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鸿小说网

京鸿小说网>往事只堪哀拼音版 > 第67章(第1页)

第67章(第1页)

1927年10月,毛泽东拒绝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攻打大城市的命令,率部上了井冈山。对毛泽东的成为&ldo;山大王&rdo;,其时的中共核心层深感不安和恐惧。他的部下中也有人对这种梁山泊造以式的&ldo;革命&rdo;大为疑虑。一位叫余洒度的师长就曾站出来反对道:退到那里不是想当&ldo;山大王&rdo;吗?毛泽东则干脆地回答道:当&ldo;山大王&rdo;就当&ldo;山大王&rdo;,历史上从来没有消灭过&ldo;山大王&rdo;!(6)仅仅把毛泽东的&ldo;上山称王&rdo;理解成是对当时客观形势冷静分析后的&ldo;正确决策&rdo;,肯定是不够的。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1893‐‐1949)》在叙及毛泽东小时读书生活时,这样写道:&ldo;《水浒》里汇聚在梁山泊造反的人物,便成了毛泽东心目中的英雄。这种影响是意味深长的,在后来艰难备尝的革命生涯中,《水浒传》一直是他放在手边常常阅读的书。&rdo;(7)可以说,早在韶山冲当&ldo;伢子&rdo;时,毛泽东心中就有着一个&ldo;井冈山&rdo;。这样一个故事也见于许多关于毛泽东的著述中‐‐1917年的中秋节,毛泽东和一群学生聚集在湖南第一师范后面的山上讨论&ldo;救国之道&rdo;,别人提出的&ldo;道&rdo;都为毛泽东所反对,别人问他有何良策时,他脱口答道:&ldo;学梁山泊好汉!&rdo;。整整十年后的1927年,毛泽东终于率部上井冈山安营扎寨,正式学起了&ldo;梁山泊好汉&rdo;。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决定着毛泽东顶着上层的压力、冒着被开除党籍的危险上了井冈山的,与其说是对当时&ldo;革命形势&rdo;的&ldo;正确判断&rdo;,毋宁说是心中早已躁动着的&ldo;学梁山泊好汉&rdo;的理想和渴望。

毛泽东与中国古代小说(4)

《水浒传》这类书,是游民造反的&ldo;宝典&rdo;。而怀着&ldo;《水浒》情结&rdo;上了井冈山的毛泽东,自然也会将大量的游民招到自己麾下。特里尔的《毛泽东传》叙及井冈山时期时,说:&ldo;中共的合法&lso;妻子&rso;无产阶级远在城市,在这种情况下,土匪就成了毛的政治&lso;情妇&rso;。------他把许多游民和懒汉都补充到他的队伍里。两年中,红军扩充的大多数都是一些游民。而这些人是工人和农民所鄙视的。------毛并不把游民看成是社会渣滓。&lso;他们也都是人,&rso;他谈及游民时曾说,&lso;他们也有五官和四肢。&rso;游民也属无产阶者,是受压迫阶层,毛坚信自己可以改造他们。&rdo;(第110‐‐111)。美国人施拉姆所著的《毛泽东》中也说:&ldo;在1929年12月第四军党的古田会议上,毛公开承认,红军中的大部分士兵是游民。他认为这是部队中产生&lso;流寇思想&rso;的原因。&rdo;(8)&ldo;毛的部队中有经过教育而得到一定改造的非无产阶级分子,这不仅反映了他难以招到阶级出身好的官兵(毛自然是这样向上级党报告的),但这也与他自己气质和理想的基本倾向相一致。他自幼就崇拜中国通俗小说中的草莽英雄,虽然他的世界观并不仅仅处在农民起义的水平,但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没有否定他少年时代的热情。他在1926年写的关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文章就是明证。他在文章中对五种游民‐‐士兵、土匪、强盗、乞丐和妓女‐‐都有生动的描述,并称赞他们有资格成为革命战士。在此文中并没有现在官方版本里加进去的批评的语言。他在谈到在&lso;政治和经济斗争的互助团体&rso;的秘密组织时也是充满同情的。无疑,他在井冈山时期肯定一直是持这种态度的。对土匪和其他社会渣滓,他不是勉强而是很愿意收容的。&rdo;(第116页)。

