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技术等所有的决策权都集中到联共(布)中央的最高领导,即斯大林手中。
一切重大问题,往往都是斯大林一锤定音,例如五年计划的全部原则,甚至某些细
节,“都得由伟大的革命导师斯大林同志来制定。”这种模式权力过于集中,几乎
没有民主,只可能是一种僵化的体制,缺乏自身调节的能力,也最利于产生个人崇
拜。这样一种体制被后来的领导人继承下来,虽然几经“改革”,但一直到80年代
中期,仍在苏联顽强存在着。成为苏联发展的最大障碍。
公正一点来说,斯大林体制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确实起到特定的作用。
可以让苏联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搞工业化,尤其他的重工业水平在短
时期内赶上并超过了世界上一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可以取
得战胜法西斯的最后胜利,也得归功于战前所建设的强大的重工业基础。但是,苏
联人民付出了代价也是相当高昂的。
借着苏共20大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1954年2月,意气风发的赫鲁晓夫开始了
他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在斯大林时代就曾多次负责过农业工作,向来以农业专家自居。苏联
农业的灾难已成为社会的大问题。1954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作了《关
于进一步扩大苏联谷物生产和开垦生荒地和熟荒地的报告》。3月,苏共中央就这
一报告通过了决议。规定1954—1955年至少开垦1300万公顷荒地,要从这些土地上
收获11—12亿普特粮食,其中要有8—9亿普特商品粮。以后这个数字又上升到1500
公顷,甚至3000公顷。在赫鲁晓夫等人的大力倡导以及一部分干部群众的支持下,
垦荒最初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果1954—1958年,苏联的播种面积增加了29%。与1949
—1953年的4年相比,1954—1958年粮食每年平均收购量增长376%,其中1956年
来自垦荒地区的谷物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1%。从1954年起农产品的商品率在上升,
基本保持在45%上下。
赫鲁晓夫认为农业的出路在于畜牧业的重点发展。他说:“不能离开畜牧业问
题来看粮食问题”。为此,他强调要大力发展新的饮料资源一玉米,提出要在1960
年使全国的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800万公顷。赫鲁晓夫以极大的热情,频频会见各地
方领导人,与他们谈话,向他们施加压力。就连他政治上的对手莫洛托夫也承认: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原罪之承诺 袁世凯评传 全服第一炼器师[全息] 逝者证言 灾星?福宝?实则天道亲闺女 大将军宠妻日常 这缘分,该死的甜美 我是渣攻?不可能的[快穿] 暗黑者外传:惩罚 一不小心成了团宠妹妹[穿书] 金色笔记 拯救男主 嫁给奸臣他不香吗 最佳配对 一醉经年 潦倒在你眉眼 烟花三月 小王子 我家有矿[重生] 驭兽逆袭:妖皇的废柴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