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眉曾说,当年宋幼薇刚晋升第三境,就能读出《云舟帖》前四句,而她自己在第三境中阶时,却只能读出两句。傅眉因此让她去历练,可没想到,等她历练过来、有所心得,傅眉已经不在了。
云乘月展开了卷轴。
只有她能看见的雾气扑面而来,如雨雾如风霜,乍见似有星子烁烁,细观又像撞进满目春阳。
这都是《云舟帖》内藏的生机之力。不如说,这本字帖本身就是生机所化。
“生”字书文有所感应,静悄悄飞出来,坐在了卷轴上首,还将最后一横愉快地垂下,一晃一晃的,像两条腿。
“生”字书文的两条“腿”不断拉伸延长,像两道墨汁流淌。它们流淌在空白的卷轴上,婉转飘飞,形成几列文字:
[仲春之际,云舟飞渡。是日,青野天染,穹苍悬流。花叶随风,云水交融。]
云乘月望着这几行字。令她惊讶的是,从上述内容来看,《云舟帖》竟然更像是记叙文。
她本来以为这字帖应该是记录的大道之秘、绝世功法之类的……她从来没有见过这幅字帖。薛无晦应该是知道的,但他莫名不肯说,多问几句像还有些气急败坏。
不会是他自己写的吧……
云乘月咽下这个猜想,开始注视《云舟帖》。
注视——书文修行的第一步。当世修士大多含糊地说“观想书文就要多看多练”,但在千年前,“注视”是单独的一个步骤。
修士注视书文,先看到的是表面的笔画、整体的结构和趣味,并予以充分体会。完成这步之后,当世的修士会选择侧重法度还是意趣,并深入研究这一条路。这也是法度之道与意趣之道的由来。
但千年前不是这样。千年前的修士,不会选择侧重任何一方,也就不必舍弃任何一方。
法度和意趣,都并非书文的本质。
而真正的修士,就是要通过“注视”,直面书文的本质!
这份书文,这份《云舟帖》的本质是……
云乘月注视着那几列文字。它们映在她眼底,渐渐开始旋转、扭曲。最后,当她终于轻轻一眨眼,眼前的文字已经截然不同。
文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四道游弋的笔画。它们颜色、明暗各有不同,时宽时窄,在字帖里游动不停,时快时慢。
“情感。”
书文的本质,是人类最纯粹也最强烈的情感。
现在她面前的四道笔画,并非《云舟帖》的情感,而是她之前游历时收集得来。她当时浑然不觉,但这些浓烈的情感被《云舟帖》吸引,不知不觉就被蕴养、保留了下来。
一道情感来自丁舒锦母女,是明黄色的活泼笔画,乃是纯粹的感激之意。
一道情感来自胡大小姐,是暗蓝色的忧郁笔画,既有感激也有失望,还有一丝怨怼。这是有些怨她没有亲自救她的孩子了。hr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丹帝 打错巴掌嫁对郎 你总有爱我的一天 给宿敌写了封情书后 幻化成男子后,她被迫探案 穿成豪门病弱女配 无患 野人娘子 我偏科,就喜欢你是满分 皇帝的下堂妻 她留念这人间 拐个夫君好脱单 琼觞1 国民哥哥,抱回家! 花容天下 斗武巅峰 穿书之师尊在下 红楼小婢 007系列之末日之子 死对头继兄登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