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历史在民间》作者:梁晓声【完结】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讲述历史同时针砭当下的时政作品。上半部分以时间为序,梁晓声回忆这个半个多世纪自己亲身参与或见证的&ldo;三反五反&rdo;、&ldo;大跃进&rdo;、&ldo;文革&rdo;、八十年代后期等鲜为人知的敏感历史,以散文的笔法真实记录半个世纪名人高干、大小官员、各色商人、各等物的命运,用一个个在那个极端年代里的人物经历拼凑出来这个年代的大环境,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政治牺牲品。融叙述与议论为一体,以个人命运反应大时代特征。以故事的方式剖析当今的中国现实,解读大国成长道路上的坎坷,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被隐藏的一段苦痛的历史,这段历史我们不该忘记,并且值得去反思。
下半部分关注日本与美国社会问题,从中寻找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是梁晓声近些年出游美日、法,从海外视角启发,并在世界范围内对国民性及历史进行思考的文章。
全书无论是回望过去,还是刻画当代,无不针砭时弊,一阵见血,无不寄寓着梁晓声对中国人、对中国的殷切希望。书稿既保持了以往的梁氏叙事文风,其中,部分文章采用了实验写法写杂文,借用多重隐喻进行&ldo;魔幻写作&rdo;,并穿越时空进行评论,以飨读者。
媒体推荐
★这是二零一四年&ldo;两会&rdo;期间的第一声呐喊,也是对习李新政的试底。
‐‐港媒《南华早报》报道
★这是一部讲述历史的同时又针砭当下的经典之作,更是一部耗费作者毕生心血之作,书中更是首次曝光梁晓声若干&ldo;颇经坎坷&rdo;、&ldo;不易见到&rdo;的名篇!
★上篇以民间的视角回顾了从建国初期到现在的历史,故事也折射了当今的中国现实;下篇从海外视角获得启发,对美国、德国、日本进行了评论。
★此书是作家梁晓声第一本以民间视角解读国家历史的著作!重新挖掘出那些曾在历史中呼风唤雨的&ldo;官二代&rdo;故事!再改革又成热门词,哪些改革的&ldo;硬骨头&rdo;要碰?二零一五新时局如何?又逢两会,政协委员梁晓声自然要说。
★忘记历史,容易重犯错误。到底有没有一个成功的中国模式?新中国成立这些年,我们为何过的如此沉重?传统文化的回归动力与空间在哪里?古城与小镇能拯救中国吗?对颇受国人关注的梁晓声来说,历史的感受和现实的思考是融为一体的。
重磅观点
◆当政治更是政治家们之间的事时,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则有望了。
◆在人的信仰和人的利益之间架设桥梁,有如在教堂和国会之间铺展红地毯。
◆一个实际上拒绝历史反省的国家,我是既无好感也决无信任感可言的。对国内行为反省的有无、迟早、真伪,决定一个国家自身文明进步的节奏;而对国际行为反省的缺失,则将带给周边国家的不安,譬如日本。倘德国乃是一个亚洲国家,它的存在再强也不至于又使我这一个中国人不安。
◆中国人碰到一起,总不免首先&ldo;吐槽&rdo;一通:先言自己的怀才不遇,接着批评别人有眼无珠;先言自己的卓越能力,接着感叹别人妒贤嫉能。&ldo;吐槽&rdo;自己生活的那座城,那个省,进而整个中国。……却很少有人承认,是由于自己身上的某些毛病恰巧与社会的某些毛病发生了大大小小的惯性撞击,才使自己陷于狼狈之境。
编者说明
我们习惯于存敬畏之心,听人正儿八经地说史。
评书好听,那是野史。更鲜活的历史,在庙堂,也在民间、在国内外。
对国内行为反省的有无、迟早、真伪,决定一个国家自身文明进步的节奏;而对国际行为反省的缺失,则将带给周边国家的不安,譬如日本。