从小从《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旧小说中汲取的&ldo;游民意识&rdo;,深刻地影响着毛泽东的革命理念和革命方式。这在毛泽东毕生的&ldo;革命实践&rdo;中有多种多样的表现。王学泰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中又说;&ldo;游民对于社会动乱是采取欢迎态度的,这与&lso;四民&rso;求稳怕乱,&lso;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rso;大不一样。《水浒传》和《三国志平话》在开篇都带点幸灾乐祸的心态来写社会动乱的&lso;必然性&rso;。------当然,作者对天下大乱原因的解释是错误的,但是在其叙说与描写中处处点明这种动乱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作者心中钟爱的英雄人物都在这个动乱的世界里一展其长才,在动乱中获得了好处,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处境。&rdo;(第233‐‐234页)。喜乱,也是毛泽东的一种精神特性。有的论者也把毛泽东的喜乱与爱读《水浒传》、《三国演义》联系起来:&ldo;他在第一师范读书的最后一年,在《伦理学原理》批注中,从自然界与人类生活出发,赞扬书中&lso;无抵抗则无动力,无障碍则无幸福&rso;这种观点时,他写下了这样一段话:&lso;吾人览史之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若至承平之代,则殊厌弃之。非好乱也,安逸宁静之境,不能长处,非人生之所堪,而变化倏忽,乃人性之所喜也。&rso;由此可见,毛泽东早年甚爱读《三国》,显然是基于这样的思想。他最初也是从《三国》获得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这方面的知识的。&rdo;(9)毛泽东把&ldo;乱&rdo;说成是&ldo;人性之所喜&rdo;,显然有违广大&ldo;良民&rdo;的人性之实。至少在中国,广大&ldo;良民&rdo;是求稳怕乱的,是渴望&ldo;做稳奴隶&rdo;的,是&ldo;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rdo;的。喜乱、乐乱、&ldo;唯恐天下不乱&rdo;者,是那种本就&ldo;浪迹江湖&rdo;的游民,或者是那种渴望趁乱称王的&ldo;枭雄&rdo;一般人物。不堪社会安定而喜好社会动乱,是一种典型的游民性格。而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养成了这种性格,不能不说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三国》、《水浒》这类小说的熏陶。这种不堪安定而喜好动乱的心态,后来也明显影响了他的政治性格和执政风格。1949后,作为统治一个大国的执政党的领袖,本应把社会安定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本应有十分强烈的&ldo;执政意识&rdo;而不应有那么强烈的&ldo;运动意识&rdo;。可毛泽东却&ldo;稳定意识&rdo;极为淡薄而&ldo;革命意识&rdo;异常强烈,他几乎不能容忍社会有较长时间的安定,他相信&ldo;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rdo;,于是,他发动一场又一场政治运动,让社会不断地处于&ldo;运动&rdo;之中。当社会在正常的轨道上&ldo;安定&rdo;着时,他的心灵似乎就空虚难耐,就很躁动不安;相反,当社会脱离常规地&ldo;运动&rdo;着时,他的心灵似乎就很充实愉快,就很熨贴舒坦。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师傅借我两块钱  除是偷尝  乖,藏好你的信息素  受攻天下  你别妄想  九零年代金饭碗  全宇宙都想抢我家崽儿  太子嫔  我闺房里的铜镜成精了  在贺爷心上撒把糖霜  我在废土世界给队友加buff  互穿后发现死对头是恋爱脑  不平则鸣  撩久必婚    穿越荒年老太之随身带着小卖部  君不承欢  消失  穿成天道亲闺女  初恋想跟我复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