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鸿小说网

京鸿小说网>名将之死小人书多少钱一本 > 第111章(第1页)

第111章(第1页)

李广的脾气跟关羽相似:心高气傲,爱惜将士,但鄙视文人。卫青派长史过来调查情况,他认为配合调查是侮辱,因此&ldo;不对&rdo;,不予配合;卫青召他来司令部&ldo;对簿&rdo;,接受调查,他更视为侮辱,于是愤而自杀。

也就是说,自杀完全是李广的个人原因。他实在太想封侯,而当时的封侯标准又过于死板,不尽科学。像李广孤军独对左贤王那一次,就完全可以封侯,因为他实际上打了胜仗。

战争胜败的根本标准,并非伤亡对比,而在于战役目的是否达成。那一次李广和张骞的任务是牵制左贤王,李广一支孤军吸引左贤王两天之久,并且给予敌军重大杀伤,这绝对是个胜仗。正所谓&ldo;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rdo;。责任完全在于张骞误期,否则必定能打个不大不小的胜仗。遗憾的是,当时人口少,生命金贵,立功的标准就是那么死板。因为伤亡惨重而被问责的大有人在,最倒霉的还不是李广,而是卫青的发小公孙敖:进攻河西,误期失爵,漠北战役又未能立功封侯。后来再参战,因为部队损失大,按律当斩,这家伙不知道是不是舍不得钱,竟然&ldo;诈死&rdo;,搞人间蒸发,可五六年之后还是被抓住下狱。由于老婆那边与巫蛊案有牵连,最终被灭族。他比李广的起伏更多,一生四次出将。

如果说汉武帝对卫青、霍去病完全没有感情分,那肯定也是扯淡。但是作为君主,他得分甚高。他是事业型帝王,很赏识少壮派,希望能提拔任用培养开拓型人才。因此后来霍去病的声望地位很快就与卫青同步:二人同为大司马,皇帝特别下文规定,二人待遇相同。但说到重用,霍去病已经后来居上。因为其勇气与战绩确实突出:他孤军深入,以八百骑而毙敌超过两千,随后又在河西战役中表现神勇。

如果一定要说汉武帝对李广不公,那么也只能从这个角度出发。

对于将军而言,有盛名而无大功,其实是最高境界。因为一将功成万骨枯,劳民伤财。但前提是他参战次数足够少。假如某位将军真是身负兵韬将略,那么七十多次机会应该足够。锥入囊中,应该很快就能脱颖而出。这个结论的基础是概率论。在李广身上只有三个答案:要么数据有误,要么概率论不是科学,要么李广本身就是个谎言。舍此别无他途。

仔细想想就会明白,七十多次这个数据本身没有错误,但后人的理解大有问题。这个数据,估计连李广射死两个神箭手、活捉一名那回,都包括在内。白起征战七十多次,因为当时是战国,敌人很多。而李广的时代,与匈奴的大规模战事有据可查,就那么几回,其中李广只参加了四次。所谓七十多次,基本上相当于语气词,因为绝大多数都是边境线上的小摩擦,规模甚小,谁都无法斩首千级,以此封侯。就是本文开头公孙昆邪的那些话,次数频繁而已。每当秋高马肥,匈奴总要前来小偷小摸,这是其天性;最终李广出兵他们要退,不出兵也会退。而这样的每次袭扰,都被李广记录在案,最终累加到七十。景帝听从公孙昆邪的建议,将李广从上谷调开,最根本的意图可能还不是保护李广本人,而是要维护汉匈之间极度脆弱的和平。

其实《史记?匈奴列传》中记得很清楚:&ldo;孝景帝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给遗匈奴,遣公主,如故约。终孝景时,时小入盗边,无大寇。&rdo;根本没有大战。

也就是说,七十多次征战而未立功,并不能损害李广的英名。因为真正构成战役级别、有可能封侯的,仅仅四次。其中他一次因为向导逃亡而迷路;一次全军无功,他又是后将军;一次被敌军主力俘虏,最终机智逃脱;一次偏师抗击主力,表现极其出色。

由此可见,李广绝对不是司马迁同情之笔虚构出来的笨蛋。那样的人也不可能得到司马迁的同情。李广此人虽然算不得大将,但却是员良将猛将,机智勇敢箭法超群,所以李白不惜攀亲,追认先祖。

第15节:百战将军难封侯(14)

所谓&ldo;李广难封&rdo;的论据在于,很多名声才干不及李广的人纷纷封侯,其从弟李蔡不仅封侯,甚至一度入相。正是这个论点,暴露了问题的关键:李广虽未封侯,不入三公,但毕竟位居九卿,也是朝廷重臣。他自己基本没有冤屈。负气自杀与擅杀霸陵尉,内中逻辑一脉相通:此人心胸不够开阔。再说得深一点,可能也与他一辈子的乐趣只是射箭而且不善言辞,大有关系。他唯一的冤屈只是儿子被霍去病无辜暗杀。好在霍去病虽然未曾获罪,但也相当短命:暗杀李敢后,他活了大约不到一年,也生病而死。

古往今来,&ldo;李广难封&rdo;这个谎言的雪球,被无数失意文人争相引用,越滚越大。这个典故有多么深入人心,失意文人的群体就有多么庞大,中国官本位的思想也就有多么浓厚。他们并非同情李广,只是就此舔舐&ldo;不才明主弃&rdo;的伤口,哀叹自身的不遇,希望引起君王的重视,赏个一官半职,以便荫妻封子。善待重用文人,未必要让其为官,为高官。能使&ldo;河县清一,寰区大定&rdo;,只不过是李白自我推销时的广告语,类似开发商打着海子的诗句&ldo;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do;来卖房。您要是真相信,错不在李白和开发商,只在您自己。多数文人其实并无为政之才。像高适、辛弃疾那样才兼文武者少之又少。要命的是,古代官员与文人的界限是如此模糊,人人都能作诗,人人都是诗人。所以多数人宁愿揣着明白装糊涂,在&ldo;李广难封&rdo;的问题上添油加醋,结果活生生地塑造出一个文化意义上的塑料奶嘴,代偿安慰着一代又一代、一颗又一颗可怜可叹也许还有些可悲的功名利禄心。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狂暴总裁的试婚萌妻  权少的冒牌娇妻  刚毕业校花就让我当奶爸  我喜欢的你都有  表妹万福  童氏百年  误以为和乖戾元帅在一起后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投喂病弱男配  风流校医  捕风  路人甲抱走虐文女主[快穿]  蔚蓝  来互相伤害啊  [七五同人]小侯爷的七年科举五年开封之路  嫡女重生记(上)  北境战神  鬼咒  她病得不轻  穿越之妇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