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陈咨看来,这是华国对这些天才们心理培育的缺陷导致的。
人的精神统御身体,这些孩子明明都累积了那么多的心理情绪了,还长期没有健康合理的疏导,不出问题才奇怪呢?
这种情况就和小胖子的记忆能力问题一样,既使学问越做越大、学历越来越高,心理问题会导致他们的创造力锐减,因为缺少了精神上的激励和好奇。
不少少年班学生后来辍学转行,放弃了做“科学家”的梦;个别人还有程度不等的精神病状,想做“科学家”的梦也没法继续。
这都是现实的佐证,根源在哪里呢?
陈咨觉得其实是华国的僵化教育制度和心理学发展滞后导致的。(天才们需要更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模式)
智力、体力、心理年纪,三者配合,才是正常的状态,否则就是拔苗助长。
然而华国一直是心理学的蛮荒,即使是2018年,找心理医生都被人认为是精神病患者,这样的奇葩环境,你让这班孩子们如何能够被正确的引导。
事实上越是天才,越是某方面超常的人,往往心理问题会同步他的优秀面滋长。
也就是说,少年班应该给配合顶级的心理疏导老师,同时还得有心理疏导正常化的环境才行,两者配合,搞不好少年班的成材率会高很多。
可惜华国即使在未来的半个世纪后,能不能两者齐备还是个未知问题。
这或许是后来一大票少年班成才者们长期呆在国外的一个隐晦的原因,或许少年时代的心理阴影,需要不间断的有心理疏导。
而国内在这方面其实是病态和不正常的。
但陈咨打算尝试一下,他不是心理学家,但是他知道这方法和途径。
如果这些少年天才们真愿意相信自己,加入自己的体系,营造一个这样的心理健康小环境,也根本不难。
陈咨本来就有打算在自己的几大研究所里给配备顶级的心理学团队,定期的给科研人员做心理辅导,甚至会在合适的时候会成立国内第一家心理学研究所。
科研人员其实是最容易出心理问题的高频群体,主要是这群人多是知识高、体力差、环境相对封闭特殊、压力高、探索未知。
一旦思想跑偏了,往往第一选择是想凭借自己的能力来解决,但是往往这种路线和自信,会给他们的心理问题导向深渊。
我们不能不确认一件事情或者说一种现象,知识越高的人,碰到了问题往往越容易固执,这和佛家的“知见障”是一个道理,同时本身这就是一种常态的心理现象。
增加几名心理学人员,能够让他们心理健康,其实对科研来说是最有价值的事情。
心理健康会更加促进他们的创造性和思维的活跃。
得益的还是整个研究所。
所以,从郑真子开始,陈咨对想去往中科大的这班同学都很关注。
你这不去了,那我的计划不泡汤了?
连忙跟他说,去了华科大也有这样实践计划的。
几经保证,少年才将信将疑的不再改志愿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御厨博主,星际爆红< 离婚后傍了好多金主 太后她不穿衣服 女相 宿主你确定你是直的+番外 正娥眉 枕边人+番外 乖怂娇妻冷丈夫[八零]+番外 学霸顺袭之路古藤 龙枭 穿刺 天灾觉醒海岛游戏后 极品公子修仙传 谁动了我的老婆 只有神知道的世界gl(快穿、变态辣) 酒酿小青梅 黑色欲望 年代作精小姑子的吃瓜日常+番外 重生香港做大亨 我中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