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鸿小说网

京鸿小说网>名将之心 > 第157章(第1页)

第157章(第1页)

两雄遇难(1)

高、封二将虽然丧师失地,但却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这在大战初期至关重要。然而对于他们而言,革除官爵仅仅是倒霉的开始。关键时刻,曾经的战友边令诚反水,利用入朝奏事的机会,在唐玄宗跟前构陷二人:&ldo;常清以贼摇众,而仙芝弃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rdo;唐玄宗听信一面之词,立即派边令诚赶回军中,将二人处斩。  公元756年一月二十四,边令诚到达潼关,先叫来封常清,宣示敕书,喝令斩首,陈尸于草席之上。临死之前,封常清不忘国事,草遗表一道,目的还是要消除朝廷上下的盲目乐观。高仙芝回到官署后,边令诚带着一百陌刀手前来对他说:&ldo;大夫亦有恩命。&rdo;高仙芝立刻下厅跪拜听宣。听完诏书,他不觉如雷轰顶,大呼冤枉:&ldo;我退,罪也,死不辞;然以我为减截兵粮及赐物等,则诬我也。&rdo;对边令诚说:&ldo;上是天,下是地,兵士皆在,足下岂不知乎!&rdo;此时军士们集聚于府外,高仙芝大声求援:&ldo;我于京中召儿郎辈,虽得少许物,装束亦未能足,方与君辈破贼,然后取高官重赏。不谓贼势凭陵,引军至此,亦欲固守潼关故也。我若实有此,君辈即言实;我若实无之,君辈当言枉。&rdo;士兵齐声高呼:&ldo;枉!&rdo;声音震天,场面感人。然而他们说得再多,幕后黑手就是边太监,又有什么用呢?北周宇文贇杀害齐王宇文宪时,文吏的那番话,可以引来作为旁证:&ldo;以大王您今天的情势,还用得着说那么多吗?&rdo;  边太监当然不会听。高仙芝看看死去的封常清,叹道:&ldo;封二,子从微至着,我则引拔子为我判官,俄又代我为节度使,今日又与子同死于此,岂命也夫!&rdo;说完随即被杀。  临阵无辜杀大将,无异于自毁长城,自断手足。李隆基的智商并不很低,不会是简单的上当受骗。他杀高、封二将的举动,与二战初期的斯大林,可谓异曲同工。  1941年7月28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发布第0250号命令,剥夺西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大将、参谋长克里莫夫斯基赫少将、通信主任格利高里耶夫少将、第四集团军司令员科罗布科夫少将的军衔,执行枪决。罪名是:&ldo;背弃了军人誓言,玷污了红军战士的崇高称号,忘却了自己对祖国的责任,他们的惊慌失措和懦弱、罪恶的无所作为、瓦解部队的指挥、将武器和仓库交于敌手,以及擅离战斗岗位的行为,给西方面军的部队造成了严重损失。&rdo;  斯大林此举,完全是为了找个替罪羊,以便掩人耳目。当然,同时也希望杀一儆百,振奋将士的必死之心。对于苏德战争初期的惨败,斯大林应该负完全责任。首先,他搞大清洗,五位元帅杀掉三个,十五名方面军司令杀掉十三个,八十五名集团军司令杀掉五十七个,一百九十五名师长杀掉一百一十个,四百零六名旅长杀掉二百二十个。丧心病狂,无过于此。由于大量的优秀指挥官无辜被杀,战争初期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上校指挥一个军,少校指挥一个团,小马拉大车。巴甫洛夫大将就是由于前任被清洗而火线提拔的。  其次,斯大林判断失误。自恃实力雄厚,且与德国签订和约,德军不会进攻。战前德军的计划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地向上汇报,其中包括着名间谍佐尔格的情报,但斯大林刚愎自用,一直不予采信。战争爆发前一周,当时的西部特别军区司令员巴甫洛夫察觉德军动向异常,几次要求采取应对措施,部队进入野战工事,斯大林还是不同意,&ldo;不许给德军以挑衅的借口&rdo;。于是苏军停在机场上的飞机不加油,火炮无牵引,上万辆坦克不集中,部队毫无戒备。  6月21日夜,巴甫洛夫正在明斯克的一家军官俱乐部观看考楚涅克的喜剧,次日凌晨三时,德军六千门火炮便开始轰击,上千架飞机发起俯冲。就在那一天,西部特别军区改为西方面军,司令员当然还是倒霉鬼巴甫洛夫大将。没过几天,德军就突入苏联境内两百公里,西方面军三十一万部队被俘,两千五百辆坦克、一千五百多门火炮落入敌手。八天之后,巴甫洛夫被撤职逮捕。  不知道斯大林是否读过中国历史,是否知道李隆基阵前斩将的故事。不管他看没看过,反正杀人他已经驾轻就熟。人性的弱点不分国界。  边令诚为什么要陷害高仙芝呢?其中的原因,《新唐书》和《旧唐书》的记载不同。《旧唐书》说:&ldo;监军边令诚每事干之。仙芝多不从。&rdo;意思是二人见解不同,高仙芝总不给边太监面子;《新唐书》则说:&ldo;令诚数私于仙芝,仙芝不应&rdo;,直说边太监向高仙芝伸手谋取私利。

