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鸿小说网

京鸿小说网>论语别裁八佾 > 第14章(第1页)

第14章(第1页)

这里孔子对子贡说的话,点出了&ldo;诗&rdo;的道理是什么,作诗学诗的人,并不光是想当一个诗人,否则当诗人就要被骂&ldo;如何放屁在高墙&rdo;。所以诗的目的,并不是专搞文学,其中所含的道理非常重要。关于诗的文化,孔子在下一篇说了,在这里他告诉子贡,读了诗,并不是教你变成一个酸溜溜的书呆子,一定要&ldo;告诸往而知来者&rdo;。岂但作诗,我们读历史也是一样,我们为什么读历史?现在大学里的历史系、历史研究所的研读历史,虽然拿到好成绩,但对作人做事,一点用处都没有。我们中国人过去读历史,主张要学以致用,它的精神就是&ldo;告诸往而知来者&rdo;,懂了过去就要知道未来,这也就是诗的精神。

到了最后,是这一篇的结论了。大家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来,《论语》第一篇《学而》篇的开始:&ldo;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rdo;你看这一篇文章又是怎么作结论?恰恰好头尾相顾。最后一句怎么说呢?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是《学而》这一篇的精神所系。他说一个人不怕人家不了解你,最怕你自己不了解别人。这就归结了那句&ldo;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rdo;大概人们都有的一个通病,就是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往往我们说错一句话,脸红了;但三秒钟以后,脸不红了,自己马上在心里头找出很多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错误,认为自己完全对,再过个把钟头,越看自己越对。人,就是这样,所以人总怪人家不了解自己,而对于自己是不是了解别人这个问题,就不去考虑了。所以《学而》这一篇的宗旨,最后的一点,以本篇第一节的&ldo;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rdo;为重点。这个结论的重点就是你为什么在心中怨恨?不要怕人家不了解你,最重要的是你是否了解别人。于是这一篇作学问的目的,到这里得到结论,整个结束。为政第二

孔子不谈政治

第一篇《学而》是讲个人作学问的内在修养,接着下来第二篇《为政》则是讲学问的外用。

不过提到为政,有一点要注意:我们常发现在一些著作中,许多人认为《为政》是孔子的&ldo;政治思想&rdo;,或者用现代的语汇来说,称之为&ldo;政治哲学&rdo;。在我个人研究的结果,认为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孔子很少提到完整观念的&ldo;政治&rdo;,孔子只说&ldo;为政&rdo;,这点我们要特别注意。站在学术的立场,态度要非常严谨。我们常说一句话:&ldo;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服真理。&rdo;作学问的立场,就是&ldo;在学术面前,态度要非常严谨,服从真理。&rdo;孔子只讲&ldo;为政&rdo;,不谈政治;&ldo;政治&rdo;如国父所说的:&ldo;管理众人的事。&rdo;孔子所提的&ldo;为政&rdo;是教化,教化是中国文化的名词,不能看成是教育。教是教育,化是感化,但过去又不叫作感化,而叫作风化。为政的意义包括了教化。这个重点我们必须把握住。因此第二篇《为政》,也是谈到学问外用的道理。

大政治家的风范

子曰:为政以德,其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ldo;共&rdo;即&ldo;拱&rdo;。这几句话,表面上看来,非常容易懂。孔子提出来,为政最重要是&ldo;德&rdo;。说到这里,我们要注意,春秋战国时代,&ldo;道德&rdo;两个字,是很少连篇来用的,那个时候,道是道,德是德;魏晋南北朝以后,到唐宋之间,才把这两个字连起来,变成一个名词为&ldo;道德&rdo;;到现在年轻人一提到道德,都当成讨厌的名词。这是文化思想的演变。所以我们要知道,秦汉以前,德是德;而&ldo;道&rdo;与&ldo;天&rdo;,在当时可说是最麻烦、最难于界说的两个字,同样的有无穷意义。有时候&ldo;道&rdo;字,是形而上的那个本体的代表;有时候是道路之道,有时候是原则或法则,像《孙子兵法》:&ldo;兵者诡道也。&rdo;这个道就是法则的意思;有时候又是道德的代表。&ldo;天&rdo;字也是这样,包含有四五个意义之多。在同一本书,甚至在同一句里,前后的道字,所代表的意义就不同。这个好像是中国文化的毛病,其实也是长处,尤其在古代印刷术还没有发明,一个观念用一个字来代表,用刀刻到竹简上,在当时就足以完全表达。

