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5月24日,刻赤陷落一次组织得很好的远征行动顺利地通过亚速海,并切断了俄军和后方的交通线。
1855年6月7日,远征军的攻击防御外围阵地的部分俄军被俘,俄军伤亡8500人,联军伤亡6900人。
1855年6月17‐18日,远征军再次攻击这次攻击的目标是俄军防御的两个要点:马拉霍夫和雷丹,因缺乏协调而陷入彻底的失利。法军对马拉霍夫的攻击变为一场非决定性的炮战,而英军对雷丹的攻击因陷于100门重炮的交叉火网而被击退,并遭受了很大损失。这次战斗,远征军损失4000人,俄军伤亡5400人。十天后,英军指挥官拉格伦勋爵因心脏病发作死去,j.亨普森男爵将军接任英军指挥官。
1855年7‐8月,消耗战7月份,远征军的炮击以平均每天杀伤350人的数目,消耗着塞瓦斯托波尔守军的有生力量。俄野战军决定进行最后一次努力,在巴拉克拉瓦和要塞之间打破远征军的包围圈。
1855年8月16日,特拉克提尔山岭之战戈尔恰科夫派出2个军团向防守切尔纳亚河河畔特拉克提尔山岭的37000名法军和撒丁军实施攻击。尽管俄军步兵表现了顽强的意志,但五个小时的激战还是以俄军失利而告终。解围塞瓦斯托波尔的最后一点希望破灭了。俄军死亡3229人,伤者近5000人。联军伤亡1700人。
1855年9月8日,马拉霍夫之战这是在本次战争中,组织计划和实施得最好的一次作战行动。9月5‐8日,远征军实施了连续的猛烈炮击,削弱了俄军防御之后,法军倾博斯凯军团之全力发起了经长时间准备的密集冲击。此次进攻组织严密,包括在最后一分钟参谋军官的督促检查,以确保三支攻击纵队均顺利地通过堑壕实施冲击,冲击点距俄军要塞只有27米。为保守秘密,达成隐蔽性,没有发出任何冲击信号。为严格控制行动,事先核对了手表,以确保统一性。这也许是战争史上的首创。正午,每一支突击纵队由其指挥将官带领,冲出堑壕,奋勇直前,而博斯凯将军将其指挥位置就设在法军堑壕的最外端。法军很快夺取了外墙,并突人要塞纵深,在短兵相接的战斗中,俄军依托每一个掩蔽部、每一道筑城隔墙进行了顽强抗击。至夜幕降临,法军已完全控制了马拉霍夫要塞。与此同时,英军对雷丹要塞发起了攻击,但冲击受挫。然而已夺取马拉霍夫要塞的法军,转移火力于防御雷丹要塞的俄军,终于将俄军赶出要塞,并使俄军遭受惨重损失。那天夜间,戈尔恰科夫炸毁了剩下的防御工事,然后撤离了塞瓦斯托波尔。第二天,远征军占领了全城。在这次最后的战斗中,远征军伤亡超过1万人,俄军伤亡13000人。
1855年10月16日,装甲战舰首次出现在布格河河口水域,英法舰队对扼制入口的金伯要塞实施了猛烈炮击,炮击本身无足轻重,然而,法国的3艘装甲浮动炮舰开创了新的时代,它摧毁了大型石质筑城工事。由于战舰身披装甲,俄军在910米左右的距离上,使用旧式圆形弹丸和新式外壳炮弹均没能对其造成多少损害。
高加索战线(1854‐1855年)
在高加索和外高加索(又称西高加索‐‐译者注),俄军和土军之间进行了激烈但非决定性的战斗。值得记述的主要军事行动是卡尔斯围攻战。俄军在.穆拉维耶夫的率领下向土耳其要塞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要塞的指挥官是w.f.威廉斯(威廉斯帕夏)将军,他是英国驻土耳其军的中将长官。1855年9月29日,土耳其要塞对俄军的攻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在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攻陷之后,奥马尔帕夏率15000人的部队去解卡尔斯之围,但要塞困于饥饿和伤亡。在他赶到之前,1855年11月26日,威廉斯向俄军投降了。
波罗的海的战斗
1854年8月7‐16日,奥兰群岛登陆一支法国分舰队搭载1万名士兵,在a.b.迪耶尔中将的率领下,于奥兰群岛的博马尔松德登陆。经过八天的围攻,在c.纳皮尔男爵率领的联合舰队舰炮火力支援下,法军攻陷了要塞。2400名守军投降,要塞被摧毁。
1855年8月7‐11日,炮击斯维亚堡一支英法联合舰队,在对珞琅施塔得要塞进行示威性攻击后,对位于赫尔辛基港的斯维亚堡要塞实施炮击,没有成功。
1856年2月1日,草签和平协议和平协议在维也纳达成。最后,在2月28日‐3月30日举行的巴黎大会上得到认可。
评论:此次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战争双方的后勤供应和管理非常低劣,政府官员和部分年迈而不称职的战场指挥官对此也漠不关心。俄国在和英国、法国、土耳其以及撒丁诸国交战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一共损失了256000人,而远征军方面损失了252600人。实际上,俄军战斗死亡人数约12800人,远征军战斗死亡人数约为7万人,其余的均死于疾病,主要是霍乱。尽管存在着各种恶劣的条件,战斗人员仍然表现了极大的勇气,虽然还显得缺乏经验。革命者开始意识到国家应该关心军队的福利,特别是在英国,战地记者的报道将前线令人震惊的情况告诉了人们。对此英国一时舆论大哗,士兵的家属群起抗议,强烈要求政府改善士兵在战地的生活待遇。
奥地利对法国和皮埃蒙特的战争(1859年)
1859年3月9日,皮埃蒙特(撒丁王国的一部分)的动员伊曼努埃二世和首相c.b.d.加富尔伯爵认为掀起意大利独立(参见第十七章→西欧→意大利→意大利独立战争)斗争的机会已经成熟。他们和法国签订了一项秘密条约,法国支持皮埃蒙特将奥地利赶出意大利北部的战争。奥地利亦于4月9日开始动员。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本想养犬,奈何养攻 成吉思汗传:世界历史上的战争之王 夜昙一敛三色尘 钓系O想撩了我就跑 青梅吃不厌 侯门娇女 考古传奇 正邪要两立 娇妾成嫡妻 八零福运小哑妻 娇颜赋 陛下,你能再靠近一点吗 阴间快递员 杠精牌主角受[穿书] 宋太祖传奇 钟佐 结婚虽可耻但有用[穿书] 神棍档案 男神,绰号叫混蛋 贵女重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