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解烦营也早已探得曹爽大办晚宴广邀群臣、世家的消息,也早以安排了解烦营内的高手埋伏在众人回府的必经之路上,就等着众人回府,
打算就算是不能全部得逞,也要有针对性的除掉几个与曹爽有隙的人,嫁祸给曹爽,把他对外攻伐的目光转移到解决国内与天子、朝臣的矛盾上来,
暂时没有时间兼顾继续对孙、刘两家的攻伐,当然了主要还是为了他们孙吴,若是能兼顾到蜀汉,也算是他们的运气,自己给盟友的一点甜头,
也能让盟友看到,自己对此番再都度结盟是有诚意的,不是只出工不出力,就说这屯田,就算孙、刘两家加起来也不一定能赶上屯田狂魔曹魏,
毕竟曹魏屯田是有传统的,从曹操便开始,到现在也有好几十年的时间了,而孙、刘两家的屯田则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没曹魏屯田的成效大,
蜀汉是三国当中公认的实力最弱的一方,这与蜀汉根基太浅有很大关系。
在粮食、人口决定国力的年代,蜀汉政权最缺的恰恰是人和粮。
早在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即采纳韩浩建议,在许昌一带屯田(由士兵开垦荒地,耕战一体),为曹操后续的一系列征战奠定了农业基础,这也是后来曹魏能够强盛的根源。
孙策在建安五年(200年)平定江东后,也致力于发展生产。到黄武五年(226年),东吴已在全境设立屯田都尉,保障了吴军的粮草供应,但粮草、人口方面还是比不上曹魏,
毕竟这时候曹魏掌控的北方才是天下的重心,而这时候孙吴掌控的扬州等地还未得到较大开发,潜力未发挥出来,
与魏、吴相比,刘备起家最晚。建安十三年(208年)占据荆州五郡后才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但却并未实施屯田。
这是因为荆州地处四战之地,纷乱的环境和不间断的对外用兵,使得刘备根本无暇分出兵力屯垦开荒。
此后的夺益州之战、汉中之战甚至包括吴蜀夷陵之战,刘备采取的都是“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竭泽而渔战术,虽然创下了蜀汉基业,却也付出了惨痛代价。
汉中之战,作为取胜方的刘备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曹操在撤退时已将汉中全部人口迁走;夷陵之战更是让蜀汉葬送了数万丁壮,这对于原本就起步较晚的蜀汉政权而言,可谓雪上加霜。
所以,诸葛亮主政时,接手的其实是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正如他在《出师表》中描述的那样:“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按照常理,在连续经历数次军事重创之后,蜀汉应该充分利用蜀中易守难攻的地理条件,
发展生产,打好根基,特别是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最适宜发展屯田。这也是历朝历代重农抑商而后强盛的必经之路。
但是,蜀汉的屯田开始却非常晚,直到建兴十二年春(234年),诸葛亮才在五丈原屯田,这已是其北伐末期。
显然,这次屯田仅仅是为了与司马懿长期对峙而采取的临时措施。
而下一次屯田,便是要到景耀五年(262年),但这次也是姜维为避祸黄皓而采取的临时之举。
魏蜀吴三国当中,人口最少的是蜀汉。
以蜀汉灭亡前夕的人口数据为例,在籍人口94万,带甲将士和官吏却多达14万,
这其中固然存在未纳入册籍的隐匿人口,但在籍人口是蜀汉征收赋税的依据,刨除老弱,蜀汉农业供养比例接近5:1。
建兴十四年(236年)、延熙十年(247)、五年后的延熙十七年(254),蜀汉数次将从魏国掳来的人口安置在广都、新繁、绵竹,也佐证了成都平原民力不足,存在大量荒田。
此外,无论是诸葛亮兵出祁山还是姜维发兵陇西,均饱受粮草不足之苦。
吴蜀结盟,两国开展贸易往来实属正常。
史载:东吴从蜀汉大量购买蜀锦和马匹。
对此,诸葛丞相曾言道:“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据《蜀都赋》记载,蜀汉仅成都一地,就集中了织工七万六千人…………………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盗墓:念念不忘 大明圣帝 盗墓之我和小哥青梅竹马 我真不是天命御兽师 盗墓:团团我啊,是国宝! 盗墓:开局获得鲲鹏血脉! 穿越吧,诸天 盗墓,我被系统绑架了 盗墓:求你了,再奶一口 十九世纪就医指南 盗墓:混日子指南 盗墓:黑瞎子和花爷 从大一开始的盗墓生涯 盗墓之妙手毒医! 盗墓:不是大佬,是阿辞 在盗墓世界里咸鱼 德云or盗墓??? 穿越盗墓:陪伴你长大 我在盗墓的世界修仙 盗墓:富养我家麒麟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