两雄遇难(2)

无论如何,边太监有错,应当承受千古骂名,但归根结底,责任还在唐玄宗。太监监军,每每误国,不止一次。而唐玄宗宠信宦官,有其深刻的原因:他发动政变上台,主要依靠两股力量,一是禁军将领,所谓龙武功臣集团,代表人物是王毛仲,葛福顺、陈玄礼;二是宦官,代表人物是高力士。  因为诗人李白的缘故,后世对高力士没多少好印象。这其实是桩冤案。说起来是李白自讨没趣,非要乘着酒兴,喝令高力士为之脱靴。他不想想高力士是谁:太子李亨称呼他&ldo;二兄&rdo;,亲王、公主称他为&ldo;翁&rdo;,驸马辈直接呼之以爷。李白的诗再好,在高力士跟前也等于零‐‐此人估计没多少文化。从李白的角度出发,他如果顾及高力士的身份,那他也就不会是李白;但就客观而言,他确实不该污辱高力士。高力士虽然不是什么道德楷模,但干政的积极因素却远远多于消极影响。史书上说他&ldo;顺而不谀,谏而不犯&rdo;,基本符合事实。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乃至高仙芝升官,都走过高力士的门路,但他援引归援引,从不与之结党,一旦玄宗抛弃,他也不出手救援。一句话,都是钱货两讫的一夜情。唐玄宗曾经征求他的意见,想把国事全部交给李林甫,自己安心享乐,高力士明确表示反对;杨国忠当政时,唐玄宗不明就里,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他也直言不讳地予以反驳:&ldo;臣闻云南数次丧师,边将又拥兵过盛,陛下将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不可复救,何得言无忧!&rdo;  一个去了势又得势的假男人,能有这种见识,我们还能要求他怎么样呢?道德文章是儒生士子的分内事,他们很多人都做不好,像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章,飞马传递荔枝讨好杨贵妃,我们又有何理由奢求高力士?  只是从高力士开始,宦官养成了参政的坏毛病,最不靠谱的是明明不懂军事,甚至连胆气都不够‐‐毕竟身上少了一块肉‐‐还要出任监军。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喜欢的你都有  嫡女重生记(上)  路人甲抱走虐文女主[快穿]  投喂病弱男配  误以为和乖戾元帅在一起后  穿越之妇道  刚毕业校花就让我当奶爸  她病得不轻  鬼咒  北境战神  童氏百年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蔚蓝  表妹万福  风流校医  来互相伤害啊  狂暴总裁的试婚萌妻  权少的冒牌娇妻  捕风  [七五同人]小侯爷的七年科举五年开封之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