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这里燕居的&ldo;燕&rdo;与&ldo;晏&rdo;相通,在文学上也叫&ldo;平居&rdo;,就是在家的日常生活,这里说孔子平常在家的生活&ldo;申申如也&rdo;,很舒展,不是皱起眉头一天到晚在忧愁。他修养好得很,非常爽朗、舒展,&ldo;夭夭如也&rdo;,而且活泼愉快。所以尽管忧国忧民,他还是能保持爽朗的胸襟,活泼的心情,能够自己挺拔于尘俗之中,是多么的可爱。但是他乐的是人生的平淡,知足无忧,愁的不是为己,为天下苍生。因此下面又引出孔子的一种心忧。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大家都知道,在孔子以前,凡提到中国文化,必提到周公,因为自周朝建国以来的人文文化,都由周公一手整理而付诸实行。等于我们后世,一提到中国文化,便提到孔孟。我们现在每一个人都可以借用这句话,改说:&ldo;唉!我老了,很久没有梦见孔子了!&rdo;孔子这句话,就是这种意思的感叹。如果解释为他晚上睡不安稳,经常作梦,那是精神有问题,就不会&ldo;申申如也,夭夭如也。&rdo;而是&ldo;苦苦如也!&rdo;精神好,身体健康当然不作梦,孔子的身体是健康的,所以这句话是形容和感叹之词,意思是说现在的时代,乱成这个样子,实在无法再挑起这副担子。当然这只是孔子的感慨而已,结果担子还是挑下来了。梦不见周公没关系,他到底很清醒的担负其中国文化承先启后的担子。所以我们要注意孔子思想中究竟藏有些什么精神,在第四篇《里仁》中讲到他的全副精神,这里更清晰地提出来了。
道德仁艺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假如有人问,孔子的学术思想真正要讲的是什么?可以大胆地引用这四句话作答,这就是他的中心。也可以说是孔子教育的真正的目的,立己立人,都是这四点。关于这四点的教育方法,也就是后面《泰伯》篇中孔子说的&ldo;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rdo;第一项所说的&ldo;志于道&rdo;,又学个什么道呢?一般人说孔子说的是人道,不讲天道,因为天道渺远,属于形而上的范围。究竟有没有神的存在?生命是怎样开始的?宇宙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都是属天道。&ldo;天道远&rdo;并不是说与我们的空间距离远。如照现代观念来说,更不合理了,目前到月球只不过几天的事,怎么说远?这个远字实际上是高远的意思,指距离人类的知识程度太远。&ldo;人道迩&rdo;,人道比较浅近易懂。所以过于高远的暂时不要讲它,先把人们自己切身的问题解决了,再讲宇宙的问题,一般人说孔子只讲人道,这是后代的人为孔子下的定义,事实上孔子并没有这样说,当时,只有他的学生子贡说:&ldo;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rdo;‐‐见《公冶长》篇。根据子贡这里的话,再看孔子在《易经》中所讲的学问,他绝对懂天道‐‐宇宙的来源。所以子贡便说,他讲人道,我们听得懂,他讲宇宙的奥妙,因为我们的学问还不够,实在听不懂。
因此孔子在这里所讲&ldo;志于道&rdo;的&ldo;道&rdo;,我们不能硬性替它下一个范围,说他只讲人道,不讲天道。如果要研究孔子的思想,必须研究《易经》的《系传》,他许多的重要思想,都表现在《系传》中,有关形而上的学问,也在《系传》里。那么孔子在这里所说的道是什么?我们可以很老实的作答:&ldo;孔子自己没有下定义,所以我们很难替他下定义。&rdo;至于他在这里讲的&ldo;志于道&rdo;可以列举很多,证明他是懂得形而上道。由人生的普通行为‐‐形而下开始,一直到最高的天地万物的玄妙之道,他全懂。不过一般学生们程度不够,他没有偏向这方面讲,如果专讲这方面,孔子就变成一个宗教的教主了。尽管后人称他为儒教教主,他自己在当时非常平实,不走教主的路线。
