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鸿小说网

京鸿小说网>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笔趣阁 > 第232页(第1页)

第232页(第1页)

宋朝的许多皇室成员对此事都是讳莫如深,可是幕中女子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及,仿佛跟他们大宋过不去似的。最为主要的是,她如今说这个也并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只是让赵家过去的事成为更多人的谈资罢了。但此处幕中女子说得倒也不算抹黑皇室,若是没有太丨祖皇帝,百姓们水深火热的日子指不定还要持续多久呢。至于兵变,从古至今,多少开国皇帝的皇位来得是光明正大的,这其中的弯弯绕绕当他们不知道吗?【但是赵匡胤心里并没有那么安心,作为一代枭雄,他想的事情很多,其中一件就是他自己是兵变出身,太清楚其中的门道了,于是他想了很多办法避免宋朝毁于同样的兵变,结果就为宋朝的军弱埋下了祸端。】所以呢?所以幕中女子有更好地解决方法吗?他们总不能回到开国初期去告诉太丨祖皇帝此事不妥吧?【扯远了,我们还说李煜,公元961年,北宋建隆二年,李煜被立为太子,同年,李璟离世,李煜即位,他向赵匡胤追回帝号,赵匡胤同意了,也是这一年,他的名字从李从嘉改为李煜,值得一提的是李煜的祖父李昪原名李知诰,后改名李昪,而他的父亲李璟原名景通,也是登基后改的名字,而李煜的煜,“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寓意光辉灿烂,事实证明,前途如何跟名字没有太大的关系。】明初。金圣叹就是一个改过名字的人。1他以前名叫张采,字若采,后来才改名叫金圣叹。但他改名并非因为什么好的寓意,而是讽刺罢了。这“金”寓意清兵入关,“圣叹”更是源于一出闹剧,有次他与一群学子去孔庙祭拜孔子,平日里满嘴仁义道德的学子们,却听信用供食可中状元,为抢夺食物大打出手,圣人看了都得叹息,于是他便从此改字圣叹。但事实证明,这些愚蠢的人的心思如何跟他的名字也没有太大的关系。【或许是因为无心政事,或许是因为知道南唐局势堪忧,又或者是性格原因,当了皇帝的李煜并不怎么开心,写的词依旧孤独空虚、无所寄托,就像这首《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大部分文人的诗词作品我们并不能百分百地确定年月,都是按自己的想法进行猜测,有时候年月变了,意思也变了,本人不跳出来就没人能说谁对谁错,这就看个人怎么理解了,这首词也是一样,我们来看看。】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他能开心得起来吗?李煜也不知道自己是在问谁。但他很清楚,自己是不擅政务,但不是傻。从他登基开始,他就知道了南唐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下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可能有多欢乐。但那时他还能麻痹自己,可是如今呢?【“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东风吹动春水,远处太阳正落在群山之间,春天已经来了,但仍旧常常无事可做,倍感闲散。东风吹水的描写让人一下就想起与李煜同时代的冯延巳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句。相比之下冯句显得有意境得多,但是后面接了日衔山一句就显得顺畅了许多,意境也更加宽阔了。】老师的词自然是比他的好的。冯延巳跟他父皇的关系一向很好,即便有了官场上那些复杂的东西,但是父皇一直对老师深信不疑。因着他二人的关系,李煜也跟冯延巳学到了不少,尤其是在词作方面。【“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落花一片狼藉,酒也喝得意兴阑珊,仿佛置身于夜夜笙歌的醉梦之中。】【“春睡觉,晚妆残,凭谁整翠鬟?”春睡醒来,先时的妆已经十分凌乱,谁还会去整理梳妆呢?