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首是《夏州胡常侍》:&ldo;百尺高台勃勃州,大刀长戟汉诸侯。征鸿过尽边云阔,战马闲来塞草秋。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仍闻陇蜀由多事,深喜将军未白头。&rdo;如果将这两首边塞诗化为宋词,和辛稼轩的豪放沉郁基本没有区别。
罗隐诗中也有与苏轼风格接近的,有看透红尘的苍凉与无奈。比如七律《曲江春感》:&ldo;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高阳酒徒半凋落,终南山色空崔嵬。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rdo;但整体来说,罗隐与辛弃疾的风格更为接近。
如果以诗中名句来论江湖地位的话,罗隐流传千古的名句甚多,如&ldo;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rdo;,&ldo;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rdo;、&ldo;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rdo;、&ldo;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rdo;、&ldo;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rdo;、&ldo;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rdo;、&ldo;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rdo;、&ldo;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rdo;、&ldo;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rdo;
如果以民间影响来论,罗隐丝毫不逊色于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在民间,有关罗隐神乎其神的传说层出不穷,甚至有些传说将罗隐说成了是玉帝派到人间的神仙,在人间替穷人打抱不平,行侠仗义。从这些民间传说中,可以明显的感受到罗隐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至于他的艺术魅力,上面已经讲过了。
由于时局动荡以及其他原因,五代十国时期的许多优秀文人不如宋朝文学家群体著名。他们不太知名,不代表他们的文学成就不高,晚唐诗人陈陶默默无闻,但他那首《陇西行》:&ldo;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rdo;公认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最可惜的是唐末大文学家张泌,他生逢乱世,籍籍无闻,如果他能生在盛世,以他的才华和高质量的作品,成为一代宗师并非难事。
还有就是那两首在词史上具有开山地位的名词:《菩萨蛮平林漠漠沙如织》、《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即使这两首词不是李白的遗墨,也当是中晚唐人托李白之名所作。就这两首词的艺术水准来看,放在繁花似锦的数万首宋词中,也是超一流的极品之作。
在《全唐文》中保存了大量五代时文人写的文学作品,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周朝时期写的,文体有序、赋、碑铭。以碑为例,《大周推诚奉义翊戴功臣特进检校太保使持节济州诸军事行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西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三百户任公屏盗碑》,由左拾遗李昉撰写,司农丞张先振书写,最后由大理寺司直张穆篆刻成碑。另外,短命才子扈载也写了《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晋阳县开国伯食邑三百户赠侍中景公神道碑铭(并序)》
五代后周时的顶级文人也不是没有,比如和凝、王仁裕。和凝的香艳词是一绝,著有托名韩偓的《香奁集》,以及《演纶》、《疑狱》、《籝金》等著作。王仁裕也是五代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写诗万余首,著有《西江集》、《紫泥集》、《入洛记》共一百卷。二人都是当时的文坛大宗师,皆卒于柴荣显德年间。
此外,广顺朝的兵部尚书张沆也是五代著名才子,诗赋做的极好。后唐秦王李从荣听说张沆有文名,便让张沆作《南湖厅记》,同时也让许多名士都作此赋。最终,只有张沆的作品被铭刻于石。
张沆有两句残诗,艺术水准可以和盛唐诗相媲美。&ldo;今生不见故人面,明月高高上翠楼。&rdo;(3)张沆为正清廉,他的俸禄都用在了购书上,他死之时,家无余财,只有图书若干。
这仅是五代文坛的一些概况,南方诸国的文人才士更是济济一堂,多不胜数。如南唐李璟父子、宋齐邱、乱政五鬼、徐铉、徐锴,后蜀孟昶、杜光庭、牛峤、欧洲迥、毛文锡,荆南齐己和尚、孙光宪等人。
还有不甚知名的,如徐寅、郑遨、杨夔、沈颜、沈彬、陆元浩,皆是词赋大家。如果把司空图、皮日休、陆龟蒙、韦庄、韩偓、罗隐、杜荀鹤、贯休和尚这些进入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坛大腕也算在内,其阵容较之北宋文坛,逊色多少?
如唐末名士徐寅的几篇名赋,《垂衣裳而天下治赋》、《首阳山怀古赋》、《均田赋》、《人生几何赋》、《止戈为武赋》、《御沟水赋》等,皆是一时传诵之名作,并远传于渤海国,人皆以金制书铭之。
宋朝名士喜欢徜徉于山水之间,醉而歌诗以为乐,这种风流雅事在唐末五代的大乱世也不少见。比如郑遨(字云叟),就是其中代表。郑遨不喜仕途,舍妻弃子,与李道殷、罗隐共隐居于华山。郑遨身边只有两个青衿小童、一琴一鹤,游戏山野,饮于溪涧,食野果、听鹤语,仿佛神仙中人。
郑遨和罗隐都是酒鬼,二人经常置酒于山野溪涧,开怀畅饮,并作诗唱和。罗隐赠诗:&ldo;醉却隐之云叟外,不知何处是天真。&rdo;郑遨回赠:&ldo;一壶天上有名物,两个世间无事人。&rdo;何其风流飘逸!时人皆以题郑遨诗、得郑遨画像为荣。
人无法选择时代,但生在乱世也未必就不能在文坛上混出名声,比如李煜。但李煜所处的时代,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不算是乱世了,当时天下统一大局已定。而和凝、王仁裕、张沆等人去世时,柴荣才刚刚拉开统一天下的大幕,统一形势尚不明朗。而且他们的作品,有许多都成于后周之前。只不过后来的宋朝文学过于炫目,五代文人的成就反而被摭掩住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美妾 逝去的欧若拉 喂!你挡我路了 争端:地区危机 迨诸父异爨 玉氏春秋 篮球之神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 与假太监对食后我成了皇后 末世金甲 祸水老祖她又掉马了 麒麟书院 祖传算命了解一下 你是我的阳光 我的世界守护者 为了阻止徒弟黑化我只能拼了[女尊重生] 江春入旧年 伊月圆缺/洢月圆缺 相爱两相厌 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