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鸿小说网

京鸿小说网>名将之心 > 第170章(第1页)

第170章(第1页)

千古奇冤(2)

那些走狗罗织的罪名有四项;  一、&ldo;不避嫌疑,而妄贪非常之功;不量彼己,而几败国之大事&rdo;。暗指岳飞建议立储和反对和议。不过这事仅一笔带过,尚非杀手锏;  二、&ldo;自登枢管,郁郁不乐,日谋引去,以就安闲,每对士大夫但言山林之适&rdo;。不好好上班,老想着退休。工作态度不积极,但也构不成死罪;  三、淮西之役,&ldo;坚拒明诏,不肯出师&rdo;,&ldo;不以时发&rdo;,增援不力。要害;  四、&ldo;衔命出使,则妄执偏见,欲弃山阳(楚州别名)而守江&rdo;,&ldo;以楚为不可守&rdo;,&ldo;沮丧士气,动摇民心&rdo;。要害。  最阴毒的攻击主要是后面两条。比如第三条,如果坐实,就有了法律依据:&ldo;临军征讨,误期三日,律当斩&rdo;。会出人命的。而这些,都是张俊的杰作。  张俊利用召见岳家军各位部将的机会,首先拉拢王贵。颍昌大战王贵一度动摇,险被岳飞执行军纪;还有一次因部下违纪,身负领导责任的他被打了一百军棍。张俊本来以为王贵会怀恨在心,但没想到他还有点气节,不肯就范;张俊抓住阴私,以家人相要挟,王贵这才屈从。  他们网罗到的打手,是张宪的副统制王俊,绰号&ldo;王雕儿&rdo;。从绰号就可以看出,不是什么好鸟。这样的人在岳家军当然不可能获得重用,因此他对岳飞和张宪全都心怀私怨;两丑合流,俊字蒙羞:张俊授意王俊向王贵出首,检举张宪意图胁迫大军到襄阳,最终让岳飞重掌兵权。  张俊把时间掐得分毫不差。张宪奉命去镇江参见枢密使,人还没来,黑状已到;按照规定,枢密院无权开设刑堂,所以小吏职级严师孟和令史刘兴仁拒绝&ldo;推勘&rdo;,&ldo;恐坏乱祖宗之制&rdo;。然而张俊丧心病狂,哪里还讲什么规矩,派亲信王应求&ldo;推勘&rdo;,甚至亲自出马,&ldo;亲行鞫炼&rdo;,严刑拷打张宪,大搞刑讯逼供。  张宪是条汉子,宁死不屈。但事已至此,他承认与否都不重要。秦桧奏请将张宪和岳云押送大理寺狱&ldo;根勘&rdo;,并召岳飞一同审讯,赵构立即批准。  岳飞回到临安的府邸时,杨沂中奉命前去拘捕。公元1141年十月十三,杨沂中应召来见宰相,但秦桧并未露面,只派三省值班官员转交一份&ldo;堂牒&rdo;,以及一句话:&ldo;要活底岳飞来。&rdo;  秦桧真是小看了岳飞。他怎么可能自杀。秦桧张俊的动向,已有好心人通报,但岳飞坚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坚信赵构能念着他的功劳,遵守&ldo;保功臣之终&rdo;的诺言,不肯采取任何行动,比如上奏自辩,或者像韩世忠那样哭诉。  英雄就是英雄。英雄的膝盖永远不会弯曲。哪怕是死。  杨沂中逮捕岳飞的过程,简直像个精彩的电影片段。  他到达岳府后,岳飞出来迎接,笑问:&ldo;十哥,汝来何为?&rdo;当时诸将结为兄弟,杨沂中排行第十,但还是比岳飞大一岁。英雄之年轻,可见一斑。  岳鹏举若无其事,杨沂中心怀鬼胎。情形尴尬,后者赶紧掩饰道:&ldo;无事,叫哥哥。&rdo;岳飞说:&ldo;我看汝今日来,意思不好。&rdo;说完随即转身进了里屋。杨沂中递上堂牒‐‐类似逮捕令,没过多久,侍女便捧出一杯酒来;这下杨沂中犯了嘀咕。岳飞这是打的什么谱?会不会自杀,拉自己垫背?踌躇片刻才定下心神,一饮而尽。  岳飞随即出来说:&ldo;此酒无药,我今日方见汝是真兄弟,我为汝往。&rdo;略一犹豫,又一语双关道:&ldo;皇天后土,可表飞心耳!&rdo;  岳飞到了大理寺,只见四面垂帘,无有一人。情形类似林冲误入白虎堂。稍坐片刻,几名狱吏出来说:&ldo;这里不是相公坐处,后面有中丞,请相公略来照对数事。&rdo;大理寺是什么地方,岳飞当然清楚。他听了这话,不禁感慨万千:&ldo;吾与国家宣力,今日到此,何也!&rdo;  那就走吧。哪怕前面是地狱。进了里间,只见其爱将张宪和长子岳云,全都披戴枷锁,脱去衣冠;两具曾经敌军刀锋箭雨的无辜躯体上,遍布己国屈打之伤。  冤不辨不明,理不说不清。参与弹劾岳飞的何铸是主审官,他越审越觉得岳飞冤屈,突然掉转枪口,替岳飞辩白;秦桧无奈,只好搬出底牌:&ldo;此上意也!&rdo;何铸依然不肯松口,坚持道:&ldo;铸岂为区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rdo;  这个简单,不换脑筋就换人:派何铸出使金国,万俟卨改任御史中丞,主持审讯。  后来的结局尽人皆知。为掩人耳目,赵构也实行公示措施,将逮捕拿问岳飞一事,张榜告知朝野。本来韩世忠早已&ldo;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rdo;,此时大约想起了岳飞的救援之恩,找到秦桧辩白,因此让中国文化和历史,增添了一个着名的词语:莫须有。

