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ldo;为君难,为臣不易。&rdo;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
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
&ldo;子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rdo;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
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鲁定公一天问孔子,他说一般人都说,不要随便说话,尤其是从政的人,在上面领导的人,只要一句话,就可以&ldo;兴邦&rdo;,有这个道理吗?孔子说,话并不是那样说法。&ldo;一言而可以兴邦&rdo;,这句话是一个原则,譬如说有一句一般人都知道的话&ldo;为君难,为臣不易。&rdo;这不就是一句话吗!做领导人困难,做干部也不容易。
这也就是孔子的机会教育,他对自己的国君,不好意思直接教训。可是趁这个机会,举出这句话来作例子,无形中教育了他。鲁定公本人就是领导人,所以他说假使一个人懂了&ldo;为君难,为臣不易&rdo;这句话,就可以兴邦了,事业前途无量了。这段文字很简单,如以历史的事实来讲,一言可以兴邦的史实很多,试举两个例子:
一个例子是唐太宗时代的名论:&ldo;创业难,守成也不易。&rdo;就是这个道理,不但国家天下事如此,个人也是如此。一个人由贫穷而变成富有,是创业难,至于子孙的守成,又是一个大问题。究竟哪一个难?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上,素来认为两皆不易。另一个例子,宋高宗曾说过,吾年五十方知四十九之非。其实这句话,春秋战国时,卫国的蘧伯玉也这样讲过,人由于年龄的增加,经验的累积,回过头一看,才发现过去的错误。这些都是&ldo;一言兴邦&rdo;的实例。
引伸到下面的&ldo;一言丧邦&rdo;,一句话而亡国的,又可以举很多例子了。历史上楚汉之争,刘邦的长处,是听从别人的话,他的所以成功,是对于别人的好意见马上接受。如果我们研究历史上一些成功和失败人物的性格,会发现很有趣的对比。有些人的性格,喜欢接受别人更好的意见;不过,能立刻改变,马上收回自己的意见,改用别人更好意见的人太少。刘邦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而项羽对于自己的主意就绝对不会改变,绝对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对于这一点,在个人修养上是要注意的,尤其作为一个单位主管,往往容易犯一种心理上的毛病,明明知道别人的意见更对,更高明,可是为了&ldo;面子&rdo;,为了&ldo;下不了台&rdo;而不接受。这种心理,大而言之是修养不够,小而言之是个性问题,自己转不过弯来。现在,我们看看项羽在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决定:当项羽打到咸阳的时候,有人(据《楚汉春秋》的记载是蔡生,而《汉书》的记载是韩生。)对他说:&ldo;关中险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rdo;劝他定都咸阳,天下就可大定。
关于这一点,我们中国历史上曾有很多研究,国都应该定在哪里?历代都有讨论。宋元以前,首都多半在陕西的长安,宋代因为国势非常弱,定都汴梁。当时也曾有人认为洛阳是四战之地,不宜为首都。往下元、明、清八百多年来,首都则在北京;民国成立以后,对于定都的争议,当时也有许多主张。一派主张定都北京;一派主张定都南京;还有人主张定都到咸阳;又有人主张定都北京或南京都可以,但是应该在长安、武汉等地设四个陪都。这一派人看到了将来国家的大势,要与国际的局势相配合的。一个国家究竟定都在哪里,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各方面的配合都很重要,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们现在为了配合将来时代,预为国家的大计研究,这些历史,乃至于近代史、国际现势,都要研究。这是题外闲话了。
风头主义的英雄
我们再回来讲,项羽对这个定都的建议不采用。他有一句答话很有趣,也是他的名言:&ldo;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rdo;就凭了这句话,他和汉高祖两人之间器度的差别,就完全表现出来了。项羽的胸襟,只在富贵以后,给江东故乡的人们看看他的威风,否则等于穿了漂亮的衣服,在晚上走路,给谁看?他这样的思想,岂不完蛋!所以项羽注定了要失败的。而同样的事发生在刘邦的身上又是怎样呢?
