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再回转去看孔子所说的&ldo;礼让为国&rdo;的精神,在春秋之世已经没有了,于是接着说下去为什么要礼让为国的政治哲学。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一个人不怕没有地位,最怕自己没有什么东西站得起来。根本要建立。如何建立?拿道家的话来说:立德、立功、立言‐‐古人认为三不朽的事业,这是很难的成就。上古之人首在立德,后世则重立功‐‐到周秦以下,就只讲功业了。再其次就重立言,如退隐的老子,后世儒家尊奉为&ldo;素王&rdo;的孔子。这个&ldo;立&rdo;,是自己真实的本领,自己站得起来的立。不怕没有禄位,也可以说是不求人爵的位子,只管天爵的修养。同时也不要怕没有知己,不要怕没有人了解,只要能够充实自己,别人自然能知道你。同《学而》篇最后的结论,是一样的道理。
孔子四字禅
讲到这里,刚才提到过的一个问题又来了,上文孔子曾说:&ldo;朝闻道,夕死可矣。&rdo;这个大问题。现在呢?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是千古以来一个大问题、一个大疑案。孔子说&ldo;一以贯之&rdo;以后,现在便有什么&ldo;一贯道&rdo;等附会的宗教团体出现,成了问题中的问题,真有匪夷所思之感了。
曾是曾参。孔子对曾参说,为什么不对别人说?这就是人的问题了,怎么是人的问题?这个问题解释起来很讨厌。我们现在姑且把他剧本化来说,有一天孔子坐在教室里,曾参经过他的前面,于是孔子便叫住他:&ldo;参!&rdo;曾参听到老师叫,回过头来,于是孔子便告诉他说:&ldo;吾道一以贯之。&rdo;就是说,我传给你一个东西,一以贯之。这一以贯之的是什么呢?如果说是钱,把它贯串起来还可以,这&ldo;道&rdo;又不是钱,怎么一以贯之呢?但曾子听了这句话以后,打了个拱说:&ldo;是,我知道了。&rdo;孔子讲了这句话,自己又默然不语了。同学们奇怪了,等孔子一离开,就围着曾参,问他跟老师打什么哑谜呢?夫子又传了些什么道给曾参呢?曾子没有办法告诉这些程度不够的同学,只有对他们说,老师的道,只有忠恕而已矣。作人做事,尽心尽力,对人尽量宽恕、包容。就此便可以入道了。曾参讲的对不对呢?有问题!那不叫&ldo;一以贯之&rdo;,该&ldo;二&rdo;以贯之了,因为一个忠,一个恕,岂不是二贯?明明孔子告诉他&ldo;一以贯之&rdo;,为什么他变出两个‐‐忠恕来?这是一个大问题。所以说我们研究孔子的心法,这是一个讨厌的问题,因此只有借用别家的东西,讲几个故事给大家听,作为本题的参考。
我们知道,目前最流行述古的禅宗,现在社会上一般都称为&ldo;禅学&rdo;。禅宗有一个故事,在文学上也很有名的,就是&ldo;拈花微笑&rdo;的故事,是说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是梵文的译音,释迦是姓,中文的意思是&ldo;能仁&rdo;,牟尼译成中文是&ldo;寂默&rdo;。晚年住在灵山‐‐也叫灵鹫山。释迦是十九岁丢开了王位出家,三十二岁成道弘法,一直到八十一岁才过世,有四十九年从事于教育,现在我们暂且不用宗教的观点来研究它。)有一天上课,在禅学里叫&ldo;上堂&rdo;,后来我们的理学也用这个名词。下面有很多学生们等他,都不知道他这天要讲什么,结果他上去,半天没有说话,他在面前的花盆中,拿了一朵花,对着大家转一圈,好像暗示大家看一看这朵花的样子,一句话也没有讲,下面的学生,谁也不懂老师这一个动作是什么意思。所以这叫做&ldo;拈花&rdo;,就是释迦拈花。释迦拈花后,他有一个大弟子迦叶尊者,(叶,根据旧的梵文译音,音协。尊者,就是年高德劭的意思。)释迦牟尼的弟子,大部分与孔子的相反,孔子所教的都是年轻一辈。释迦牟尼所教的弟子,大部分比他年纪大。佛经上记载,迦叶尊者在释迦拈花后&ldo;破颜微笑&rdo;。什么叫做破颜呢?因为宗教的教育集团,上来都规规矩矩、鸦雀无声,大家神态都很严肃。