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ldo;萨姆&rdo;系列导弹(尤其是&ldo;萨姆‐6&rdo;和&ldo;箭&rdo;式导弹)的实战情况表明,空中优势已不再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情况那样,能保证对地面战斗产生决定性影响。以色列竭尽全力对付导弹威胁,尤其是采取了电子对抗措施后,也只是在很小(但是重要的)的范围内恢复了战场上的空中优势。
海战
1973年10月6--25日,埃及军队封锁以色列海岸埃及宣布以色列沿岸水城为&ldo;战争区&rdo;,严重削弱了以色列在地中海的商业贸易。埃及的驱逐舰和潜艇封锁了曼德海峡,切断了通往埃拉特的一切海上交通。
1973年10月6日,拉塔基亚海域的交战以色列军队的&ldo;萨尔&rdo;级导弹艇夜袭叙利亚海港拉塔基亚,与叙利亚海军的一个中队展开交战。以色列军队击沉4艘叙利亚舰只,自己未受损失。叙利亚残余舰只撤回港内。
1973年10月7--8日,拉塔基亚海域的第二次交战双方未分胜负,叙利亚舰只再次撤回港内。
1973年10月7--8日,埃及和以色列的零散交战战事发生在地中海和红海海域。双方未分胜负,每次都是埃及军队撤退。
1973年10月8--9日,杜姆亚特海域的交战埃及军队舰艇出港迎战来袭的以色列导弹艇,遭受严重损失,剩余舰艇撤回。
1973年10月9--10日,以色列袭击叙利亚港口以色列导弹艇袭击了拉塔基亚、塔尔图斯和巴尼亚斯,而叙利亚舰艇并没有出击。
1973年10月9--10日,塞得港外的交战在以色列导弹艇和埃及导弹艇发生的一次遭遇战中,4艘埃及导弹艇被击沉,其余的撤至杜姆亚特和亚历山大。
1973年10月12--13日,以色列军队袭击叙利亚沿岸塔尔图斯和拉塔基亚再次遭到轰击。以色列军队和叙利亚导弹艇交战,未分胜负。叙利亚军队企图采取扰乱战术,没有成功。
1973年10月15--16日,以色列军队袭击尼罗河三角洲以色列导弹艇击沉大量埃及登陆艇。
1973年10月21--22日,以色列军队攻击阿布基尔湾和亚历山大2艘埃及巡逻艇被击沉。
评论:以色列装备有本国制造的&ldo;加布里埃尔&rdo;导弹的&ldo;萨尔&rdo;级导弹艇,完全控制了叙利亚和埃及沿海水域,使以色列沿海末遭阿方炮火和导弹的袭击。另一方面,埃及封锁曼德海峡(红海至印度洋出口),切断了埃拉特的一切往来贸易。埃及还宣布封锁以色列地中海沿岸,也大大减少了海上船只来往。然而,在相对短暂的战争期间,埃及的封锁并没有对以色列产生什么严重影响。
超级大国的卷入
1972年中期,埃及要求苏联撤走其多数顾问和技术人员(参见第二十一章→中东→埃及→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萨达特下令苏联顾问撤走),只是对苏联与埃及和叙利亚的关系产生了部分影响。埃及和叙利亚几乎完全依靠苏联补充零部件和维修武器装备。然而,尽管苏联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密切,但直到阿拉伯国家按照选定的日期发动进攻前两三天,苏联才得知阿拉伯进攻以色列的计划,而这时埃及和叙利亚的战备情况也无法再隐瞒下去了。
以色列的技术发展很快,已能使用和保养从美国获得的各种武器装备而无需其协助和建议。这两个国家在制定作战计划方面没有合作关系,但在情报方面仍密切合作。两国都很了解9月下旬阿拉伯国家集结兵力的情况,但都大大低估了阿拉伯方面的意图。
1973年10月6日,苏联飞机频繁飞往中东这主要是把在当地的苏联人运回国。叙利亚和埃及都得到了充足的物资供应,再供应物资大概不必要了。
1973年10月8日,以色列开始从美国空运物资大批次的以色列航空公司飞机开始从美国弗吉尼亚的欧西安那海军航空站飞往以色列。
1973年10月9日,苏联开始向埃及和叙利亚大规模空运物资苏联飞机绕道或直接从匈牙利和南斯拉夫飞往中东。约三分之二的架次飞往叙利亚。
1973年10月13日,美国开始向以色列空运物资应以色列的紧急请求,美国开始用本国飞机帮助以色列航空公司空运物资。美国首批7架c-5a运输机经亚速尔群岛飞抵以色列(10月14日)。
1973年10月14--21日,美苏继续大规模空运物资到停火时,苏联空运了约15000吨物资,美国空运了2万多吨物资。
1973年10月24日,苏联空降部队进入戒备状态苏联约7个师的部队进入戒备状态,如果以色列军队不解除对埃及第三集团军的压制,就可能空降到埃及。正因为如此,苏联的空运有所减少。
1973年10月25日,美国军队进入&ldo;预防性戒备&rdo;状态美国国务卿亨利&iddot;基辛格宣布,美国此举是因为一些&ldo;模糊&rdo;的迹象表明,苏联有可能单方面武装干涉中东。美国的这一举动暗示着在必要时采取军事行动的决心‐‐阻止苏联的这种干涉或对此作出反应。
1973年10月27日,联合国协议结束了美苏危机在美苏都投了赞成票的情况下,联合国安理会一致同意建立一支7000人的国际维和部队前往西奈和戈兰地区执行为期6个月的实施停火的使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不派兵参加这支紧急部队,因此美苏也同意不向中东派兵。同时,在联合国停火监督团(1948年即已存在)指挥官的主持下,埃及和以色列的军事代表在西岸停火线101公里处(距开罗101公里)举行会谈,双方达成了埃及向苏伊士运河以东的埃及第三集团军运送非作战物资的协议。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夜昙一敛三色尘 阴间快递员 本想养犬,奈何养攻 八零福运小哑妻 娇妾成嫡妻 正邪要两立 陛下,你能再靠近一点吗 杠精牌主角受[穿书] 娇颜赋 侯门娇女 钟佐 神棍档案 结婚虽可耻但有用[穿书] 青梅吃不厌 钓系O想撩了我就跑 考古传奇 宋太祖传奇 贵女重生记 成吉思汗传:世界历史上的战争之王 男神,绰号叫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