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大同大学创办在沪市。
乃是辛亥之后华夏国内的第一所私立大学。
校名出自《礼记》中“天下为公,是为大同”。
也算是与孙先生的理念一脉相承。
在办学的四十余年过程之中,大同大学可谓是全国私立大学的翘楚。
有“北南开,南大同”之称。
华夏科学院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在全国各地都创立了办事处。
大同大学便是据点之一。
而这里也拥有如今国内最早的近代先进实验室,对于各类研究工作,有着极大的裨益。
包国维达到这里之后,本以为会有什么波澜,没有想到很顺利的便找到了华夏科学社位置。
无他,实在是如今包国维这个名字,太过于响亮了。
普通人或许不认得包国维,可学界的许多大人物以及大学教授,早就将包国维这个名字给说烂了。
茶余饭后,包国维这个少年文豪的话题,从来都不会断过。
以至于,包国维一走进大同大学的校园之后,便被一个人给认了出来。
“秉文,你此篇《肖生克的救赎》实在是令人感慨,我从前于美国留学之时,常常感慨我华夏国内没有西方戏剧那般精巧,可看了你的话剧,也不由得赞叹万分,什么时候去金陵坐一坐,给我手下的那些学生也讲讲课。”
梅光迪,这位先生是一个自来熟。
四十岁的年纪依旧是精神奕奕,他穿着一身笔挺西装,浓眉深目,有着西方人的长相,却是一个十足的华夏人。
包国维拱拱手谦虚地说道:“先生谬赞了,秉文还是一个学生,还需要各位师长多加帮助才是。”
在这位面前,包国维可不敢装逼。
于后世,梅光迪的名气或许不显,可在这个时代的文学界,梅光迪属实算得上一个厉害人物。
他是华夏首位留美文学博士,也是学衡派的创始人。
这位先生对于文学发展的理念,包国维是极为认可的。
一边跟着对方朝华夏科学社的办公室走去。
他一边说道。
“先生看起来很了解我的作品,实际上我对于先生也是佩服的。”
“果真?那秉文可否说一说,对于我梅光迪的评价?”
梅光迪眼前一亮,可还是不免有些怀疑,包国维真的不是客气么?自己与他素不相识,他如何能够了解自己。
自己倒也没有什么,十分大热的文学作品。
却不想,包国维侃侃而谈说道。
“说到,梅先生就不得不提到《学衡》杂志衍生而出的学衡派。”
“秉文竟然也知道学衡派?”
梅光迪眯了眯眼睛,仅仅通过这句话,他便知道,对方或许的确是对自己有所“研究”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 日本战国:细川之野望 挪用九族炒股亏炸?我狂赚百亿! 大明,从带朱元璋逛紫禁城开始 大秦帝国之平定天下 以我之血助你重回巅峰 兴风之花雨 大明圣祖:我的奋斗 这个武圣只想当官 水浒之小孟尝 自驾大明,创到朱重八 反清1850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人在东汉,开局公孙度 苟秦 美食小娇娘:成为皇商从卖包子开始 绝品小媳妇 开局绑架了隋炀帝 快穿:可是我只想做个小透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