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籍贯划分,费祎与魏延还是老乡,无论彼时还是现在。费祎是鄳县(今河南信阳市罗山县)人。鄳县跟义阳一样,开始属于荆州江夏郡,后来属于荆州义阳郡,乃至西晋的义阳国。当然,那时费祎不会跟魏延论老乡关系。不是时候。因为魏延不但不听,反倒进一步要求费祎也留下来,两人联名下文号令诸将,继续与魏军周旋。这事费祎肯定不能干。他忽悠魏延说:&ldo;我回去劝劝杨仪。他是文官,不懂军事,肯定会同意你的意见。&rdo;
魏延一旦松口,费祎出了营门便奔驰而去。可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魏延后了悔,但想追又来不及,只好心存侥幸,派人悄悄到杨仪那里查看情况,希望他真能像费祎所说的,同意自己的意见。然而恰恰相反,他得到的情报是杨仪已经在部署撤退,不觉大怒;于是不等杨仪出发,他就率领所部先行撤退,并且烧绝阁道,上表奏告杨仪谋逆。杨仪也揭发魏延造反。一天之内,两人的表章同时送到后主案头。这桩官司离奇而且突然,后主询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两人都怀疑魏延而相信杨仪。
魏延烧绝栈道,无非是阻止主力退兵。他不是还想&ldo;率驻军击贼&rdo;嘛。可是修栈道最麻烦的工序是在石壁上凿孔打眼,现在那个工序成果尚存,杨仪只消伐木铺板,因此也很快就撤过了秦岭。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上了贼船,就别想轻易下来。魏延心一横,索性派兵占据南谷口,准备攻击杨仪。杨仪派王平‐‐就是街亭之战时马谡的副将,《魏延传》中称为何平,因为王平小时候曾过继何家‐‐前来抵挡。魏延部众知道魏延理屈,随即散去,魏延无奈,只好带着儿子和亲信逃到汉中,最终被马岱追来斩杀。
其实魏延所谓的&ldo;反叛&rdo;跟梁山好汉&ldo;只反贪官,不反朝廷&rdo;一样,目标仅仅只是政敌杨仪。只不过后者持有诸葛亮的&ldo;尚方宝剑&rdo;、在那个瞬间是正义的化身,他的举动才被官方定性为反叛而已。这可不是我为同乡先贤乱说好话,都有事实依据。据《魏延传》记载,&ldo;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杨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rdo;也就是说,平常大家一起议论,都认为将来魏延会继承诸葛亮的衣钵,魏延当然也如此自许,所以根本没有叛乱的想法。
在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中甚至还有更进一步的说法:&ldo;《魏略》曰: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求来也。令延摄己事,密持丧去。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发丧。亮长史杨仪宿与延不和,见延摄军事,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与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rdo;
《史通?古今正史》记载:&ldo;魏时京兆鱼豢私撰《魏略》,事止明帝。&rdo;也就是说,这本书是鱼豢自己所修的私史,非官家史书。鱼豢入晋十六年,一直未曾出任官职,忠于魏而耻为晋臣。他与蜀国没有利害冲突,记载总体客观,因此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最多的就是《魏略》。尽管裴松之认为上述关于魏延的说法,&ldo;此尽敌国传闻之言,不得与本传争审&rdo;,但它至少可以证明一点,那就是即便在当时,也有人不相信魏延有狼子野心,反倒有人怀疑乱出杨仪。
如果魏延真有反心反骨,那么最好的反叛时机可不是诸葛亮新亡、周围大军云集的时候,而是在建兴元年,也就是公元223年。
那一年,魏国死了大将曹仁;吴国似乎死了美人小乔;孙权在武昌‐‐&ldo;以武治国而昌&rdo;‐‐动工修建用于瞭望观察的黄鹤楼,而蜀国则在成都匆忙赶修今天武侯祠内的两个景点:汉惠陵和昭烈庙。因为刚刚称帝不久的刘备,也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第17节:胸中有韬略脑后无反骨(2)
虢亭惨败后,刘备逃回白帝城,惊魂甫定,一病不起,死前将国事托付给诸葛亮和李严。国主新丧,人心不稳,当年夏天,雍闿即在南方作乱。雍家是益州大姓,因为其先祖雍齿曾经受封为什邡侯。而雍齿之所以能受封,主要是刘邦需要树个典型,自己能容纳仇人的典型,以安人心。
天下平定后,有一天刘邦看见很多臣子聚集在一起议论纷纷,就问张良他们在议论什么。张良说:&ldo;他们迟迟得不到分封,正在商议造反。&rdo;刘邦很吃惊,问该怎么办;张良说:&ldo;您最恨谁?&rdo;刘邦说:&ldo;雍齿曾经背叛我投降秦军,我最恨的当然是他。&rdo;张良说:&ldo;如果您能封雍齿为侯,那么大家心里都有了谱,就不会造反。&rdo;于是刘邦封雍齿为什邡侯,食邑两千五百户,功劳列居五十七位。
雍闿当时居住在建宁(今云南曲靖)。他祸乱南方,杀了太守正昂,派人跟吴国联系,受封为建昌太守。另外一位托孤大臣、都护李严为平息事态,给雍闿写信,晓谕利害。李严苦口婆心,写了整整六页纸,可雍闿的回信却只有简单的几个字:&ldo;盖闻天无二日,士无二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远人惶惑,不知所归也。&rdo;态度无比嚣张。要说远,肯定还是吴国更远。雍闿联系吴国不过是权宜之计,最终目的是在山高皇帝远的地方自立。尽管如此,因为内政不稳,诸葛亮并没有立即出兵,忍了两年,公元225年才&ldo;五月渡泸,深入不毛&rdo;,平定雍闿、孟获。七擒七纵几乎是诸葛亮人生辉煌的顶点,但就在那一年,著名书法家、魏国太傅钟繇生出一个儿子,取名钟会。此人将见证诸葛亮一生事业的毁灭。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嫡女重生记(上) 她病得不轻 权少的冒牌娇妻 鬼咒 蔚蓝 狂暴总裁的试婚萌妻 童氏百年 投喂病弱男配 表妹万福 刚毕业校花就让我当奶爸 北境战神 误以为和乖戾元帅在一起后 风流校医 来互相伤害啊 捕风 我喜欢的你都有 穿越之妇道 [七五同人]小侯爷的七年科举五年开封之路 路人甲抱走虐文女主[快穿]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