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跑了很多地方,他经常在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他本人经常呆在庄稼汉
中间,在这方面是无可指责的,他的优点恰恰在这方面。”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计划:“现在苏联已拥有一切
必要条件,通过和平竞赛,在最短的历史时期内解决苏联的基本经济任务——在按
人口计算的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并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随着农业的丰收,赫鲁晓夫取消了义务交售制,国家开始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
购办法。这样一来,在集体农庄中的农民总算可以稍稍松了一口气。之后为了鼓励
农业生产,国家又不断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提高农产品价格。
在工业方面,赫鲁晓夫也作了一些调整。应该说,在改革的前期,赫鲁晓夫的
头脑是比较清醒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民积极性提高,生活水平改善,
到1958年止。农业生产有了根本性的好转。便好景不长。从1959年开始,苏联农业
就开始走下坡路。改革中的急功冒进和瞎指挥是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1958年,
苏联粮食大丰收,赫鲁晓夫头脑一热,提出了苏联在“3—4年内在人均肉类、牛
奶和黄油产量方面赶上美国。”
其实,当时美国人均每年消费肉类96公斤,苏联只在36公斤,还差得远着呢。
在垦荒和种玉米过程中,一些地方上的领导人为了讨好赫鲁晓夫,采取虚报、
浮夸办法。赫鲁晓夫晚年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很沮丧地谈到了这一点:“当我开始为
种植玉米开展宣传运动时,我真诚地相信——并且我仍然相信——这是做得对的。
但有些干部奉迎我。说得粗一点,他们好像一群马屁精。他们不首先让农民作好适
当的准备,就坚持大面积种植和收割玉米。最后,人们对玉米可以作为青贮作物产
生了怀疑,而我作为第一个推广委员会玉米的倡议人的声誉也受到了损害。”
在开垦荒地过程中,不注意保护,破坏了生态平衡。而有些地方根本不适合种
玉米,却因为领导人的喜好而被强行种植。在工业调整方面采取的许多措施也遭到
了相同的命运。本来出发点是好的,却往往没有计划,一哄而起,操之过急,产生
了不少消极后果。赫鲁晓夫为了对抗集权的害处,强调经济中的分权,权力下放,
结果越分越散,造成管理中的混乱。这一场改革没有解决苏联经济中的根本问题。
七、盛世挽歌:20世民70年代的苏联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逝者证言 全服第一炼器师[全息] 暗黑者外传:惩罚 大将军宠妻日常 潦倒在你眉眼 我家有矿[重生] 袁世凯评传 一醉经年 金色笔记 驭兽逆袭:妖皇的废柴王妃 我是渣攻?不可能的[快穿] 烟花三月 这缘分,该死的甜美 原罪之承诺 最佳配对 嫁给奸臣他不香吗 一不小心成了团宠妹妹[穿书] 灾星?福宝?实则天道亲闺女 小王子 拯救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