根据原文&ldo;志于道&rdo;,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这个&ldo;道&rdo;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至于是否做得到,是另一回事。正如大家年轻时刚出社会做事,都立志取得功名富贵,。就以赚钱为目的来说,起码也希望赚到几千万元。但立志尽管立志,事实上如今一个月只赚几千块。如果因立志几千万,只拿几千元,&ldo;不为也!&rdo;不愿干回去好了!这说明立的志能不能实现,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孔子说,作学问要把目标放得高远,这是第一个&ldo;志于道&rdo;的意思。
&ldo;据于德&rdo;,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换句话来说,&ldo;志于道&rdo;是搞哲学思想,&ldo;据于德&rdo;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古人解说德就是得,有成果即是德,所以很明显的,孔子告诉我们,思想是志于道,行为是依据德行。如果根据这里的四点来分析《论语》中所讲的道理,有许多都是&ldo;据于德&rdo;的说明。
&ldo;依于仁&rdo;,已经说过,仁有体有用。仁的体是内心的修养,所谓性命之学、心性之学,这是内在的。表现于外用的则是爱人爱物,譬如墨子思想的兼爱,西方文化的博爱。&ldo;依于仁&rdo;,是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有了这个爱心,爱人、爱物、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扩而充之爱全天下。这是仁的发挥。
&ldo;依于仁&rdo;然后才能&ldo;游于艺&rdo;。游是游泳的游,不是游戏的游,在这里我们要特加注意,游戏的游是&ldo;辵&rdo;旁,这里是水旁的游泳的游,&ldo;游于艺&rdo;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孔子当年的教育以六艺为主。其中的&ldo;礼&rdo;,以现代而言,包括了哲学的、政治的、教育的、社会的所有文化。至于现代艺术的舞蹈、影剧、音乐、美术等等则属于乐。&ldo;射&rdo;,军事、武功方面。过去是说拉弓射箭,等于现代的射击、击技、体育等等。&ldo;御&rdo;,驾车,以现代来说,当然也包括驾飞机、太空船。&ldo;书&rdo;,文学方面及历史方面。&ldo;数&rdo;则指科学方面的。凡是人才的培养,生活的充实,都要依六艺修养,艺绝不是狭义的艺术。原来绘画是文艺,现在美术却与文艺分开,越分越细,但也越分越窄。有人说科学分得如此细,走向一种病态了。举例来说:有人鼻子不通去看医生,鼻科医生说也许受牙齿的影响,先到牙科检查,然后放射科、神经科、心电图各种查完,再回到原来的鼻科。这时鼻科医生对病人说,你找错医生了,我是专门治左鼻孔的,你是右鼻孔不通,要找那一边的医生。这是用医病来讽刺科学分类的过分。中国古代不这样细分,凡属六艺范围的都是艺。人生对于道、德、仁、艺这四种文化思想上修养的要点都要懂。这四个重点的前一半&ldo;志于道,据于德&rdo;包括了精神思想,加上&ldo;依于仁,游于艺&rdo;作为生活处世的准绳,是他全部的原则,同时告诉每个人,具备这些要点,才叫学问。如无高远思想就未免太俗气,太现实的人生只有令自己厌烦。没有相当的德行为根据,人生是无根的,最后不能成熟。如果没有仁的内在修养,在心理上就没得安顿的地方。没有&ldo;游于艺&rdo;,知识学问不渊博,人生就枯燥了。所以这四点统统要,后人对这四个重点都有所偏重,其实讲孔子思想,要从这里均衡发展。下面一个问题来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爱有余温,唯情可存 慵来妆 老公是个女儿奴[穿书] 同居拍档 位面商城:我靠囤货成了团宠 重生之科技兴国 掌上娇宠[重生] 我在等风也等你 被抱错的姐姐回来之后 神医无双 完美偶像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听南怀瑾讲庄子全集 废柴美人每天都在崩人设 穿越农家之妃惹王爷 重生八零小富婆 毒医农女之田园太子妃 第一神相[娱乐圈] 给我乖 怀崽后,沙雕霸总非要和我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