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和年间。白居易眼神慢慢地黯淡下去。母亲的离世是他不愿意提及的过往。失去亲人本就已经是令人悲伤的事,可却还被人借此做文章。若母亲泉下有知,定会怪罪于他。“来,饮茶。”元稹什么也没说,为他添上茶。两人都是最爱茶的,只是已经许久没一起饮茶了。白居易(捉虫)【白居易回家后,一直住在渭村农耕,这时期他也写了不少的诗作,其中我们曾经说过的《效陶潜体十六首》就是这时期的作品。】唐,元和年间。白居易虽然喜欢陶渊明,但是他并不是特别认同陶渊明的。陶渊明的作品让人舒适,却少了些反映现实的东西。不过平日心情不佳时,读着消遣也是很不错的。【公元815年,元和十年,白居易回朝,当时宰相武元衡在上朝路上被刺身亡,白居易上书请求严查凶手,结果被说越职。】说起这事情白居易也很伤感。武元衡是他的好友,可对方被害,他却帮不上一点的忙。但这也并不是最令他心痛的,因为哪怕就算不是自己的好友,看到无辜的人被害他也是会出言相助的。可是他不仅没能有所作为,反而因此遭难,他真的不明白。“微之。”他看着巨幕,手中玩弄茶杯,问道:“你说,这世道,如何就变成如今这副模样了呢?”元稹表情僵了僵,后又似是带了点笑意,道:“这世间万物,哪有一成不变的?”“是啊,都要变的。”白居易叹息。可为何不往好了变呢?他当真不懂。【后来白居易又被诽谤,说他的母亲因为看花坠井而死,而他的诗中又提到花和井,说他有伤民教。这就是真正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都说唐朝没有文字狱,我觉得这也算是一种文字狱吧。】李纯蹙蹙眉。想要贬谁,很多时候确实只是一个由头罢了。以往他不怎么在意,毕竟贬的在他看来大多无关紧要,更何况这白居易在他跟前实在有些讨厌,总不让他过安生日子。谁知道随意将他贬了,如今却叫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他叹息一声,只能对外说受谗言所累了。【随即,白居易就因为这个理由被贬到了江州,自此白居易就开始了“穷则独善其身”,写作态度也开始发生转变,讽刺诗也逐渐变少,但是他也并没有停止自己创作的步伐。】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简直没眼看。自从当了皇子,他就知道,也不是,他早就知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道理了。为君者一句话,为臣者或许就能丢了一条命。迫不得已的时候,他们不是不可以那样做,但也不要因此而不顾皇家威仪啊,如此拙劣的借口,当真让人好笑。再说了,他这是迫不得已的时候吗?迫害众臣倒是有两下子。不象话!【他和元稹两个分贬两地的好朋友这时候自然还是惺惺相惜的,元稹给他写诗传信,《叙诗寄乐天书》其中表达了他的一些对时政对文学的观点,而白居易的回信《与元九书》,其中的创作思想历来都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唐,元和年间。元稹见白居易情绪不高,忙跟着巨幕转移话题。“你这篇文章确实见解很深啊,我正巧愁着没人同我共读呢。”白居易无奈,这文章一读,恐怕又要遭不少人记恨了。但如今他算是“有恃无恐”吧,他不信自己被幕中女子都列为诗魔了,还有人敢来害他。只要他不犯什么谋逆大错,圣人怎么也会善待他的吧。【这封信的开头是“月日”二字,这两个字通常在写草稿的时候写在前面交代时间,等誊抄正稿的时候再写清楚准确时间。】【,白居易是静下心来好好写的,其中不乏自己的一些狂妄之言。如今想来还有些不妥。不过现在,写也写了,幕中女子也开始解说了,便也就随它去了。【从第三段开始,白居易开始讲文的起源,他认为天、地、人各有文,而人间的文以六经为首,六经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另外古代还有六艺,大家别搞混了,六艺是礼、乐、艺、御、书、数。这个六经是儒家经典,而六艺是古代尤其是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艺,后面还提到一个《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他认为六经又以《诗经》为首,可想而知《诗经》在他心目中的地位,白居易说圣人是以《诗经》感化人心,使天下太平的。我们在看他的这些话的时候,要结合他的经历去看,不能只看表面,这里他虽然说的是诗经,但是这其实就代表了他的一个观点,那就是文学作品是可以感化人心的,而后面所写的什么,“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都是对这个观点的一个延伸。】这些话倒是没有人能反驳。文学作品就是有这样的魅力。有些诗歌使人精神振奋,有些诗歌使人悲伤颓丧,每篇作品都有不同的作用。所以才会有好坏之分。【然后他又根据他自己所说的比喻具体分析,他认为孔子在编订《诗经》的时候根据语言情况,也就是苗,分为了六义,“赋比兴、风雅颂”,六义我们之前也是说过的,前三者《诗经》的表现方法的划分,后三者表示《诗经》的题材的划分。而后又根据声音也就是花,将之融入五音。】【有了声律,各种划分,情感得以明确,《诗经》才变得感人,就有了根,有了根、有了苗、长出花,最后就等待结果。如此一来,“上下通而一气泰”,他认为君民就因为《诗经》而上下一心,古代圣明的君主把国家治理好,主要是要掌握这道理。而后他又举了上古虞舜和太康的两个例子来说明,意思是国家的兴衰是能从这些诗文中体现出来的。】【其实这个结论我们也讲过,汉武帝为什么汉大赋兴盛,为什么盛唐时期著名的是李白、王维、孟浩然,到了安史之乱后崛起的又是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为什么辛弃疾、岳飞还有陆游这些人都是爱国主义诗人?】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嬴政看幕中女子来了这么多回。他也不得不承认这文学的重要性,不仅是那些史书有用,那些文人所写的东西也是有用的。而李斯提出的焚书之事,那确实是不妥的。统一天下本就是一些难事,能将一些语言文字等统一了已然很不容易了,那些百姓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只要他们会说话,就难免会产生文学,那样他们焚书又如何能焚得完呢?他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答应焚书。虽然也是个促进统治的法子,可得不偿失啊!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赵构又有被扇耳光的感觉了,因为国不兴,所以爱国主义诗人才多。这不是公然打他的脸这是什么?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老攻恃宠而骄(穿越) 理他干嘛!他又贱又渣,搞钱吧!+番外 偶像的奋斗史(娱乐圈) 别哭了,为夫心疼 总在先婚后爱的Beta[快穿] 妇画眉[纯百] 帝魔(穿越) 积点德 道阻且长(古代) 被告白十次后 侍玉(女尊) 教主当我是初恋平替 磕cp掰弯了我自己[娱乐圈] 在星际游戏里封神+番外 娇养 h 【HP】大丽花 岁岁常欢愉(校园H) 心跳越轨+番外 请叫我推土机 正气冲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