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环境深深影响了我的性格,小的时候我常常感到很孤独。只有放假回到家里才能感受到母亲的关爱,特别是和大姐在一起时,才能真正做到无话不说。由于从小生活在别人家里,自己的活动空间相对较小,又得不到家庭的温暖,所以从小我就不大爱说话。我的个性大概就是那个时期养成的。1927年夏,我的生活和学习发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改变。一天,我正在张家随关翔千读书。张家突然来了客人,后来才知道是张家的亲戚,息县县城里的绅士王宪章、王绳武携带家眷从县城逃到张家避难来了。原来县城发生了暴乱,先是国民革命军十四师进驻县城,骚扰四乡,激起民愤。农民组织太极道会,扯旗造反,攻入县城,杀了十四师的一名团长。太极道会立足未稳,国民革命军第二路军又打进去。王家怕报复,就逃避到了张家湾。王绳武是四爷在武汉政法学堂念书时的同窗,还结拜为兄弟,因此王绳武的儿子王培英曾认四爷为义父。他们在此相见,自然是十分高兴。王绳武的儿子王培英,王宪章的儿子王培田,在县城上高小六年级,比我年龄大几岁。他们二人在县城里长大,见多识广,接受新思想快,见我念了几年私塾还整天只知道读之乎者也,觉得太可惜了。于是,王培英就去找他干爹--我四爷关翔千商量,想让我到县城小学读书,接受新知识。四爷觉得有理,几日后就先回关家店同我母亲商量让我上新学。母亲很明事理,觉得既然四爷说上新学好,就一定不会错。这样我就放弃了私塾,决定到县城去上新式小学。
我上小学前先念了将近五年的私塾,虽然没有学到什么新知识,但对中国传统文化还是有点了解,背熟了四书五经,有了独立阅读的能力。潜移默化,儒家忠孝仁爱、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在我脑子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打下了一些传统文化的基础。
我上私塾这几年,正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大变革、大动荡的时期。在我们偏远农村,封建势力虽未受到太多的冲击,但也能明显感受到社会的变化。我住过的胡家、张家,在当时农村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家庭。胡家兄弟在晚清的科举制度中考得过功名,但胡家同当时的社会交往并不太多,生活环境相对封闭。他们身上保留的传统文化更多一些。在胡家常常能听到忠君爱国的言论。胡家老大尽管考得武秀才,但时常表达对清朝统治的不满。记得他曾对我说过,每年正月十五放鞭炮,就是为了要赶走满清&ot;鞑子&ot;。我当时有个模糊的印象:习武出身的人反清思想比学文的人要强烈得多。四爷就从没有讲过这些。张家的特点是开始有了民国时代的痕迹。张少峰出任过民国基层政权的小官吏,张少山则在土匪部队当过营长。他们同农村传统的绅士有所不同,更愿主动接触外界,关注外界的形势变化。他们同影响当时社会的军阀、官僚有一定的接触。虽然在当时的乡下根本看不到报纸,也听不到广播,但在张家读书期间,我曾听他们谈论过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还讲过三民主义。
我到县城上小学的最初一年,就寄居在王培英家。王家和胡、张两家地主的特点又有很大的不同。王培英的父亲王绳武和伯父王宪章都是县里的富绅,王宪章考取过举人,王家的社会地位更高。在经济方面,王家不仅在乡下有几百亩田地,家庭收入更多的是靠在城里经商,王家在县城南关开了一个很大的绸缎庄,王宪章还是县商会的会长,兼县支应局局长,负责为地方军阀筹饷、派捐,在县城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息县新上任的县长都要到他家拜访,与他们称兄道弟。他的长子在河南军阀任应歧的军队当军需官,在县里也是一个人物。我就见过他带着小老婆神气活现地回家。可见,王家的社会关系更复杂,不仅同各地的商贾有往来,还经常包揽官司。因为王家在县里是有名的大士绅,乡下人打官司,时常会给他们送钱,有的一次就送百大洋,请他们在县府里说说话,帮忙打赢官司。王家家大业大,生活在城里,不仅雇有专门的管家和更多的雇工,还有使唤丫鬟,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同乡下的地主又有很大的不同。我少年时代除了在自己家里生活了六年外,还在不同的地主家庭读书、生活了许多年,接触到当时社会中的不同类型的地主,所以比一般的农家子弟看到的更多。通过对他们的观察,我对当时农村的封建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3、进城求学
1927年9月,我进了息县第一小学,插班念四年级。刚到县城时,我住在四爷的同学王绳武家,一年后我又搬到父亲的干儿子周庆云家住了一个学期,从五年级起住校至毕业。
息县县城不大,南北长600丈。南关到北关,号称五里零一砖。东西长300丈。人们戏说:&ot;东门跌跤,西门捡帽。&ot;县城四周有砖砌的围墙,墙高过丈。别看息县城这么一点大,由于古息国的人文底蕴深厚,我到县城念书时,城里还竖有24座标志中举入仕的牌楼。城内还建有谯楼、文庙、关公庙、三义祠等古建筑。息县第一小学设在县城西关的孔庙,也叫文庙。庙里有状元桥、大殿、牌坊。大殿左右前后柏树参天,几尊石碑竖在殿外两旁,记载着孔庙初建、重建的历史和布施人的功德。当时整个息县只有这一所高级小学,是完小,共设六个年级,每年级有近四十名学生,全校共有学生200余人。开设的课程有算术、国文、自然、地理、历史、三民主义、公民课。那时的学生年龄普遍较大,个别学生近二十岁。我在同学中年龄是偏小的。校长叫夏光宇,是当地一位公认的教育家,为人正直和善。解放以后,听说他还当了多年校长。学校教员大都是师范学堂毕业的。教员的工资、办公费、设备费等一切经费的使用都有一定的标准,由校长负责,向教育局报销。教育经费有一定的保障。老师中有一些人旧观念很重,对待学生很凶,动辄体罚打骂学生。有一个教国文的翟老师就很恶劣,我曾和同学向校长告过他的状,要求辞退翟老师。夏校长也深知这位翟先生师德欠佳,有损校风,最终辞退了他。老师在当时的社会上还是受到普遍尊重的。在一般老百姓眼里,他们的地位和地方绅士差不多。教员的薪水每月3050元大洋,按那时的社会消费水平来看,还是相当高的。唯一不同的是,老百姓有这样一种心理,认为学堂里的先生都是有学问的人,更公正,肯替老百姓说话,因此更受乡人的敬重;而乡人对官僚、地主的尊重,有时并非出自真心,而是迫于他们所掌握的权力和财富。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在虐恋盛开的地方 小米的六零小日子 警魂 神诡世界:开局打造幽冥地府 我的恶魔游戏 从恶如流 办公室有鬼2 无限轮回 我真的是万人迷 病美人 穿越原始社会,开局手搓小火苗 被百万污染物团宠后 我抢了前夫的暗卫 好孕成双:闪婚娇妻宠上瘾 虫渣反派修炼指南[虫族] 保护少爷的最高准则 通房生存守则 小怪胎嘎嘎征服异能界 夫君男扮女装 阴缘难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