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鸿小说网

京鸿小说网>开局很惨的 > 第136页(第1页)

第136页(第1页)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那些功成之人不退者都死于非命了。】公元前202年,汉五年。韩信脑子又像是被雷击了一般,所以他就是那个不懂得功成身退而死于非命的那个人是吗?“这李白此言,倒也并非没有道理。”旁边的萧何突然说道。韩信瞥他一眼,对方却直接与他对视。“吾等皆是如此啊。”萧何转头继续看着巨幕。“且先韬光养晦,你瞧着,总有人要倒霉了,而你出头,那倒霉的便是你。”韩信眉头锁得更紧,萧何这是在警告自己,是他的意思,还是陛下的意思?【“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伍子胥帮助吴王阖闾称霸诸侯,可等阖闾一死,伍子胥没有得到夫差重用,反而被赐剑自刎,抛尸江上。而屈原被楚顷襄王放逐,抱石自投汨罗江。】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这些日子屈原一直在想若是事情还是会朝着女子所言的方向发展,那他到底是否还要坚持下去。如果做了如此多的努力,大王还要怀疑自己,还要像巨幕中说的那样做,自己还有必要再效忠大王吗?可是自己所效忠的真的是大王吗?还是整个楚国呢?他可以狠狠心抛下不仁之主,可他无法抛弃养育自己的楚国。【“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这几句是一起的,陆机如此雄才也不能自保,而李斯也后悔没能早点急流勇退,“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陆机还能听到华亭鹤唳吗?李斯还能去蔡东门牵鹰打猎吗?】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幕中女子将李斯与伍子胥、屈原等人并列,看来他的结局确实很凄惨。如今这样该是没什么问题了。不管是赵高害他的还是胡亥害他的,都没事了。他最近都把注意力放到了扶苏身上,扶苏有那本事,只是性子软了些,若李斯、蒙恬、蒙毅二人能一直在他身边扶持着,问题当也不大。最后就剩自己了。在那之前,若自己能寻得长生之术,哪怕将这天下交与他,自己得享长生福泽大秦,岂不盛事?【最后几句的典故,在讲陶渊明和杜甫的诗时都提到过,出自《晋书·张翰传》,张翰见秋风思吴中美食,而后说出“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实时一杯酒。”这样的话。】【“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这里李白说君不见,吴中张翰是个豁达之人,秋风起就想起了故乡,而后回了家乡,“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生前有酒就该尽情欢乐,何须去管身后虚名?】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虽说陶渊明和杜二甫都提到了张季鹰,但是他二人所在意的点与自己这诗句是不同的。陶渊明是说要隐居于世,饮酒知足,赞同张季鹰的“不如实时一杯酒”。而杜甫提到张季鹰的诗句还是写的自己,是那首《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吧,他对张季鹰是持反对态度的。他认为性情高洁的人是不会轻易避世的。可若非如此,张季鹰如何能得以善终?李白还是觉得功成身退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李白首先反对许由、伯齐、叔夷等人的弃世心理,而后把那些不得善终的人与张季鹰相比,表达了他对黑暗现实的一种反抗,为什么会让人想要弃世,为什么不急流勇退就会不得善终,他欣赏及时身退的张季鹰,同时又对不得不身退而感到愤怒。】公元202年,汉五年。韩信也愤怒。他也不明白,为什么就一定要急流勇退?他明明什么事都没有做,他立了功难不成连该得的赏赐也不能有?连喜悦激动也不能有?韩信曾以为萧何和陛下是自己的伯乐,现在看来不过就是他的自作多情。可问题是现在他根本没有办法。他要么现在辞官归隐,如同他们说的急流勇退,要么现在开始韬光养晦,蓄积力量,把他逼急了他就……思及此,韩信心中震动了一下。自己怎么敢有如此想法?别是因为如此陛下才会对他动手的吧?【在终南山,李白想要谒见玉真公主没有成功,谒见其他的人依旧以失败告终,他写下《行路难》表达理想之路的艰难,在诗中他写下“行路难,归去来!”这样的话。】【然而,放弃与前进其实同样的艰难。送友人入蜀,他又写下另一“难”作,《蜀道难》,寄寓功业难求之意。】【对于《蜀道难》的研究从未停止,对其年代与主题也是争议颇多,姚合曾经在《送李馀及第归蜀》炸提到,“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意思是李白写下《蜀道难》其实是抒发自己“羞为无成归”的心情。】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若不是听幕中女子如此梳理,李白都险些忘了他当初写过这么多的诗。那时候正值壮年,却功业未成,心中是有颇多怨气。除了与友人诉说也就只能写在诗中了。若是现在,他可能会淡然些。李白点的火堆慢慢小了,破庙中风吹着涌入凉意,果真是入秋了。【我们暂且认为《蜀道难》就是李白出入长安求谒未果后写下的作品,大家一起来看看。】【蜀道难依旧是乐府旧题,这首诗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蜀地的险峻表现得淋漓尽致,历来深受好评。】女子说着在巨幕上展示了蜀道的画。东晋。那画极真,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没有人多加在意那画技,但是他们却因那陡峭山崖上的木栈道给惊呆了。那样的路还能走吗?这让许多想要去蜀地看看的人生了退意。稍不注意,这就能落下山崖被摔死的吧?陶渊明也很惊讶,那可是大唐盛世啊,怎会是这般的山道?而且他记得此女之前说成都发展不错的。连那什么唐玄宗都逃去蜀地,怎么会走这样的路?难道是为了躲避敌军?【“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噫吁嚱”是蜀地方言,一种感叹词,宋庠《宋景文公笔记》记载,“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一开始就直奔主题。太高了!想要攀登蜀道,比上青天还难!】公元744年,天宝三载。李隆基也惊了一跳。去蜀地这般危险?不可能吧?至少不可能全是这样的路。那样危险的栈道怕是还没到成都就已经死在路上了。他也不是不知道蜀地地势险峻,要不然那地方肯定会更加繁华,可像这样的山路他还是头一次见。得派人去查查。【家人们,可别觉得这照片夸张,这些都是真实拍摄的,就几年前那些山里都还有这样的道路,你永远想不到在繁华盛世的背后还有多么贫穷的存在。】【在李白那个年代亦是如此,要说进入蜀地肯定也是有官道的,不可能这么险峻,但是若非见过,李白应当是写不出来的,所以李白走过那么多的地方看过那么多的风景不是白走的,发挥想象力是要以现实作为支撑的。】【为什么李白能写出那么多的天马行空的诗句,除了他非凡的想象力,跟他四处游走的经历也分不开,就像如果没有几次流亡,杜甫也不可能写出《三吏三别》一样。】杜甫不置可否。很多时候或许可以从看过的书中寻求灵感,但写出来的东西总落不到实处。他也愿意多在外面逛逛,在写时才能有如神助。思及此,杜甫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是不是不一定要待在圣人的身边呢?既然他的谏议总会惹圣人不快,那他就去地方,像苏轼那样也比女子所言的自己好太多吧。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偶像的奋斗史(娱乐圈)  娇养 h  帝魔(穿越)  侍玉(女尊)  积点德  【HP】大丽花  理他干嘛!他又贱又渣,搞钱吧!+番外  教主当我是初恋平替  岁岁常欢愉(校园H)  磕cp掰弯了我自己[娱乐圈]  正气冲宵  请叫我推土机  总在先婚后爱的Beta[快穿]  心跳越轨+番外  被告白十次后  在星际游戏里封神+番外  老攻恃宠而骄(穿越)  妇画眉[纯百]  别哭了,为夫心疼  道阻且长(古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