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遂把前线军事交给冯国璋指挥,自己带卫队进京,于10日组成责任内阁。
袁世凯到京后,取得了朝廷的军警大权,又以责任内阁的名义,奏请凡与立宪制度抵触的事项一律停止,所有政令政务都集中到内阁。
载沣丧失了执政实权,被迫辞去徒有虚名的摄政王,清廷只剩下隆裕太后和小皇帝溥仪孤儿寡母了。
12月11日,独立的南方各省代表在汉口英租界举行联合会议,袁世凯又通过英国领事向会议提出和谈要求。
各省代表们多认为袁力量强大,同他对抗,没有必胜的把握;如果他赞成共和,革命即可早日成功,减少流血牺牲,于是同意和谈,并于12月13日通过决议:“如袁世凯反正,当公举为临时大总统。”
随之,袁世凯借助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左右开弓,耍起了“两面派”手段。
一方面,他高举清政府的招牌,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极力与南方的革命党周旋,图谋后路。另一方面,他利用南方的如火如荼的革命行动,变相要挟大清朝廷,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价。
12月18日,南方革命力量推举的代表伍廷芳,与北方袁世凯以清政府的名义派出的代表唐绍仪,在上海对接,并正式启动了“南北和谈”。
谈判过程中的12月19日,南方独立的十七个省的代表,在即将宣告成立的中华民国的临时政府所在地南京集会,选举临时政府的大总统。
经过投票,先生以十六票的绝对多优势,众望所归地当选为中华民国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这一消息传到北京后,袁世凯为之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如果任由革命势力发展、壮大,他袁世凯的阴谋将难以实现,他将处于异常尴尬的境地!
于是,袁世凯伙同帝国主义列强,竭力宣称,鉴于革命党的“不良举动”,大清政府将终止南北和谈,并将调集军队,全力以赴地镇压南方的革命力量。
同时,袁世凯暗中指使北洋军阀的冯国璋、段祺瑞等几十名将领,联名通电,“旗帜鲜明”地反对“共和”,意在压制、破解南京临时政府。
这时,充当袁世凯后盾的英、美等外来帝国主义势力,不仅倾力帮助袁世凯打压诞生不久的南京临时政府,还狂妄叫嚣,若有必要,他们会以军事行动助力袁世凯。
临时政府内部以及各独立省的政府机构中的“立宪派”、混入革命阵营内部的封建官僚,为了自己的利益,频频直接或间接施压先生,要求其尽量满足袁世凯的要求。
时任副总统的黎元洪,阳奉阴违,暗中勾连袁世凯;立宪派的重量级人物张謇,公开示好袁世凯,向其建言献策;被袁世凯的“糖衣炮弹”炸晕的汪精卫,竟然指责先生“舍不得丢掉大总统的位置”。
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行动,导致临时大总统先生及临时政府陷入了困境之中。革命阵营内部危机四伏,一时间倾向于袁世凯的“同志”逐渐成了大多数,占了上风。
面对革命力量的动摇、妥协现状,以及早已存在的“议和”事实,先生无力回天,不得不让步于袁世凯:
“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绝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先生的这一承诺,去了袁世凯的后顾之忧,初步达到了他威逼临时政府的目的。
随之,袁世凯掉转枪口,开始对付清廷。他以南方革命力量的汹涌之势为说辞,上奏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要其尽快决定“帝位去留”问题,免遭不测。
接着,袁世凯故伎重施,指令段祺瑞等北洋军阀将领,再次联名通电全国。
但是,他们这次通电的内容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再反对共和,而是呼吁宣统帝退位,以建立新的国家政治体制。否则,他们将率军进京,当面劝谏。
这种态势下,大清皇室只好接受袁世凯为他们争取到的“优待条件”,于1912年2月12日,恋恋不舍地放弃了帝位。
【作者题外话】:敏感词不能出现,几句收到警告了,不然就被封书了,此书不易请多支持..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机缘天下 遇潮 [综漫同人]看不见咒灵的我每天都在跟空气斗智斗勇 我只会拍烂片啊 驱魔人的自我修养 [综漫]向烂橘子发起进攻 李治你别怂 [综漫]酒厂良心的跳槽之路 大唐便利店 假象 万亿市值不是梦 警医夜行 红楼之挽天倾 明末逐鹿天下 莎美乐之吻 天汉之国 皇兄何故造反? 在冰山总裁怀里摇个尾巴 幽禁八年,皇帝求我登基 我真不是深渊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