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鸿小说网

京鸿小说网>周世宗原名 > 第119章(第1页)

第119章(第1页)

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虽然事例并不少见,但第三种情况却明显最多。而第二种情况的亡国主因也是内政腐败,或以残暴治国丧失民心。内政腐败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最为后世所熟悉的例子就是蜀汉。

诸葛亮治蜀时,蜀汉政治清明,虽然蜀汉连年北伐,但民无怨言。而诸葛亮死后,刘禅亲政,因为刘禅的治政能力实在太差,导致太监黄皓专权。黄皓排斥异己,屡次干扰军队正确的指挥,姜维就差点被黄皓给搞掉。再加上统治阶级穷侈极欲,民心丧尽。

蜀汉末年,东吴五官中郎将薛珝奉命入蜀求马,薛珝回来后,吴主孙休问薛珝蜀国政治情况。薛珝答道:&ldo;主闇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臣闻燕雀处堂,子母相乐,自以为安也,突决栋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祸之将及,其是之谓乎!&rdo;(1)柴荣所面对的耶律璟,和七百年前的刘禅没什么区别。

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从耶律阿保机开始,至耶律璟止,四个辽朝皇帝,从素质和能力上讲,一个不如一个。耶律阮已经够糊涂的了,耶律璟比他还不如!耶律阮喜欢喝酒,荒于酒色、侮诸宰执。&rdo;(2),而耶律璟则喜欢睡觉,&ldo;好游戏,不亲国事,每夜酣饮,达旦乃寐,日中方起,国人谓之睡王。&rdo;(3)

还有两则史料可以证明耶律璟的昏庸无能,在耶律德光攻陷开封后,后晋中书舍人李浣被掳至契丹,任宣政殿学士。李浣身在契丹统治集团内,可以近距离的了解契丹国情。他在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给郭威的一封密信中,介绍了新皇帝耶律璟的所做所为:&ldo;幼弱多宠,好击鞠,大臣离贰。&rdo;(4)

另外,李浣(《全唐文》作&ldo;李翰&rdo;)还曾经给其兄李涛写过一封信,李浣在信中劝李涛向郭威进言,速发兵攻契丹。理由是&ldo;今王骄,唯好击鞠。耽於内宠,固无四方之志。观其事势,不同已前。亲密贵臣,尚怀异志。即微弱可知,不敢备奏。一则烦文,一则恐涉为身计。大好乘其乱弱之时,计亦易和。若办得来讨唯速,若且和亦唯速。将来必不能力为可东也。&rdo;(5)李浣所说的这个&ldo;今王&rdo;,就是耶律璟。

郭威对李浣送来的契丹内乱的情报非常重视,&ldo;周祖嘉焉&rdo;,并派间谍田重霸密赴契丹,与李浣取得联系,让李浣密切关注契丹动向,及时送信。只是由于郭威建国不久,国内形势非常不稳定,所以郭威也不敢贸然出兵契丹。&ldo;属中原多事,不能用其言。&rdo;(6)

耶律璟即位于公元951年,驾崩于公元969年,在位十八年。也就是说,从公元954年开始,耶律璟在中原的对手由郭威变成了柴荣。柴荣之前一直忙于肃清内政、亲征淮南,没有功夫搭理这个瞌睡虫。到了辽应历九年(公元959年),柴荣觉得机会来了,决定大举北伐。

柴荣所谓的机会,其实就是耶律璟不修内政,导致契丹国内政治腐败,人心惶惶。据史载,耶律璟在位期间,&ldo;荒耽于酒,畋猎无厌。赏罚无章,朝政不视,而嗜杀不已。&rdo;(7)

在他的统治之下,辽朝政治腐败,整体国势远不如其父耶律德光统治时期。辽景宗耶律贤时的南院枢密使郭袭曾经这样评价耶律璟:&ldo;穆宗逞无厌之欲,不恤国事,天下愁怨。&rdo;(8)

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中也讲到:&ldo;周世宗时,正是契丹中衰之会,此时(指的是与宋朝对峙的契丹)却又兴盛了。辽惟穆宗最昏乱。969年,被弑,景宗立,即复安。&rdo;(9)

也就是说,赵匡胤和耶律璟做了九年的邻居,他对此时外强中干的契丹的政策又是什么样的呢?&ldo;务保境息民,不欲生事夷狄。先是,五代募民盗戎人马,给其直,籍数以补战骑之阙。上乃令尽还所盗马,仍禁民毋得出寨外盗者。&rdo;(10)

因为赵匡胤最主要的目标是消灭南方割据政权,至于幽燕十六州,他并没有用武力收回的打算,而是准备花五百万贯钱赎买。用和平手段解决领土争端,不战而屈人之兵,确实是上策。只是不知道契丹人愿不愿意为了五百万贯钱而放弃幽云十六州,如果这五百万贯钱花完了怎么办?

宋朝的开国宰相赵普也二十年如一日的反对收复幽燕失地。赵普认为和富饶的内地相比,幽燕苦寒之地,&ldo;致数十州之地土,半失耕桑;则何异为鼷鼠而发机,将明珠而弹雀,所得者少,所失者多。&rdo;(11)

致使赵匡胤一直没有下定决心以武力攻取幽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赵普所说的&ldo;孰取幽燕,孰可代之&rdo;的问题,这是宋朝压制武将的传统政策。《邵氏闻见录》记载了赵匡胤和赵普的一次对话:

太祖(赵匡胤)一日以幽、燕地图示中令(赵普),问所取幽、燕之策。中令曰:&ldo;图必出曹翰。&rdo;帝曰:&ldo;然。&rdo;又曰:&ldo;翰可取否?&rdo;中令曰:&ldo;翰可取,孰可守?&rdo;帝曰:&ldo;以翰守之。&rdo;中令曰:&ldo;翰死孰可代?&rdo;帝不语,久之,曰:&ldo;卿可谓远虑矣。&rdo;帝自此绝口不言伐燕。(12)

赵匡胤和赵普虽然矛盾重重,但在压制武将的立场上,二人有共同语言。赵匡胤兵变夺位,自然不希望武将照葫芦画瓢,再出现翻版的陈桥兵变。而赵普是文官系统的代表,不希望看到武将籍复燕之功,重新压制文官。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争端:地区危机  伊月圆缺/洢月圆缺  末世金甲  麒麟书院  迨诸父异爨  在一起  玉氏春秋  祖传算命了解一下  为了阻止徒弟黑化我只能拼了[女尊重生]  我的世界守护者  喂!你挡我路了  逝去的欧若拉  你是我的阳光  祸水老祖她又掉马了  江春入旧年  与假太监对食后我成了皇后  篮球之神  相爱两相厌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  美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