刘邦大定天下以后,他自己的意思要定都在洛阳。但齐人娄敬去看他,问他定都洛阳,是不是想和周朝媲美。汉高祖说是呀!娄敬说,洛阳是天下的中心,有德者,在这里定都易于王;无德则易被攻击。周朝自后稷封邰,到文王、武王,中间经过了十几世积德累善,所以可在这里定都。现在你的天下是用武力打出来的,战后余灾,疮夷满目,情形完全两样,怎么可与周朝相比?不如定都关中。当然有一番理由,张良也同意,刘邦立即收回自己的意见,采纳娄敬的建议,并赏给五百斤黄金,封他的官,赐姓刘。
以这一件强烈对比的史实,清代嘉道年间,有个与龚定庵齐名的文人王昙,写了四首悼项羽的名诗,其中有一首还说道:&ldo;秦人天下楚人弓,枉把头颅赠马童。天意何曾袒刘季,大王失计恋江东。早摧函谷称西帝,何必鸿门杀沛公?徒纵咸阳三月火,让他娄敬说关中。&rdo;这是王昙悼项羽有名的四首诗之一。&ldo;秦人天下楚人弓&rdo;,典故出在春秋战国时,楚王的一张宝弓遗失了的时候,人家向他报告,这位皇帝说:&ldo;楚人失之,楚人得之。&rdo;意思是说皇家保存与百姓拿到,都是一样,不要太追究。王昙引用这个典故,说秦始皇死了以后,中国人的天下,凡是中国人都可以出来统治。&ldo;枉把头颅赠马童&rdo;,指项羽在垓下最后一仗,被汉军将领四面围困的时候,他回头看见追杀他的,正是他一个投降了刘邦的老部下,名叫马童。马童见他回头,侧过脸去。项羽说,你不要怕,你不是我的故人马童吗?听说刘邦下令,凡得我头颅的可赏千金、封万户侯。你既是我的故人,就把这颗头送给你。于是项羽自刎了,这也就是项羽的气魄。&ldo;天意何曾袒刘季?&rdo;刘季是刘邦的名字,这是说项羽&ldo;非战之罪,天亡项羽&rdo;那句话的错误,而项羽的错在哪里呢?&ldo;大王失计恋江东。早摧函谷称西帝,何必鸿门杀沛公?徒纵咸阳三月火,让他娄敬说关中。&rdo;这就是项羽失败的关键。
这里再插一段闲话。说到历史很妙,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烧书,对中国文化来说,是一个大罪行。但是他的罪过,也只能负责一半。因为秦始皇不准民间有书看,把全国的书籍集中起来了,放在咸阳宫,后来项羽放一把火烧咸阳宫,这把火连续不断地烧了三个月,有多少书籍、多少国家的财富,由他这把火烧掉了。所以严格说来,中国文化根基的中断,这位项老兄负有很大的责任。但后世却把这一责任,全往前面秦始皇的身上推了。至于项羽的责任,由于对失败英雄的同情,就少提了。
我们由&ldo;一言而可以兴邦&rdo;的思想见解,所以又牵引出许多闲话。现在我们的国家,东方的国家,全世界的国家,都受了美国一句话的害,也就是一个政策的害。美国的什么政策?世界上史无前例的所谓&ldo;不准打胜利的仗,打有限度的仗。&rdo;我们这一代的历史,大家对这句话,并没有什么很显著的感觉,正是&ldo;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do;我们都在这个时代中,就没有感觉到,假使我们退后一百年,或超前一百年来看这段历史,看看美国人这一政策的结果,害死了多少人?破坏了多少国家?这个想作世界盟主的决策有多么滑稽!多么悲惨!&ldo;一言丧邦,一言兴邦。&rdo;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由历史上的故事,比类引伸体会,必定更为亲切。同时,我们身为现代人,再由现代丑陋的一面去看看,更可了解这道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同居拍档 位面商城:我靠囤货成了团宠 神医无双 第一神相[娱乐圈] 完美偶像 重生之科技兴国 给我乖 毒医农女之田园太子妃 我在等风也等你 重生八零小富婆 掌上娇宠[重生] 老公是个女儿奴[穿书] 爱有余温,唯情可存 穿越农家之妃惹王爷 被抱错的姐姐回来之后 废柴美人每天都在崩人设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怀崽后,沙雕霸总非要和我结婚 听南怀瑾讲庄子全集 慵来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