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7月11日,英军炮击亚历山大法国拒绝与英国海军上将西摩尔爵士合作实施报复行动。随后g.沃斯莱爵士率25000名英军在伊斯梅利亚登陆。
1882年9月13日,泰勒凯比尔之战阿拉比的起义军有38000人和60门火炮,沿铁路线和淡水渠筑工事设防。在最初的一些小的交战后,英军发动了一次夜间袭击,将埃军击溃。该战,埃军2000人阵亡,500人受伤;英军58人阵亡,379人受伤,22人失踪。随后英军实施追击,使阿拉比的军队彻底崩溃并投降。英军得以控制埃及政府。英军留下1万人,其余部队回国。
1883年,马赫迪起义马赫迪原名穆罕默德&iddot;艾哈迈德,生于苏丹栋古拉,自称是预言者,领导了伊斯兰教托钵僧的起义,起义的浪潮席卷整个苏丹。11月3日,马赫迪的部队在欧拜伊将前印度军队的指挥官w.希克斯将军率领的1万人的埃及军队全部消灭。1884年2月4日,在萨瓦金附近的埃尔特博,马赫迪的副手o.迪格纳成功地向埃及红海港口进军,消灭了另一支英裔埃及人的部队。英国命令埃及撤出苏丹。
1884年1月18日,戈登抵达喀土穆英国政府派遣c.戈登将军(中国通)前去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汇合处的喀土穆监督埃军撤出苏丹。2月,马赫迪的部队包围了喀土穆城。
1884‐1885年,围攻喀土穆戈登的守军被围攻了将近一年,与此同时,在英国,公众舆论强烈批评英国政府在是否救援问题上表现出的犹豫不决。1884年10月,沃斯莱将军率一支解围远征军从瓦迪哈勒法出发向南推进,但为时已晚。
1885年1月26日,喀土穆易手马赫迪的军队将喀土穆的守军全部消灭。因遭到几次阻击,沃斯莱的援军于两天后才赶至,后奉令撤退。
1885年6月21日,马赫迪卒其追随者,狂热的伊斯兰教托钵僧哈里发&iddot;阿卜杜拉接替了他,并很快完全控制了整个苏丹。
1896‐1898年,重新征服苏丹鉴于法国和意大利殖民主义者在尼罗河河谷的势力不断增长,英国决定重占苏丹。埃及军队的高级军官h.基钦纳爵士少将率领一支英埃联军开始实施有组织有计划的征服。英埃联军在一支内河炮艇舰队的掩护之下沿尼罗河北上。为了保障后勤供应,英埃联军边前进边修筑一条铁路。尽管马赫迪派军队不断袭扰,英埃联军仍节节胜利。主要的战斗行动有,9月21日攻占栋古拉,1897年8月7日夺取了阿布哈迈德,1898年4月8日,在阿特巴拉河之战中打败了马赫迪派的部队。阿卜杜拉和迪格纳将其部队集中在喀土穆以北尼罗河畔的恩图曼坚固的防御阵地周围。
1898年9月2日,恩图曼之战基钦纳带领约26000人,其中一半是英军正规部队,另一半是训练有素的埃及部队,占领离恩图曼6.4公里的埃盖嘎的筑垒营地。阿卜杜拉率兵4万,以其部落民族特有的勇敢面对机关枪和现代轻武器,发起徒劳无效的冲锋,被击退且损失惨重。随后,基钦纳向恩图曼发起反击。伊斯兰教托钵僧重整旗鼓,攻击英军的右翼和后部,h.a.麦克唐纳爵士指挥1个苏丹人旅打退了僧徒两次连续的冲击。几乎在同一时间,2000名伊斯兰教托钵僧从其埋伏处跃出突袭基钦纳的右翼,英军第二十一长矛骑兵团发起传统样式的冲锋,横扫战场,一举结束了战斗。骑兵团本身伤亡了20%,哈里发的部队落荒而逃。随后,英军和埃军骑兵实施追击,基钦纳率主力部队开进恩图曼。马赫迪派的军队阵亡1万人以上,估计伤者亦有这个数字,5000人被俘。基钦纳的部队损失近500人。
评论:恩图曼之战的重要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它重新确立了英国‐埃及对广大的尼罗河流域的影响和控制;另一方面,它第一次真正地显示了机关枪潜在的火力威慑性(基钦纳的炮兵中有20挺机关枪)。基钦纳成为了英国的民族英雄。
1898年9‐11月,&ldo;法绍达&rdo;事件1898年7月,一支法国的军事和探险远征队在j.b.马尔尚少校的带领下抵达尼罗河畔的法绍达,显而易见是想为法国在尼罗河左岸获得一个立足点。随后,基钦纳率军逆流而上向法绍达进军。与此同时,英国向法国发出威胁,如果其远征队不撤走将引发战争。11月3日,奉巴黎之命,马尔尚率队撤离法绍达。
埃塞俄比亚(阿比西尼亚)和红海
1854‐1855年,l.喀萨成为埃塞俄比亚皇帝西奥多
1854年,l.喀萨在塔纳湖畔的戈尔戈拉打败拉斯&iddot;阿里和拉斯&iddot;乌比耶的联军,有效地控制了埃塞俄比亚北部和中部。次年,他废黜了国王约翰三世,并征服了绍阿省,随后,他自立为埃塞俄比亚皇帝,称特沃多罗斯(西奥多)二世。
1855‐1868年,西奥多二世的统治他积极致力于国家的现代化和政府的改革。1856年他将首都由贡德尔迁至马格达拉。然而他的妻子和两位值得信赖的英国顾问的死致使他变得颓靡暴戾,在其后半期的统治中做出了许多极端而反常的行为。
1867‐1868年,英国远征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拘押并杀死了几名英国使节,引发了英国远征。约32000名装备优良的正规部队在r.内皮尔爵士的率领下,于红海沿岸的穆尔库托(祖拉)登陆,并向内陆挺进。1868年4月10日,在阿罗盖之战中,大败西奥多的部队,西奥多自杀身亡。4月13日,踏平首都马格达拉。5月,远征军在达成其目的后,撤离了埃塞俄比亚。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结婚虽可耻但有用[穿书] 夜昙一敛三色尘 成吉思汗传:世界历史上的战争之王 杠精牌主角受[穿书] 八零福运小哑妻 钟佐 娇颜赋 宋太祖传奇 青梅吃不厌 本想养犬,奈何养攻 阴间快递员 钓系O想撩了我就跑 陛下,你能再靠近一点吗 正邪要两立 侯门娇女 男神,绰号叫混蛋 娇妾成嫡妻 神棍档案 贵女重生记 考古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