千古奇冤(3)

万俟卨最终给岳飞定下三条罪名:岳飞和岳云分别写&ldo;谘目&rdo;给王贵和张宪,策动他们谋反;淮西之役,&ldo;拥重兵&rdo;而&ldo;逗留不进&rdo;,&ldo;坐观胜负&rdo;;岳飞得知张俊和韩世忠等军战败后,曾说&ldo;官家(指赵构)又不修德&rdo;,还说&ldo;我三十二岁上建节,自古少有。&rdo;后者被引申和篡改为&ldo;自言与太祖俱以三十岁为节度使&rdo;,成为&ldo;指斥乘舆&rdo;的弥天大罪。  第一条罪状当然不可能有物证,他们说已被王贵和张宪随手烧掉;第二条罪状岳飞辩驳&ldo;甚明&rdo;,行师&ldo;往来月日&rdo;可考,&ldo;竟不能紊&rdo;,但还是强行定案;第三条本是口说无凭,董先被迫赴大理寺作旁证时,也不得不承认,岳飞没有&ldo;比并&rdo;太祖之语。  宋朝法律相当人性化:&ldo;国朝着令,劾轻罪,因得重罪,原之,盖不欲求情于事外也&rdo;。不是疑罪从无,但也不层层加码,审查轻罪得到重罪,从轻。然而万俟卨等人却在罪名&ldo;无验&rdo;的情况下,不惜节外生枝,扩大事态,一味滚雪球。&ldo;国朝着令&rdo;也好,罪状&ldo;无验&rdo;也好,全都视而不见。最后他上奏,建议将岳飞处斩,张宪处绞刑,岳云处徒刑,但赵构决定:&ldo;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rdo;  按照当时的礼法,赐死比处斩体面。但狠毒的赵构,却一定要杀掉岳飞无辜的长子。公元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岳飞被拉肋而死,也就是砸断肋骨,年仅三十九岁;不止一次率先登上敌军城头的岳云刚刚二十三岁,也跟张宪一起,在临安闹市被斩;张俊的部将田师中后来掌握岳家军,又用毒酒害死了牛皋。曾经提拔过岳飞的汉奸杜充,和曾经贬黜过岳飞的奸臣汪伯彦,也在同一年死去。不同的是,此二人都有善终。  人世痛失岳少保,华夏恨多风波亭。中国向来有四大名亭之说,滁州醉翁亭,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西湖湖心亭(或曰绍兴兰亭),但最令人惊心动魄的还是风波亭。这是当时大理寺里的亭子,据说是岳飞的归天之所。风波,风波;人命关天,千古奇冤,此二字岂足以概括。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再度南侵,饮马长江,要&ldo;提兵百万西湖侧,立马吴山第一峰&rdo;。此时韩世忠、张俊先后死去,刘锜有病,朝廷缺乏战将。关键时刻,赵构同志又想当长跑冠军,给宰相陈康伯下了&ldo;如敌未退,放散百官&rdo;的手诏。陈康伯烧掉诏书,理由是既不能执行又不便保存;书生虞允文在采石矶临机处置,取得大捷。不知那个时候,赵构同志是否想起过岳飞的冤魂?诸将之中他最年轻,如不遭冤屈,彼时当还健在。正如叶绍翁的感慨:  如公少缓须臾死,此虏安得八十年。  当然,这个问题不可能有详细答案,它应该包涵在赵构退位时对群臣的&ldo;临终嘱托&rdo;中:&ldo;朕在位失德甚多,更赖卿等掩覆。&rdo;  张俊是杀害岳飞的急先锋。杀岳杀韩都能减少潜在的竞争对手,符合其根本利益,更何况还能取悦领导。但可悲的是,他也不过是枚棋子。磨一卸,驴必杀:没过多久,秦桧就授意言官弹劾他:&ldo;大男杨存中握兵于行在,小男田师中拥兵于上流。他日变生,祸不可测&rdo;。杨存中就是杨沂中,赵构给改的名字。张俊跟岳飞、韩世忠的情况大不相同,赵构保他&ldo;无谋反之事&rdo;,但又乘机批准他退闲。  张俊落得善终,受封为清河郡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了绍兴二十一年十月赵构前来巡幸时,此贼为皇上准备长长的菜谱礼单。供奉皇帝的菜单,备办外官的饮食,以及进奉皇帝的珍宝古玩字画,漫长的简直就像他守不住的淮河。最具讽刺意义的是,其头衔是:安民靖难功臣,太傅,靖江宁武静海军节度使,醴泉观使、清河郡王。  此种嘴脸,竟然还是&ldo;安民靖难功臣&rdo;,历史真是懂得幽默。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她病得不轻  风流校医  蔚蓝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七五同人]小侯爷的七年科举五年开封之路  路人甲抱走虐文女主[快穿]  鬼咒  嫡女重生记(上)  误以为和乖戾元帅在一起后  捕风  表妹万福  权少的冒牌娇妻  童氏百年  穿越之妇道  我喜欢的你都有  北境战神  投喂病弱男配  刚毕业校花就让我当奶爸  来互相伤害啊  狂暴总裁的试婚萌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