帝皇庄领地。
双方榆关之外边界,东西以六州河为界,南北以五指山为界。
六州河,在宁远西北三十多里,而宁远镇,在六州河东北。
是以又规定,六州河以东,到宁远镇,沿海三十里,都为齐国国土。
而齐军,需撤到六州河以西,在宁远镇,可保留不高于一千士卒的驻军。
说起来,历史上,“檀渊之盟”的各项条款可说是中原历史上第一次和异族详细规定了国土边界、缓冲区、驻军甚至“引渡”等等特别详尽规定的对外条约。
现今,“宁远之约”,抢了这个第一。
当然,这“宁远之约”,作为天朝上国,陆宁肯定要“遵守”,现今,先令耶律罨撒葛安心和北方的世宗势力交战,“和约”就算被毁,也肯定是契丹人没守约。
后世,各种悔约栽赃给另一方的戏码见多了,一瞬间,陆宁都能想出十几个正义凛然的出兵借口。
看着册子,陆宁微微一笑,“好,就如此,拟定成文,为表诚意,我先加国玺之印,且明日我便引军回中原。”
现今的盟约,当然都要加双方国君的印记,是以耶律夷腊葛自还要回东京辽阳,陆宁在此期间便退兵,确实诚意满满的样子。
对完颜乌拉一笑,“你先去吧,今夜我宿在此间。”
耶律和古典闻听此言,心内跳了跳,又看了两个妹妹,尤其是幼妹耶律撒刺一眼,虽然是百般纠结后,终于下定的决心,也不会后悔,夫婿,更不再去想,可是,事到临头,想想淑哥偷偷和自己说的,这齐人大皇帝的特异之处,看着可怜巴巴的幼妹,心下一阵怜惜,便是二妹观音奴,也是处子之身,只能,只能晚点,自己多承担一些了。
一时,也不知道是喜是忧,更有些彷徨无助,可隐隐的,不知道为什么,又好像有一丝期待。
第一百零四章清康园(上)
从榆关到幽州,到镇州,再到大名府,到汴京,二千余里。
不过,在收复幽云的同时,最先完善的,自然便是驿站军情网络,三十里一个驿站,每个驿站养三两匹快马。
幽州一地,辽人道路修得不错,现在,又加以拓展维缮。
陆宁从榆关到汴京,仅仅用了三天时间,这还是没刻意追求极限,夜晚休息几个时辰,免得到了汴京精疲力竭。
从去年三月出征北汉,到现今五月底回京,整整十四个月。
回到汴京,和母亲、诸妃一番悲喜自不代言。
老母亲闻得儿子亲征顺利,百战百捷,虽然不太懂什么收复幽云,筑城塞外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总算是放下心事。
看着母亲年纪不大,不到五十年纪,两鬓已见白发,自是为自己操心,担惊受怕,每日静堂为自己祈福,不知道多忧心。陆宁不免开几句玩笑,说母亲你放心,当年我被雷劈的刀枪不入,何况现今我大齐兵强马壮,武甲之利,当世第一,母亲不必为任何战事烦忧。
老母亲展颜笑,只是再不能如昔年一般,给儿子几下要他别胡说,心下,却甚是开怀。
诸妃却不似老母亲那般担忧了,毕竟生活在皇宫大内,关心不关心也好,对国政军事等等都有所了解,除了深州陷落时很担了一阵子心事外,等辽主在幽州惨败,以皇后永宁来说,便不免叹息,昔年齐州城外那天外飞仙似的天子,必然是契丹的噩梦了。
不过陆宁回来,第一晚自然宿在皇后中宫,永宁便劝谏了一番,要天子以后,千万莫再身先士卒,万一有个闪失,天下必然大乱,为了社稷,天子以后也不要再肆意妄为,社稷为重,君为轻。
陆宁有些不喜欢听,随即便警醒,自己好像,也有些变了,可别迷失在一片歌颂声中,甚至都上了神坛,从自信,变成刚愎自用的话,那就大大糟糕。
端庄母仪天下的皇后,陆宁最喜欢折腾的她死去活来看她媚态及第二天的羞怒,不过这一次,却是好生说了一番话,真正灵肉交融。
陆宁甚至提起,自己身体特异,如果再诞不下血脉也和你们没关系,如果真一直诞不下子嗣,自己也不想收个养子什么的,再过十年,便立南平为皇储。
这话,把永宁吓了一跳,忙劝说,主君正当盛年,哪里就想没子嗣之事?以主君龙体之异,怕臣妾病故之时,主君还在开枝散叶呢,哪里用想这许多?
陆宁笑道,正因为自己觉得能遗害百年几百年,所以,自己在世,皇储立个女子,才能为她保驾护航,说不定,过个二三十年,自己退位做太上皇,叫南平小家伙做女皇,反正自己最厌烦朝事。
这倒是陆宁真实想法,如果这辈子注定就南平、南安两个女儿,就由女儿接位,而不会收什么养子。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在明朝当国公 九域剑帝 九阳武神 不灭武尊 七零的糖甜到他心口窝 我只想自力更生 我的主神空间好像有点不对劲 亮剑 赵氏虎子 我的老婆是军阀 官居一品(上) 官居一品(下) 镇世武神 大唐不良人(上) 从斗罗开始的打卡成神 开局成帝:杀得女帝跪地臣服 苏厨(上) 苏厨(下) 从士兵突击开始的人生 大唐不良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