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06西线(1914‐1918年)
1915年9月25日‐11月6日,协约国军在阿尔土瓦和香槟再次实施进攻这是霞飞计划的又一次大规模的协同进攻,并再次受挫。在第二次香槟之战中,法军损失10万人以上,德军损失约75000人。与此同时,在9月25日‐10月30日的第三次阿尔土瓦之战,法军继续攻击维米山脊。9月25日‐10月14日,在北边几公里的罗斯,英军的进攻受挫。微小的所获与付出的代价极不成比例。法军损失在10万人以上,英军为6万人以上,德军为65000人以上。
1915年12月17日,英军指挥官的改换罗斯的失利遭到指责,弗伦奇陆军元帅被撤职,代之以道格拉斯&iddot;黑格爵士将军指挥英国远征军。现在英国远征军包括3个军团。
评论:机关枪和野战炮致命性火力的增强,使战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防御变得有利,防御一方可以在进攻者调动足够的预备部队和炮兵部队以发动进攻之前,先派出预备兵力限制攻方突破。这一点在西线尤其关键,因为在这里连续的防线使传统的进攻机动无法实施。德军远远早于英法军认识到这种变化。他们采取有弹性的防御,设置两道或更多的相隔较远的单独的防线,构筑完善的堑壕体系,设置带倒刺的铁丝网,密集配置机关枪,并以纵深梯次部署的炮兵实施支援。当攻击的军队突破第一道防线后,将遭受其后防线火力的严重杀伤和位于己方炮兵火力射程之外的守方炮兵的轰击。
双方在1915年的战争中遭受了令人震惊的损失:德军为612000人,法军为1292000人,英军为279000人。在从北海至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脉满目疮痍的土地上,敌对双方的防线并没有明显的变动。1915年就这样结束了。
意大利战线
1915年5月23日,意大利对奥地利宣战协约国施展巧妙的外交,许之以实质性的领土获得,终使意大利废弃了三国同盟而参战。意大利军队总数约达875000人,由l.卡多尔纳将军指挥,在火炮、运输车辆和弹药贮备上较为匮乏。意军的计划是通过攻防战斗守住伸入意大利的特伦蒂诺,与此同时,在伸入奥地利领土的依松佐突出部向东实施攻势。直接的目标是戈里齐亚,但意大利军人梦想着能经由的里雅斯特推进至维也纳。
奥地利军的部署尽管有三国同盟条约,奥地利还是沿与意大利交界的整个山区边界深沟筑垒。奥地利的欧根大公负责意大利战线的指挥。s.b.冯&iddot;博赫纳率10万人,防守关键的伊松佐地段。
1915年6月23日‐7月7日,第一次伊松佐河之战p.弗鲁戈尼将军指挥的意军第二军团和奥斯塔大公e.菲利贝托指挥的第三军团总数达20万人,有200门火炮,对奥军防御实施了徒劳的进攻。
1915年7月18日‐8月3日,第二次伊松佐河之战卡多尔姆带来了更多的火炮,并再次攻击。奥军又增加2个师的兵力实施坚强的防御。当意军的炮弹耗尽后,停止了进攻。在这两次战斗中,意军损失约达6万人,奥军则近45000人。
地图07意大利战线(1915‐1918年)
1915年10月18日‐11月4日,第三次伊松佐河之战意军在重新组织和加强后,在1200门火炮的支援下,再次攻击戈里齐亚,但又一次被击退。
1915年11月10日‐12月2日,第四次伊松佐河之战该战实际上是第三次的继续,当战斗结束时,意军仍毫无收获。在这两次战斗中,意军损失117000人,奥军损失则为72000人。
评论:正如在法国那样,正面进攻对严密组织的防御阵地的攻不可破再一次得到证明。奥军的防御是完善的,而意军的进攻战术是低劣的,尽管意军步兵在很多时候表现得很勇敢,意军的战略目标,即夺取的里雅斯特,再穿过卢布尔雅纳隘口,跨过多瑙河平原,沿道路攻击维也纳,似乎是合理的。事实上,这也是意军唯一可采取的攻势行动。然而欲以大规模的兵力翻越阿尔卑斯山脉向北实施成功的进攻,不仅导致一事无成,而且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德军没有参加这一战役,因为在道理上意大利并没有与其处在战争状态。因此该行动并没有增进奥德之间的亲密关系。
东线
兴登堡冬季攻势(1‐3月)
兴登堡在同盟国军队的兵力增加后,在两个方向上发动大规模进攻。德国将军a.冯&iddot;林辛根指挥奥德军南集团,向西北方向穿过喀尔巴阡山攻击伦贝格。在左翼冯&iddot;博罗耶维奇将军指挥奥军第三军团将解普热米什尔之围,同时在右翼,k.冯&iddot;普法兰采尔‐巴尔廷将军指挥奥军第七军团对主攻行动实施支援。在东普鲁士,德军第八军团和第十军团将在兴登堡的直接指挥下从马祖里湖区向东进攻。
1915年1月31日,鲍利莫夫之战德军第九军团向华沙的进攻是一次佯动,目的是吸引俄军的注意力。该战中毒气被首次使用。但这种新式武器并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在零下的气温条件下毒气不很有效,俄军亦没有向协约国报告德军实施毒气攻击(参见第十九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的作战行动→西线)。
1915年2月7‐21日,冬季之战(或称马祖里之战,或第二次马祖里湖区之战)在更远的北面,2月7日,第八集团军在风雪交加中开始实施兴登堡攻势,攻击b.西韦尔的俄军第十军团的左翼。第二天,h.冯&iddot;埃希霍恩指挥新成立的德军第十集团军向北卷击俄军的右翼。尽管实施了顽强的防御,俄军还是很快退如奥古斯托夫森林。在那里,俄军第二十军团在实施了英勇抵抗后,被包围,并在2月21日投降。然而由于它的防御,使俄军第十军团的其他3个军逃出包围圈。德军俘获俄军9万人。该战役,俄军共损失约20万人。对德军来说这无疑是令人难忘的战术性胜利,但在战略上并没有很大的价值。2月22日,w.冯&iddot;普莱赫维指挥新组建的俄军第二十军团反攻兴登堡的右翼,在推进113公里之后,终于被阻击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侯门娇女 娇妾成嫡妻 正邪要两立 钟佐 男神,绰号叫混蛋 八零福运小哑妻 杠精牌主角受[穿书] 贵女重生记 阴间快递员 本想养犬,奈何养攻 青梅吃不厌 夜昙一敛三色尘 神棍档案 娇颜赋 陛下,你能再靠近一点吗 成吉思汗传:世界历史上的战争之王 宋太祖传奇 钓系O想撩了我就跑 考古传奇 结婚虽可耻但有用[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