这是每一个普通人大都经历过的历史,也是每一个普通人生活的细微末节组成的历史。
前三章以民间的视角回顾从建国初期到现在的历史,以故事的方式剖析当今的中国现实,解读大国成长道路上的坎坷。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被隐藏的一段苦痛的历史,这段历史我们不该忘记,并且值得去反思。
后四章则延伸海外视角,关注日本与美国社会问题,从中寻找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并在世界范围内对国民性及历史进行思考,尽管很多历史事过境迁,但其影响深远,今天读,意义仍然非凡。
对故人、故事的珍贵记忆,记下来,他们就活在民间的&ldo;真历史&rdo;中。
第一章由女人见证之年代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三年,是中国的灾荒之年,也是中国人的饥饿之年,更是逢此三年的绝大多数中国女性每忆心悸的艰苦岁月。从母亲怀中的女婴到老妪,几乎概难幸免。&ldo;文革&rdo;前,政治在中国,像在其他一切国家一样,主要是男人们的事。&ldo;文革&rdo;却怂恿女性在政治中大显身手。
诚然,除了白色,任意别色的布、纸、皮革、染料都可使玻璃映出影像。
但只有水银能使效果最佳。
故‐‐有时看历史中的女人们是怎样的,听女人们的当年话语,有助于想要了解从前的男人们更清楚地认知以往岁月……
我的书《郁闷的中国人》里有一篇文章,叫《国与国的竞争就是女人和女人的竞争》,那篇讲的是近十年的中国女人。这次,我索性把近半世纪的女人全都写出来。
用她们之眼看中国,或许能知道得更多。
一、羡慕、嫉妒,但少见恨
我以少年的眼所识之女性,当然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女性。
哈尔滨市当年的市区主要是道里区和道外区,当年南岗区还没成为主要市区,动力区也还没成为主要重工业区,香坊区乃城乡交界地。
道里区是哈尔滨最有特点的市区。一条马蹄石路直铺至松花江畔,叫作&ldo;中央大街&rdo;。两侧鱼刺般排列着十二条横街,叫作&ldo;外国&rdo;一至十二道街。因是早年俄人所建所居,因得&ldo;外国&rdo;之名。少年时期的我,家在道里区,但不是在道里区的中央大街那一带,而是在距中央大街三四站路的偏脸子。
哈尔滨市早年有几处老居民区,偏脸子便是之一。这些老居民区,几乎一概为沙土路。路两侧挖有夏季流水的沟,叫&ldo;阳沟&rdo;。&ldo;阳沟&rdo;乃相对于&ldo;阴沟&rdo;而言。阴沟之上铺木板,人可行走。至我少年时,阴沟已基本不存在了,老居民区只剩阳沟了。
一条条阳沟后,便是一排排临街的住宅。而临街的窗,都用木板障子围着。木板障子其实便是栅栏的一种,只不过比栅栏高,不那么整齐美观罢了。木板障子使城市里平添了几分乡村的景味儿,给我留下很深的记忆。自然,用木板障子围成的临街园子里,皆有树、花和草生长着。有些木板障子,原先肯定也曾美观过。木板的上端,锯出齿形,或更好看的桃形、方块形。天长日久,渐渐地朽了,缺断了,于是补以不美观的、带皮的、长短不齐宽窄不一的杂木板、木条,也就只有叫&ldo;板障子&rdo;了。故板障子也可以看做&ldo;栅栏后&rdo;。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天团 我喜欢的美强惨反派穿过来了 重生打造商业帝国 陆少撩妻套路深 追红倚绿 爱在烟花深 病美人师尊他想开了 我和宿主互相伤害 系统带我穿错了世界 人偶笔记[穿书] 过节 网配圈撕逼指南之终极人设 崽佬的小菜园[星际] 宠婚烈爱:超能天后来袭 小丧尸的末世臭美日常 漂亮小纨绔勾走了男主的白月光 [暮光之城同人] 铁树开花 [综漫] 请不要成为春和厨 亮剑:二道贩子的抗日 当你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