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定清楚之后自己也能效其一二,从而超越他。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的目光也被那四个字给吸引了,甚至忽略了“唐太宗”的称呼,如此说来,自己还是要胜过李隆基的。他很清楚,李隆基的开元盛世绝不可能是他一个人就能做到的,他的前面定还有其他李唐帝王的努力。只是那李旦、李治都不知是谁,按时间推算,若是能知道他们的父亲是谁应当就知道该着重培养谁了。这对于他而言是好事,可对于他想培养的人来看却是个挑战。被寄予厚望的太子不是那么好当的。为了防止女子说到时他没什么准备,心中已经开始盘算该如何严格要求下一代帝王了。即便他自己还未登基。【但这三人都是好战之人,秦始皇因为好战而统一了全国,汉武帝因为好战使得汉朝疆土比开国初期扩大了整整一倍,而唐太宗因为好战奠定了唐朝后来繁荣百年的基础。】【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三位在当政后期都在不同程度上因为好战而使得百姓叫苦,若是他们长生不死,这战争可能就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被彻底打败,或者统一世界。】统一世界。这个词语悄然在所有统治者的心里开了花。没有哪个帝王不想统一世界,他们也并非没有想过,只是觉得距离这一天的到来还很久远。所以未曾真正思量。也不知为何,听到女子此言,他们又觉得仿佛这事情是有可能发生的。然而下一刻,女子便给他们泼了一头凉水。【长生不死是不存在的,所以以他们的年岁不可能成为在当世实现统一世界的目标,他们只要做到了面对侵略有精锐的士兵打回去,在晚年时做到不被权力迷花了眼,保持自己的初心就已经很好了。】初心?他们的初心是什么?是国富民强吗?还是其他的什么?公元744年,天宝三载。李隆基的心缓缓往下一点一点坠落。他是被权力迷花了眼吗?如今,各戎府捷报频频报到朝廷,既是打了胜仗,难道付出点财力使国更强有何不妥?【扯得有点远了,这三位帝王好战但也善战,虽然后期做得不是很好,但都比唐玄宗好。】【杜甫在另一首同类型的诗《遣怀》当中有这样的描写,“先帝正好武……献捷不云输……”】看到此诗句,还未待女子说话,李隆基的心已是凉了半截。“献捷不云输?”竟敢谎报军功,这些人怎么敢的,谁给他们的胆子!【这里的先帝就是指的李隆基,是说他好战的意思。】【那个时候四海升平,至少在表面上来看,唐朝还很繁荣,“猛将收西域,长戟破林胡。”英勇的战士们收复了西域,张守琏、安禄山等人战胜了契丹,“百万攻一城,献捷不云输。”他们用百万士兵打一座城,只报捷报而不说败绩,“组练弃如泥,尺土负百夫。”把士兵看成泥土,为了得到一点点的地盘甚至不惜牺牲许多士兵的性命,“拓境功未已,元和辞大炉。”开拓边疆没有成功却引得天下大乱。】【当时唐玄宗设立十大节度使,就是为了开疆扩土,可能是因为前期运用人才的成功让李隆基飘了,也有可能是朝中奸臣欺上瞒下,总之唐玄宗就是很相信这些人,导致了后来的外重内轻,就是说地方拥兵自重,而他自己身边的禁军只剩下了十二万。】【这也是导致安史之乱的原因。】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又嫌弃了。这兵权自然要握在自己的手中,怎么能给地方呢?那不是等着人反?公元744年,天宝三载。李隆基当然也知道这事情的风险。但是正如女子所言面对侵扰,他自然是要打回去的。自从太宗之后,边疆几乎没有安宁过,更重要的是这些胡人都是些流氓,时常烧杀劫掠后就跑。他想开疆扩土自然也并不都是为了自己的功绩,也想以此永绝后患。至于兵权交到节度使的手中,还不是为了减轻财政负担。他难道不知道坐吃山空的道理?现虽国库充盈,但也不能白白养如此多的士兵。本来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可谁能想到这些人胆子竟这么大,居然敢欺上瞒下谎报军情呢?李隆基忽地想起之前女子讲荔枝时说的谎报军情之事,原来如此。【杜甫三人在这个地方聊没聊这些事情不知道,毕竟这是他的回忆之诗,但是即便聊了,可能当时也没有那么地深刻。】【这个时候杜甫不太应该知道谎报军情的事情,如果他们都知道了,这几位写几首诗,那可能当时早就传开了,但或许是听到些风声,不过根本不知可不可信,所以随意聊了聊。】【因为杜甫在这个时候对于唐王朝还并没有完全的失望,在公元7年,天宝六载,唐玄宗举行制科考试,就是我们之前说过的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人才都可以去,杜甫就去了。】杜甫刚出了梁园不久。他确实不知道谎报军情之事。但是节度使之事他们却都是知道的,边疆囤兵如此,迟早会出问题啊。而且此女所言不假,圣上好战,这亦是事实,边疆战事不断,这也做不得假。然,正如李十二白所言。“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1”【说明他这时候还是很相信这个表面如日中天的大唐的。】【不过在那之前,他还和李白有一次见面,这也是他们两人的最后一次见面了。】1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杜甫(小修)【公元745年,杜甫和李白重逢。两人一同出游、一同喝酒赋诗,一同求仙问道,一同拜访老友。】【两人那时的友情如何我们已经无法想象,但那样的相遇对于我们这些喜欢他们作品的人来说是一种难以言明的浪漫,仿佛是两种不同类型诗歌的邂逅。】【但他们还有各自的路要走,临行前,李白送了杜甫一首诗《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前面写他们两人才醉别不过几日,就又在鲁郡相逢,“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但是现在又要分开了,什么时候才能再一起喝酒呢?】【“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泗水秋波摇荡,水中倒影出远处的徂徕,马上就要分开了,再喝一杯吧!】【此处虽未直接写出不舍,但一句“重有金樽开?”已经说明了一切,然而面对离别他们也不必太过伤感,“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酣畅淋漓地饮尽杯中酒便好了。】东晋。陶渊明听女子说了许多喜爱自己诗文的人。每个人都不尽相同。但不管他们对于仕途是怎样的态度,似乎都与自己一样爱酒。“陶郎,你为何买了这么多秫种?”陶渊明转头看向自己娘子,笑道:“唯有饮酒乐也。”【对于李白这样的漫游人而言,一生经历了无数类似的离别,他开阔、豁达,而后还会遇到许多的好友,金樽再未开,他的诗句中也再未出现过杜甫。】【但我们说杜甫是个念旧的人,他在后来还写了许多思念李白的诗句。】【因为性格的不同,所以李白写不出“三吏三别”,杜甫也写不出《将进酒》,然而即便不再相见,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依旧发光发亮。】公元744年,天宝三载。“三吏三别?”李白顿了顿。这是杜二甫的诗?《将进酒》不过席间随心而作,但想杜二甫,不是写不出,感觉不同罢了。魏文帝言“文以气为主”,诗又何尝不是?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正气冲宵 帝魔(穿越) 娇养 h 妇画眉[纯百] 教主当我是初恋平替 总在先婚后爱的Beta[快穿] 岁岁常欢愉(校园H) 道阻且长(古代) 在星际游戏里封神+番外 侍玉(女尊) 积点德 别哭了,为夫心疼 偶像的奋斗史(娱乐圈) 被告白十次后 磕cp掰弯了我自己[娱乐圈] 心跳越轨+番外 请叫我推土机 【HP】大丽花 老攻恃宠而骄(穿越) 理他干嘛!他又贱又渣,搞钱吧!+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