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政事堂一官多职,把各职能分摊开,那旨意就要途经百官——皇帝——知制诰——皇帝——内相——参知政事——给事中归班——同平章事,把东府所有的相公转一个遍才算生效。
从这个流程来看,皇帝的分量占了多少?士大夫的分量又占了多少!?
每一步,每一个士大夫要是稍不高兴,那这旨也就颁不成了……
何为共治,其意自明。
……
那么,皇帝的这个旨意颁布实施就板上钉钉了吗?
没有,还有一道坎儿把皇权卡的死死的——台谏!
大宋的台谏可不光是放炮的,在法律上,台谏有论列政令得失、审查诏书,乃至追改诏书的法定权力。
但凡“诏令不允、官曹涉私、措置失宜,刑赏逾制,诛求无节,冤滥未伸,并仰谏官奏论,宪臣弹举”!
还记得那个王安石费了九年二虎之力,灭了三个知制诰才扶上去的李定吧?
给他升职的诏书确实顺利颁布了,李定也如愿当上了监察御史,可是,别的御史不干啊,一帮人以李定拒绝为母亲丁忧为由,集中炮火一通滥炸,生生把拗相公和神宗立起来的改革新人给灭了。
……
……
大宋政体的根本在于制衡!
然而,士大夫对皇权的制衡把文官宠坏了,形成了文人骄纵自私的官场文化。
虽然文官与文官之间也在制衡,可是,文官之间有共同利益、有连带的保护意识,这也是“共治”造成的,是“制衡”无法解决的。
在唐奕看来,这也是一种失控。
如果一国家完全由某一方面的偏激思想所掌控,那么必然会畸形。不论古今,还是大宋原本的结局,都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唐奕欣慰的是,在这种失控的局面之下,那些文官可以做到起码的感恩,起码的君子德行。
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可是,唐奕不知道,还特么有更不容易的事儿是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到的。
……
观澜民学,在他没有授意,或者说根本没抱任何希望的情况下,在离开他后,不但能在当下的大宋生存,而且民学……
居然……
在一年之内,又开了一百多家分院!
……
……
这特么太诡异了,要知道,民学的理念是和儒家学院背道而驰的。
观澜书院也好,太学也罢,那是干什么用的?那特么就是“党校!”是专门培养官员的地方。
学问,那也都是专门为当官准备的。
一个不以考取功名为目的的学习机构,这些年没让朝庭的唾沫腥子淹死,没让那帮腐儒给铲平了,那是得益于唐奕这个后台够硬。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清穿之沅宛 百草传 死在我心里 我们的爱,未完待续 快穿之情欲撩人 脑后有眼 坚强的炮灰在古代教书 纸杀 是鲛人又如何,照样捶翻你 一座城 昭昭(古言h) 空间之弃妇良田 江影帝吃软饭后恋综爆红 七月蹉跎安流火 布鲁特斯的心脏 忠犬(SC黑道) 半点阑珊 戒糖(,he) 盛世婚宠之名门暖媳 仙君他总绑着我![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