可是在这严肃的气氛中,迦叶尊者忍不住了,于是&ldo;噗嗤&rdo;一笑,这就叫作破颜,打破了那个严肃的容颜,但是不敢大笑,因为宗教性团体的戒律,等于说管理制度,非常严肃。他破颜以后,没有大笑,只是微笑。那么两人的动作联合起来,就叫做&ldo;拈花微笑&rdo;。此时释迦牟尼讲话了,这几句话是禅学的专门用语,等于孔子对曾参讲的&ldo;一以贯之&rdo;是一个道理。解释起来是很麻烦的事情,这几句话译成中文是:&ldo;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音玛哈,意为大,大成的意思。)迦叶。&rdo;就是说我有很好的方法,直接可以悟道的,现在已交给了这位大弟子迦叶。这就是禅宗的开始。所以又称禅宗为&ldo;教外别传,不立文字&rdo;的法门。说它不须要透过文字言语,而能传达这个道的意思。现在我们不是讲禅学,暂时不要去研究它。(我是不大主张人家去研究的,我常常告诉朋友们不要去研究,因为怕一般人爬进去了,钻不出来。)只是引证这样一件事,比拟于&ldo;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rdo;类似相同。孔子讲的一贯是什么?而佛家又为什么一个拈花,一个微笑?等于我们有两个人,一个举起一支粉笔,另一个说:&ldo;懂了!&rdo;除非这两个人有&ldo;黑道&rdo;术语、暗号,才知道彼此讲的是什么。对吗?‐‐一笑。
现在我们再引第二个故事加以说明。禅宗到了中国是在南北朝梁武帝时,(这个教外别传的法门,就是脱离了佛教的经典之外,不限用文字,而以另外的方法来传心,后来宋儒理学讲&ldo;孔门心法&rdo;,也就是套用这个名词的意义而来。)一个印度籍的达摩祖师(所谓祖师,就是有别于教主),他也是王子出家,禅宗的传心法门,到了他的时候已经是二十八代了。我们知道,到了我国宋朝的初年,印度的佛教,整个没有了。阿拉伯文化的侵入,伊斯兰教权力统治了印度。所以宋朝以后,印度连佛教的文献都没有。今天要研究佛教思想,老实说,只有中国保留的文献最完整。十七世纪以后,英法等国才开始由印度找到残缺的、遗留的佛教文化资料,译成外文而产生了西方的佛学系统。但到现在为止,他们不承认中国的佛学系统,这是西方人有意的,尤其是有些人有意制造的。实际上宋代以后,印度的佛学系统已经全部到了中国,非常完整,且具规模。印度本土的佛学则可说是销声匿迹了。十七世纪以后的梵文佛学系统,是另外一个系统,那应该说是西方人的后来的佛学系统。这是世界学术史上的一个大问题,我们在这里不去管它了。
达摩祖师是在隋唐以前,梁武帝这个阶段,从印度把禅宗带到了中国。后来流传下来,到唐代传至禅宗的六祖‐‐广东的惠能,就是中国的第六代禅宗祖师,他没读过书,却成为了不起的人物。在中国文化史里,这一段相当于是佛教的革命,推翻了依文解义的经典研究,产生了中国文化中一股佛教的新精神。六祖下来,后来有一个和尚&ldo;俱胝禅师&rdo;,我国禅宗&ldo;一指禅&rdo;故事就是由他而来‐‐不过要注意,有一本书名为《三指禅》,是研究按脉的医书,不要误认作禅宗的书。怎么叫&ldo;一指禅&rdo;?禅宗是不限于借用言语文字传道的。六祖以后的这位大禅师,有人问他什么是&ldo;道&rdo;?他回答得很简单,每次都是举起一根食指示人,说道,&ldo;就是这个!&rdo;这个是什么?谁也不知道,可是问他的人却懂了,悟了道。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毒医农女之田园太子妃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重生之科技兴国 废柴美人每天都在崩人设 同居拍档 第一神相[娱乐圈] 慵来妆 听南怀瑾讲庄子全集 穿越农家之妃惹王爷 神医无双 我在等风也等你 给我乖 完美偶像 位面商城:我靠囤货成了团宠 爱有余温,唯情可存 掌上娇宠[重生] 老公是个女儿奴[穿书] 怀崽后,沙雕霸总非要和我结婚 被抱错的姐姐回来之后 重生八零小富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