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鸿小说网

京鸿小说网>二战全景纪实TXT > 第166章(第1页)

第166章(第1页)

温斯顿&iddot;丘吉尔是英国现代史上一位极负盛名的政治家。青年时代,他就立志致力于政治事业。1905年,31岁的丘吉尔担任了殖民地事务部次官这一政府高级职务,开始了他的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政治生涯。此后,他的职位不断提升,影响越来越大,先后担任了贸易大臣、内政大臣、海军大臣、军需大臣、殖民大臣、财政大臣,并两度出任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18‐1921年任陆军大臣和空军大臣期间,曾积极策划武装干涉苏联,叫嚣要把十月革命产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丘吉尔自1929年卸任财政大臣。1932年间,有人告诉斯大林,丘吉尔完蛋了,已是强弩之末了。斯大林没有苟同。他预言:&ldo;只要英国人再遇上麻烦,他们也许还需要这匹老战马。&rdo;1939年丘吉尔重返海军部,但被排斥在内阁之外。这期间,他没有按照惯例退休,而是以一个记者、作家和画家特有的敏锐洞察力来关注世界历史的风云变幻;以一个历史学家和一次大战参加者所具有的丰富经验来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有益的批评和建议,因此,他成为一个声望很高的下院&ldo;后座议员&rdo;。

1932年夏,丘吉尔访问巴伐利亚,看到一群群渴望为国牺牲的德国青年正情绪高昂地在大街上游行,他感到德国&ldo;战争意识&rdo;的重新抬头,并为此惴惴不安。1933年,希特勒上台。丘吉尔清醒地认识到&ldo;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可怕信号就要出现了&rdo;。他马上在下院发表演讲,指出:&ldo;德国要求军备平等,陆军与海军的编制平等……这是最危险的要求。只要德国的怨恨与不满尚未消除,还抱着我们不愿看到过的那种情绪时,就可能获得与其他邻国完全相等的军事力量,那么可以肯定,我们自己也将面临指日可待的欧洲大战的重新爆发。&rdo;

1936年,希特勒出兵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同年,与日本、意大利正式结成法西斯联盟。1937年,他召集了海陆空三军最高将领参加的秘密会议,把战争定为国策,并命令他们做好战争准备。这一切使丘吉尔深为忧虑。他说:&ldo;我们的国防实力、尤其是空军实力不够充实,不足以保证陛下忠实臣民的和平、安全和自由。要拯救英国,就必须迅速地、大规模地把英国重新武装起来&rdo;,&ldo;必须再一次联合欧洲一切力量来约束、抑制、必要时挫败德国的霸权。&rdo;但是丘吉尔的忧虑和建议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他们继续坚持以裁减军备寻求&ldo;安全&rdo;的外交政策。

在不会有战争的思想指导下,英国完全笼罩在一派和平的气氛之中。1933年,牛津大学俱乐部的学生还通过了一项&ldo;本院决不为国王和祖国而战&rdo;的决议,代表了英国所存在的那种缺乏远见、盲目乐观的思想情绪。

丘吉尔对此更加着急,他说:&ldo;我在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上有着深信不移的看法,但我又不能使议会和全国人民重视我的警告,我提出的证据又不能使他们信服并从而采取行动,这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事情。&rdo;他冒着被称为&ldo;战争贩子&rdo;、&ldo;恐怖分子&rdo;的罪名,到处大声疾呼,批评国内存在的这种浓厚的和平主义情绪,多次指出:&ldo;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一心一意地避免另一次大战的发生。但是,万一发生了战争,我们就要斗争下去,为了能在战争中求生存,即使付出武力也在所不惜。&rdo;

然而,政府的政策与丘吉尔的看法背道而驰。1937年5月,&ldo;绥靖大师&rdo;张伯伦出任首相,他上台后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向准备发动战争的希特勒表示友好态度,幻想以妥协、退让、姑息等方式达到息事宁人、避战求和的目的。对希特勒提出的领土要求,只要是&ldo;按和平演进来实现&rdo;,他就不予反对,甚至奉送,借以牺牲东欧,保全西欧。这一政策终于导致慕尼黑悲剧。

---------------

4激战北欧(5)

---------------

慕尼黑悲剧发生后,丘吉尔的情绪更加激昂。他在下院发表演讲时痛苦地指出,我们没有经过战争就已经遭到了一次完全彻底的失败,这种失败不会给英国和法国带来和平安全。恰恰相反,这将使这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无力和更加危险。他还进一步指出:&ldo;不要以为这就是结局,这仅仅是算账的开始,仅仅是呷第一杯酒,第一次尝到苦酒的滋味;除非我们竭尽全力重振士气和军威,再度崛起,一如往昔地坚持我们为自由而战的立场,否则我们将年复一年地尝此苦酒。&rdo;

几年来的事实证明,丘吉尔是正确的。他的忧虑、他的警告、他的批评都应验了。这时丘吉尔在国内的威望空前提高,各层阶人士都普遍产生了一个共同的想法,即丘吉尔应该进入内阁。新闻界也活跃起来,称赞丘吉尔&ldo;由于同国家事务有着长期而密切的接触,不仅是一位干练的、极有责任心的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对处理在战争中出现的、特别是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棘手问题,具有无可比拟的实际经验的政治家&rdo;。报纸的称赞掀起了更大的共鸣,&ldo;丘吉尔必须回来&rdo;的标语口号贴满大街小巷。丘吉尔以他的聪明才智赢得了全英国人民的心,也赢得了国王的信任。丘吉尔出任首相,受命于危难之际,是人心所向,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财迷抗日记  我为死囚写遗书  大顺威武  曙光中的机器人  召唤使命  无限之最强GM  我的从军岁月  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  嫁给太监  星空战纪  战犯改造所见闻  卷入火星谋杀案  至尊登王  淑女之家  抗战之神风传奇  纽伦堡大审判  三国之武安天下  军旗下的誓言  超越时空的概念  宠妃无度:战神王爷请温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