再说到这个&ldo;德&rdo;字的意义,过去&ldo;德&rdo;是表示好行为的成果和作用。古时人解释&ldo;德者得也&rdo;。因此我们了解孔子讲的&ldo;为政以德&rdo;,是好行为的成果,也和后世讲的&ldo;道德&rdo;意义差不多。如果不作深入研究,一般在学校里,就告诉学生,这里的&ldo;德&rdo;就是&ldo;道德&rdo;,因为学生不到相当的程度,老师也无法多搬古董来为他们作详细解说。孔子为什么提出这个&ldo;德&rdo;字,这是第一个问题。

星辰知多少

第二个问题说到&ldo;北辰&rdo;。我们中国文化发达得最早的是天文。过去我们把天体分成二十八宿和三垣‐‐紫微、少微、太微,类似于我们现在讲天文的经纬度。经纬度是西方的划分法。曾经有位天文学家主张,我们自己重新划过,不照西方的度数划,如格林威治时间是英国人划的,与我们不相干。我们为什么不讲自己的中原时间,或以台湾作中心,把经纬度再划过呢?而事实上,我们过去是划分过的。天体的分度为三垣、二十八宿,就是把天体星座的范围,划分二十八个部分。为什么叫&ldo;宿&rdo;呢?这是指每天太阳从西方落下去的时候,东方天上是哪一个星座出来,这星座就是&ldo;宿&rdo;。这出来的星座,每个月不同,每半个月不同,每七天不同,所以分作二十八宿,又分为十二辰,作为时间与天体的关系。过去发现了北斗七星,就是现在西方人所指大小熊星座之际。在夏天我们可以看到一条银河,在银河的北面,那七颗最亮的星就是北斗星,这七颗星连起来,像舀水的瓢,古时叫&ldo;斗&rdo;。现在的天文学,也没有离开我们老祖宗那个原则。整个天体那许多星星,都是以北极星作为中枢,众星拱卫着它,每到晚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前方,一定有两颗最亮的星,名招摇二星,它的光最为闪烁,很容易看见。春天北斗星一定指着东方的寅宫。过去做大将的,要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无所不通,才能带兵。因为天文在军事上非常重要,就拿行军来说,如夜间迷了路,即观星斗,不藉仪器,就可辨别出方向来。我国过去这一套文化是很普遍的,现在对于固有的&ldo;天文学&rdo;,我们反而一点认识都没有了。对于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东西,我们不能不注意,一定要把它捡回来。

一年四季,天体星座的移动,好像听北斗星的指挥,跟着它,绕着它转动。不但一年四季,每个月北斗星所指的方向都不同,整个天体随时在运转。每天十二个时辰,北斗星的方向也在变动,而且这是几千万亿年,固定的一种变动,不能错乱,事实上它也决不会错乱。

对于&ldo;北辰&rdo;我们了解了,那么孔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ldo;为政以德&rdo;,内心有道,表现在外的行为就无懈可击。譬如北辰,有中心的思想,中心的作风,以道德的感化,你在那里本身不要动,只要发号施令,下面的人就像满天无数的星座,都会跟着你的方向动。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在等风也等你  毒医农女之田园太子妃  第一神相[娱乐圈]  完美偶像  掌上娇宠[重生]  老公是个女儿奴[穿书]  爱有余温,唯情可存  重生八零小富婆  穿越农家之妃惹王爷  同居拍档  废柴美人每天都在崩人设  重生之科技兴国  听南怀瑾讲庄子全集  被抱错的姐姐回来之后  神医无双  给我乖  位面商城:我靠囤货成了团宠  怀崽后,沙雕霸总非要和我结婚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慵来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