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鸿小说网

京鸿小说网>论语别裁英文版 中国外文出版社 > 第39章(第1页)

第39章(第1页)

汉唐之学讲仁,到底讲什么?我们勉强可以说他们讲用。宋儒讲的仁,则扯到哲学里面讲体。我们讲了他们的缺点,也该说他们的好处,宋代及汉唐的儒家,各有所长,汉唐以来的儒家,了解孔子心法&ldo;仁&rdo;的用,宋儒借用佛道两家之学,了解孔子心法&ldo;仁&rdo;的体。他们都有划时代的创见,但每家都是不同的孔子。

讲到体用,我们要顺便提一下,拿中国唐代以后佛学原理来说,万物只有三个理则‐‐体、相、用。如这茶杯,玻璃为&ldo;体&rdo;,&ldo;相&rdo;就是它的形状,&ldo;用&rdo;就是它的功用,即是可以盛液体的东西。抽象的思想,也是一样。譬如我们现在讲的,以孔子的《论语》思想为&ldo;体&rdo;,&ldo;相&rdo;就是二十篇《论语》,我们来研究、解释。&ldo;用&rdo;是了解孔子以后,该怎样去弘扬中国文化,其&ldo;用&rdo;就在此。

汉唐儒者对于仁都讲用,而孔子当时讲仁,也多半是针对那个时代讲用。宋儒扯到哲学里讲仁的体,从现象来探究体,不能说在见解上没有一点进步,但可惜的也只是各执一端,闭户称王而已。

了解这些资料以后,再回转看这个&ldo;仁&rdo;。&ldo;仁&rdo;是什么?中国古代&ldo;仁&rdo;字就是这样写:人两足走路旁加个二,为什么不就旁加个&ldo;一&rdo;?&ldo;二人&rdo;是两个人,就是人与人之间,有我就有你,有你我就有他。有你、我、他,就有社会。一个人没有问题,有两个人就发生了怎样相处、怎样相爱、怎样互助的问题,就是仁。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事,这是文字上的解释。

现在归纳起来。

第一,题目的里仁。自处于仁,里仁象征了学问的中心在如何自处。自心是&ldo;体&rdo;,处于人之间就是&ldo;相&rdo;和&ldo;用&rdo;了。相就是人的行为,用则是发挥的作用。所谓自处就是自立,所谓处人就是立人。佛家的所谓&ldo;菩萨&rdo;之道,自立立人就是菩萨,这是梵文&ldo;菩堤萨埵&rdo;的译音,译成中文简称菩萨,等于中文的圣贤,名称不同而已。自处处人,就是仁的体用。

第二,本篇孔子就讲到&ldo;吾道一以贯之&rdo;,换句话说,就是体用一贯,有体有用。所以说仁只是行为,只讲用不讲体,不讲内心修养,也错了。如果像另一派的宋儒所说,仁就是在那里静坐,养性谈心为仁,不讲究用,不能救世救人,不能立己立人,也错了,应该体用一贯。

第三,在第篇《述而》里有&ldo;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rdo;这四点是孔子讲学问的中心纲要。这也是他&ldo;一贯&rdo;的道理。但在《颜渊》篇中却提到&ldo;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rdo;的彻底语。这些资料,我们要先了解,以后再研究这篇的本身,最后把结论沟通起来,大家就可以豁然贯通了。

月是故乡明

《里仁》篇第一段: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照三家村学究的解释就是:&ldo;孔子说,我们所住的乡里,要择仁人的乡里,四周邻居,都是仁人君子,就够美了。&rdo;真不知道世界上哪来这许多仁人君子,对&ldo;择不处仁,焉得知?&rdo;他们解释说:&ldo;我们选择一个居住的地方,假使不住在仁里的当中,这个人就不算有智慧的聪明人。&rdo;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我们大家都是笨蛋!对于这种解释,刚才批评过了,这是三家村的学究们的解释。

现在依照我们新三家村学究的解释,&ldo;里仁为美&rdo;意思是我们真正学问安顿的处所,要以仁为标准,达到仁的境界,也就是学问到了真善美的境界。&ldo;择不处仁&rdo;的意思是我们学问、修养,没有达到处在仁的境界,不算是智慧的成就,这是第一原则。

