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出羽国和陆奥国,以这两国为踏板,将其消化吸收,和南部的东瀛人交战,便轻松了许多。
品着香茗,陆宁又看向了跪伺旁侧的凉御前。
这个中年妇人,在本地威望很高,清原正盛暴虐,凉御前则总是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宽待本地民众。
清原正盛在内,清原氏男性全部被处死。
不过,这在东瀛人看来,倒是很正常的事情,东瀛贵族之间争斗,也从来如此,甚至怀孕之女子,如果被赦免,但怀中孩子生下来,是男孩的话也会处死。
这凉御前,生的儿子早夭,此外有两个女儿。
现今东瀛习俗,平民间走婚还大行其道,贵族入赘婚盛行。
作为本地豪族,凉御前的两个女儿夫婿,自然是入赘清原家也得到了清原氏之称,结果,这两个夫婿也被处死。
凉御前好像,也根本没什么悲痛的,陆宁令她仍然可以住在这天雄城御所中,凉御前还写了封信很是感谢了一番。
陆宁处死出羽清原氏全部男子,倒是和东瀛豪族间斩草除根的想法不尽相同,而是打破东瀛平民的贵族崇拜情结,不然,这些曾经统治本地的贵族姓氏绵延下去,总是些祸患,既然准备将出羽、陆奥两国纳入齐土,便要给本地民众改造下思维模式,令其和中原本土同步,加之慢慢来的移民,终究要令本地以后的子民,真正成为大齐国民。
“要农人们各司其职,莫耽误春耕,此点,还要麻烦夫人了。”看着凉御前,陆宁淡淡的说。
凉御前微微躬身:“总院大人不计恶嫌收留妾,妾会努力工作回报总院大人。”
凉御前自称发音类似“哇ra哇”,书面语对应中文的妾,是武家女子的自称,但随着后来武家地位膨胀,尤其到德川幕府到达顶峰,所以该称呼到了后世,反而有一种“本宫”之类的自傲意味在里面。
陆宁对这些不太了解,心说这女人,骨子里还很骄傲。
第一百六十章统治者
三月,当镇东军各部进入陆奥地区,以营为单位攻击陆奥各郡城、栅时,傅潜领宣抚卒的两百弓骑,从雄胜城(天雄城)出发,向东南奔袭三百里,攻克了多贺城。
随之,傅潜被任命为天雄城城主,多贺城更名为新齐城,并立石碑,石碑上云,齐人诸部为解海贼之患,教化虾夷,不远万里东渡蛮荒之地,匡时济世,故立碑与此,以示后人。
随之,陆宁移驻新齐城。
而随着出羽国大部分郡、陆奥国新齐城北面的各郡纷纷易主,东征军的攻势也渐渐止歇。
因为都是新征服之地,镇东军也不得不分派兵力驻扎在各郡守城、郡守栅。
东莱城(秋田)地位重要,也是东征军的退路,是以驻扎了两个营一千军马。
天雄城、丹波城、伊治城、胆沢城、德丹城、桃生城六个郡守城各驻扎一营士兵。
其他郡守栅,便是看栅城人口,多数驻扎一个都百名士卒,少数也有驻扎两都乃至三都的。
当然,新得郡守城、栅也纷纷为之更名。
各城都以战功,任命了城主。
现今驻扎各城、各栅的军事力量自然是采取高压姿态使得和族居民和熟虾夷以及囚徒集团臣服,各城城主,再从本地土著中征募自己的治安力量,等齐人统治下的新架构稳定下来,除了紧要地仍需要官兵驻守外,其余城、栅由城主的武装接管,甚至将来一旦南征,还可以征募各城城主力量作为辅军乃至其中勇壮编入官军。
如此,才不是镇东军的消耗战,才不会兵员越战越少。
又在本州岛最北部邻近北海道海湾的津轻地区驻扎两个营,以震慑本州岛北部未开化的荒虾夷。
如此,杨业麾下就剩了五个机动营,其领五营士卒驻扎在出羽国最北的最上栅,和多贺城东西呼应,若东瀛人北伐,首先面对的就是新齐城和已经更名为九营城的最上栅。
……
新齐城是模仿前唐的条坊式布局,在东瀛岛,包括平安京在内的这些大城的城内布局,均是如此,当然,随着时间推移,又渐渐形成了东瀛本土特色的各种市町。
其实随着和族讨伐虾夷战线的北移,新齐城原本的军事据点功能渐渐削弱,但人口却越来越多,渐渐和周边村落形成了一片奠定陆奥国石高的产粮及畜牧中心地带,后世被称为仙台平原,这一带人口,现今高达四五万之多,人口密集在陆奥出羽一带,可称第一。
此外,作为本州岛东北部的政治经济中心,此处商贸也极为发达。
陆宁,现今就在距离新齐城三十多里的一处市町小镇中。
这处市町小镇的形成,既可以称其为宿场町,又可以称为门前町。
所谓宿场町,是奈良时代学习唐朝的驿传制,也在各处设驿站,一些大的驿站所在,慢慢人口聚集,成为宿场町,通常宿场町,都拥有旅店、马屋、商店等设施。
门前町,则是寺庙或者神社前的市场慢慢形成街市和聚落。
陆宁身处的这市町小镇,便是奈良时代为了传递东北征讨虾夷人军情而设的驿站,后被废弃,但成为进入东北地区行商的中转站之一,而百多年前,慈觉大和尚在此建延福寺,新齐城附近,来朝拜的香客不断,寺庙前市集也随之繁盛,也是这市町小镇渐渐形成的重要原因。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苏厨(上) 九阳武神 从斗罗开始的打卡成神 亮剑 我的老婆是军阀 赵氏虎子 九域剑帝 苏厨(下) 镇世武神 从士兵突击开始的人生 官居一品(下) 七零的糖甜到他心口窝 我的主神空间好像有点不对劲 不灭武尊 我只想自力更生 大唐不良人(上) 开局成帝:杀得女帝跪地臣服 大唐不良人(下) 我在明朝当国公 官居一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