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拓的本来面目(6)
丁一岚对《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写作动机和社会效果的说明,应该认为是符合实际的。邓拓写《燕山夜话》是为顺应新的中央&ldo;口径&rdo;,是为配合新的中央政策。而&ldo;七千人大会&rdo;的召开,则使得&ldo;调整&rdo;的局势更加明朗,使得&ldo;口径&rdo;的变化更加巨大。作为&ldo;文化战线&rdo;上的高级干部,邓拓当然觉得有义务加大配合新的政策的力度,于是,在1961年9月,又约请吴、廖二人一起来写《三家村札记》。所以,把《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与邓拓的《江南吟草》一类作品割裂开来,认为《江南吟草》一类作品是邓拓作为&ldo;政治家&rdo;对&ldo;口径&rdo;的迎合,而《燕山夜话》一类作品则显示了邓拓作为&ldo;书生&rdo;的情操,那是很大的误解。《从天安门到全中国》也好,《江南吟草》也好,《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也好,都表明了邓拓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并且&ldo;管理&rdo;知识和文化的&ldo;政治家&rdo;与毛泽东和中央&ldo;口径&rdo;的一致,都是邓拓在努力为现行政治服务。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理解邓拓为何在临死前认为自己是&ldo;冤沉大海&rdo;。(20)写《从天安门到全国》和《江南吟草》时自不待言,写《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时,也仍然是作为&ldo;政治家&rdo;的角色意识在主宰着邓拓,所谓&ldo;书生意气&rdo;,即便有的话,也是微乎其微的。
《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所提倡的,往往也是其时的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所提倡的;《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所反对的,也正是其时的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所反对的。《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虽然对&ldo;大跃进运动&rdo;中的某些具体现象做出了批判,但却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ldo;大跃进&rdo;,相反,一些文章仍然表现出一种&ldo;大跃进精神&rdo;和&ldo;大跃进思维&rdo;。这也与当时的主流观念是一致的。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虽然对&ldo;大跃进&rdo;时期的一些政策做了&ldo;调整&rdo;,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这场运动,即便在&ldo;七千人大会&rdo;上,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这&ldo;三面红旗&rdo;仍然是被肯定的。&ldo;会上对&lso;三面红旗&rso;仍然是完全肯定的。大家都小心翼翼地把握这个大前提,不敢越雷池一步。因而,&lso;七千人大会&rso;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错误,就不能不是初步的,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否定&lso;左&rso;的指导思想。&rdo;(21)邓拓们在写《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时,自然也&ldo;小心翼翼地把握这个大前提&rdo;。实际上,在写作《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的同时,邓拓也仍在写&ldo;三面红旗&rdo;的颂歌。1961年12月,邓拓写了四首《画意歌声》,都是题当时一个画家的画稿,其中《太湖渔村》写道:&ldo;五湖风雨晚来晴,天际飞帆雁阵轻,眼底渔村绕画意,千秋公社送歌声。&rdo;《燕子矶新貌》则写道:&ldo;翠壁丹崖傍水滨,十年面目已全新。旧时血泪都抛尽,燕子归来报早春。&rdo;1961年冬,邓拓还写了《看吴作人等东北采风画展》:&ldo;画外无穷意,白山黑水长。昔年边塞地,今日稻粱仓。跃进经三载,红旗举八荒。热情调彩笔,点染好风光。&rdo;1962年2月,邓拓写了组诗《南游未是草》,腔调、&ldo;口径&rdo;与1960年7月的《江南吟草》没有什么差别。例如其中《咏沙村公社》写道:&ldo;大理光荣五朵花,银苍玉洱老农家。高原万里东风早,公社千秋众口夸。劳动英雄多后继,青春儿女灿朝霞。但求生产经营好,岁岁丰收愿不赊。&rdo;(邓拓此番&ldo;南游&rdo;游的是两广和云南一带。)在一些人看来,这些诗作与同时写下的《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相矛盾,但在邓拓那里,二者并不矛盾,‐‐它们本来就不矛盾。
邓拓的《燕山夜话》共150多篇,在《三家村札记》中则写了18篇。这些文章,绝大多数并无什么锋芒,或者说,都离&ldo;政治&rdo;很远。其中的《大胆练习写字》、《交友待客之道》、《谈&ldo;养生学&rdo;》、《养牛好处多》、《中医&ldo;上火&rdo;之说》、《三七、山漆和田漆》、《握手与作揖》、《大豆是个宝》、《多养蚕》、《谈谈养狗》、《养猫捕鼠》、《白开水最好喝》一类文章,简直可以说颇为琐屑,甚至不妨说有些无聊。如果考虑到其时的民不聊生,就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一类文章中对周作人、林语堂的批评。这类看起来远离&ldo;政治&rdo;的文章,能够弥合和安定人心,能够不知不觉间消除人们心中的火气,所以,实际上又能十分巧妙地为现实政治服务。邓拓们写《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主要目的是要向读者传授知识。他们写下的绝大多数文章,也的确像是中小学教师的讲义。面对饥肠辘辘的读者大谈养牛养狗养猫养蚕一类知识,似乎有意在以&ldo;精神食粮&rdo;代替窝窝头与糠菜团。‐‐说《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多少起了&ldo;帮闲&rdo;的作用,不知是否有些过分?