“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只可惜光阴易逝人易老,好好的容颜也只能是到黄昏独倚栏杆罢了。】众文人看到他的词都忍不住和以往的花间词相比。其实他的词与花间词是很相似的,尤其是这早期的词。若非有点研究,还无法看出其中差别来。【这首词是一首闺怨词,表面看来写的就是女子孤独无依靠而有些自怨自艾的心情,但是这首词是李煜写的,我们就要从他的经历出发去看,一般来说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这首词是李煜中后期面对强敌无能为力的作品,也有人认为这是他前期对于其弟李从善的不满。】【第一种显得有点颓丧,这其实也还能理解,本来李煜的作品大部分都是这样一种类型,面对强敌,他写什么“长是闲”就感觉有些奇怪,不过根据他后来的表现来看也还算正常,而第二种说法却不是太正常,他现在可是一个帝王,至于用一首诗来表达对自己弟弟的不满吗?我个人认为这是他早期时候的作品,但是并不一定是表达的对其弟弟的不满,总之,这个时候的他的诗风就已经有那种自伤的宫怨气息,另外,从这首词中也能看得出来他的描写也一向细腻,很有他自己的风格。】他后来的表现……李煜想起自己登基后的表现,他突然有种自己不配与先时那些文人同论的感觉。其实他心中早已经隐隐有了这样的感觉了,只是一直不想承认。先时他看到屈原,看到苏轼,看到杜甫,他们出身或许尊贵,但比之自己到底差了些,而且大多都有落败的趋势,可是他们一个比一个坚韧,而自己还一直在逃避。如今纵有种种悔意却也毫无办法。【这几年里,李煜对宋朝就是一种俯首称臣的态度,虽然时不时地提出一些自己的要求,比如罢除诏书的无名之礼,无名之礼就是在诏书里不说李煜名讳而是直呼其名,就这么无关痛痒的要求还被拒绝了,李煜心中不可能没有气愤,但他选择了偏安,也无法反抗,也或许是他根本没把心思放在这上面,因为这时整个南唐都还处在表面太平的假像中,这自然是因为他的领导,在公元963年,北宋干德元年,距离南唐灭亡也不过十来年的时间了,李煜却还在和大周后欢笑宴饮。】十来年的时间。李煜遥想十年前,若他从那时便开始采取举措,那是不是不会落得如此下场?不,他们太可怕了,他哪里是他们的对手?可是那是十年,不是十天,谁又能说得好呢?他那时能怎么做,奋起反抗?恐怕只能死得更惨。仔细谋划?他能如何谋划?【当时周后得到了《霓裳羽衣曲》的残谱,和乐工一起重新谱了新曲,李煜在《玉楼春》一词中说了此事。】【相传《霓裳羽衣曲》是唐朝时李隆基登三乡驿望女几山而作,后来杨玉环初次见李隆基时,李隆基就曾以《霓裳羽衣曲》作导引,这首曲子是李隆基的得意之作,在开元天宝年间盛极一时,但是后来安史之乱后,曲谱丢失,再没人演奏,现在大周后却找到了残谱,精通音律的两人自然不会错过。】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这其中还有他的事儿?霓裳羽衣曲,李隆基陷入沉思。许久未见表演了。如今宫廷内外,个个小心行事,只怕是想看此舞的人也不敢唤人出演。这安史之乱危害真是极大,竟会连个曲谱都保不住。【但是这首《霓裳羽衣曲》作为大型宫廷乐舞,讲的是唐玄宗向往仙界去月宫遇见仙女的事情,它或许本身只是一个在音乐上的关于盛唐气象的体现,但是巧的是它正好出现在安史之乱前夕,所以它也就由一首太平盛曲变成了“亡国之音”。】李隆基眼睛一眯。亡国之音?那他就让这亡国之音永不现世。【就像当时的南唐大臣徐铉写的《又听霓裳羽衣曲送陈君》中写的那样,“此是开元太平曲,莫教偏作别离声。”这首曲子伴随着唐朝由盛转衰,也伴随着南唐由表面太平走向彻底灭亡。】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道阻且长(古代)  在星际游戏里封神+番外  教主当我是初恋平替  侍玉(女尊)  心跳越轨+番外  岁岁常欢愉(校园H)  请叫我推土机  总在先婚后爱的Beta[快穿]  偶像的奋斗史(娱乐圈)  老攻恃宠而骄(穿越)  被告白十次后  正气冲宵  别哭了,为夫心疼  【HP】大丽花  理他干嘛!他又贱又渣,搞钱吧!+番外  积点德  帝魔(穿越)  妇画眉[纯百]  娇养 h  磕cp掰弯了我自己[娱乐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