第二段: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说假使没有达到仁的境界,不仁的人,不可以久处约,约不是订一个契约,约的意思和俭一样。就是说没有达到仁的境界的人,不能长处在简朴的环境中。所以人的学问修养,到了仁的境界,才能像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一样;一箪食,一瓢饮,可以不改其乐,不失其节。换句话说,不能安处困境,也不能长处于乐境。没有真正修养的人,不但失意忘形,得意也会忘形。到了功名富贵快乐的时候忘形了,这就是没有仁,没有中心思想。假如到了贫穷困苦的环境就忘了形,也是没有真正达到仁的境界。安贫乐道与富贵不淫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所以说:&ldo;知者利仁&rdo;。如真有智慧、修养到达仁的境界,无论处于贫富之际,得意失意之间,就都会乐天知命,安之若素的。

照临万类的仁道

所谓&ldo;仁者安仁&rdo;相当于仁的体,&ldo;知者利仁&rdo;相当于仁的用。我们研究孔子学说,他的主要精神是&ldo;仁&rdo;。对于仁的道理,我们最好不要拿自己的意见来作注解,要把有体有用的道理把握住。前面提到唐代韩愈拿自己的意见作了注解,说&ldo;博爱之谓仁&rdo;。我们现在不用自己的意见作注解,拿接近孔子的,或拿孔子本身的意见作注解。孔子对于仁的注解全部都在《里仁》这一篇中,本篇里都是谈&ldo;仁&rdo;;谈它的用,比谈它的体来得多,正如孔子在《易&iddot;系传》中所说的:&ldo;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rdo;

再其次,我们可以从《孟子》的资料中找到一些有关仁的界说,现在我们看《孟子》最后一篇《尽心》章的上章里所提到:&ldo;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rdo;这几句话,上面讲到&ldo;根于心&rdo;是讲体,以下是讲用,这是很明显的。所以我们作学问的办法,最好以经注经,以他本身的学说,或者本人的思想来注解经典,是比较可靠的事。然后,把古人的学说消化以后,再吐出来,就是你自己的学问。有些人作学问,对古人的东西没有吃进去,即使吃进去,也消化不了,然后东拉西扯,拼凑一番,这方法是不能采用的。我们要真的吃下去,经过一番消化,再吐出来,才是真学问。正如雪峰禅师所谓:&ldo;语语从胸襟中流出,盖天盖地。&rdo;

现在我们继续看下去。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这是仁的体用并讲。孔子说真正有&ldo;仁&rdo;的修养的人,真能喜爱别人,也真能够讨厌别人。&ldo;好&rdo;就是爱好的&ldo;好&rdo;。&ldo;恶&rdo;字读去声,照现在的国语读法是读作第四声,就是厌恶的意思。我们读历史,有&ldo;善善恶恶&rdo;的话,上面的&ldo;恶&rdo;是厌恶,可恶的恶;下面是恶的本字,很坏的意思。过去的古文以及许多奏议中,有&ldo;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rdo;的话,等于说喜欢这个有才干的部下,但又不能提拔他、奖励他;讨厌那个坏的部下,而又不能去掉他。

这里孔子说有&ldo;仁&rdo;的修养的人,是真能够爱人,也真能够讨厌人。但孔子的话,假如说到这里停住了,像宋儒一样把它圈断了,那么我们研究起来,对孔子思想的&ldo;仁&rdo;还是无法有清晰的认识。现在我们把下面一句: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爱有余温,唯情可存  重生之科技兴国  我在等风也等你  怀崽后,沙雕霸总非要和我结婚  同居拍档  废柴美人每天都在崩人设  神医无双  老公是个女儿奴[穿书]  位面商城:我靠囤货成了团宠  给我乖  掌上娇宠[重生]  慵来妆  穿越农家之妃惹王爷  被抱错的姐姐回来之后  毒医农女之田园太子妃  第一神相[娱乐圈]  听南怀瑾讲庄子全集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完美偶像  重生八零小富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