《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所提倡和所批评的,往往都能从毛泽东的讲话、指示和中共中央的文件中找到理论和政策依据。在当时的纠&ldo;左&rdo;和&ldo;调整&rdo;过程中,毛泽东多次强调&ldo;读书&rdo;,1958年11月9日更写了《关于读书的建议》(22)。虽然毛泽东一般是要求读特定的几种书,但却使当时的人们认识到,&ldo;要经常读一点书&rdo;(23)。于是,我们在《燕山夜话》中就一再读到对读书的呼吁和对读书方法的谈论。《燕山夜话》的第一篇《生命的三分之一》,就是倡议人们利用夜晚的时间读书。在这时期,毛泽东极力强调&ldo;调查研究&rdo;的重要,号召&ldo;大兴调查研究之风&rdo;。也正在这时,毛泽东找到了30年前写的《关于调查工作》(即《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此文写于1930年春,是针对当时的所谓&ldo;教条主义&rdo;而写的。在战争年代文章失散。据说毛泽东多年寻找未得。1959年&ldo;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rdo;建馆时,到各地征集&ldo;革命文物&rdo;,在福建的龙岩地区发现了该文的石印本(24)。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说:&ldo;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rdo;&ldo;调查就像&lso;十月怀胎&rso;,解决问题就像&lso;一朝分娩&rso;。调查就是解决问题。&rdo;这篇文章在这个时候&ldo;重现江湖&rdo;,对于毛泽东来说有如神助。这能显示他的&ldo;一贯正确&rdo;和先见之明,从而能够缓解他的现实困窘。如获至宝的毛泽东,将此文加上按语,印发给参加有关会议的人员(25)。在1961年3月的广州工作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给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的一封信》,毛泽东的《关于调查工作》一文则作为该&ldo;指示信&rdo;的附件,发到县、团级党委(26)。在这期间,毛泽东将多名身边工作人员派下去调查,刘少奇、周恩来等人则亲自下乡调查。明白了这种情形,就能明白邓拓们为何在《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中屡次强调&ldo;调查研究&rdo;的重要。例如,《燕山夜话》中的《变三不知为三知》,就是强调要通过&ldo;调查研究&rdo;知晓事物的起源、发展和结果。这样的文章,就完全是对毛泽东的响应。甚至邓拓们对某些很具体的问题的论说,也能从中共中央当时的条文中找到&ldo;合法性&rdo;。例如,《燕山夜话》中有一篇《青山不改》,是强调对山林要注意&ldo;保护&rdo;,要合理&ldo;砍伐&rdo;,不能&ldo;滥伐森林&rdo;。这在今天看来,很难能可贵,但也并非邓拓的&ldo;独出心裁&rdo;。当时,刘少奇、陶铸等人在&ldo;调查研究&rdo;中发现&ldo;大跃进&rdo;对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于是便在《农村六十(修正草案)》中加了保护山林的条款,并制定了《林业十八条》这样的专门文件(27)。可以说,《青山不改》这样谈论很具体问题的文章,也是在宣传中央政策。何况,《青山不改》只是在正面强调保护山林的重要,并没有直接说到现实中对森林的破坏。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君不承欢 除是偷尝 互穿后发现死对头是恋爱脑 我闺房里的铜镜成精了 穿越荒年老太之随身带着小卖部 师傅借我两块钱 你别妄想 撩久必婚 太子嫔 我在废土世界给队友加buff 九零年代金饭碗 初恋想跟我复合 在贺爷心上撒把糖霜 穿成天道亲闺女 乖,藏好你的信息素 全宇宙都想抢我家崽儿 受攻天下 咒 消失 不平则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