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三国时候淮河直接流入到东海,距离海面较近,气候比现在要潮湿多雨,在当时的萧县砀山等地都可以种植水稻。
陈登在扬州、淮安等地方大兴水利,经营几十年很有成效。建安初年夏侯惇在睢县附近的睢水支流筑堰种稻,贾逵在汝南拦住溪水种稻,开凿了两百里长得通运渠,史称贾侯渠。
由睢阳渠、广漕渠等地开凿,沟通了淮河与长江、黄河的航运。
大禹时期就已广泛种植水稻,《夏本纪》记载:“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
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大禹命令伯益给大家分发水稻种子,种在水田里,还命令后稷(周的先人)给大家分发食物。
没有食物的地方,他就有多余的地方,分给那些少的地方。
东汉时,南方的人口逐渐增加,东汉末年由于连年的战争使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遭受大的破坏。
中原人民大量逃入江流域,增加了南方的人力,同时带来了北方各地区较高的生产技术,这对于长江中下游还是很有好处的,
早期水稻的种植主要是“火耕水耨(nou)”。东汉时水稻技术有所发展,南方已出现比较进步的耕地、插秧、收割等操作技术,
但是南方的自然环境及其相应的作物栽培方法和北方有许多区别。
稻对生长条件和栽培技术的要求较高。首先,水稻需要田面有适量的水,南方虽然雨量比较多,还是需要讲求水利,以便灌溉。
由于南方多丘陵地,斜坡不能蓄水;又有不少低洼地,容易被水淹没,这就给南方的土地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所以尽管春秋战国到秦汉的长时期内,黄河流域的经济文化那样发达,而南方还是地广人稀,经济文不发展比不上中原地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及长期人工和自然的择,水稻的品种和种植技术愈发的先进成熟,南方成为主要种植区域,东吴也想又更多合适的土地来种稻,生产更多的粮食……
午后的亶洲很热,前几天一直在刮很大的石尤风都不能出门,还把椰果之类的果子都吹得满地都是,还折了不少粗大的树,把城外的道路都掩盖了不少…………
诸葛恪带领一队人马自儋耳郡郡治儋耳县城策马出城,在郡治四周巡视,一路上经过不少被石尤风折断的树木阻塞的道路和破坏的稻田,诸葛恪领着几百人的兵士清理着道路,
林间很湿热,诸葛恪与一众将士搬开不少树木,
不一会儿盔甲中的单衣便被汗水浸湿了,诸葛恪擦了把额头上的汗水道:“这亶州什么都还好,就是这石尤风很是烦人,城也不能出,现在能出城了,路也很不好了,刚种下去的稻谷还被毁坏了不少!”
一名亲卫接话道:“是啊,这石尤风还比江东所遇见过的还大很多,不过在此地倒不用担心被冻到了。”…………
这时候的人们称台风为石尤风,也就是很大的风,相传一个石家女子嫁给尤姓男子为妻,婚后两人感情很好。
尤姓丈夫因为做生意要外出远行,石氏妻子担心丈夫安危,阻拦丈夫远行做生意,丈夫没有答应妻子的要求。
过了很长时间,丈夫外出还没有回来,甚至连音信也断绝了,妻子思念丈夫,担心丈夫的境况。
后来因为过度思念丈夫,妻子一病不起,将要感觉到人要不行的时候,对守在身边的人说:“我恨我自己,当初丈夫要外出做生意,我没有能够阻止他远行,把他拦下来。
到现在音信皆无,人也不知是死是活,就是因为十分思念他,害得我身体每况愈下。
我快要不行了,我要发誓,以后再遇到外出远行做生意的,不体谅自己妻子的人,不给家里回信息的人,我要化做大风来阻止他们的外出,让他们不能够因为做生意就要抛弃家庭!”
从此以后,不管是商人还是旅客遇到顶头的逆风,亦或是台风、飓风,就会说:“这就是传说中的‘石尤风’!”
除了夷洲情况进展很顺利,诸葛恪在亶洲的进展也很快,已控制了亶洲全境,还陆续收编了一些黎族部落的青壮,
全岛搜罗下来也只扩充了一万多人,也雇佣了几千人种地,生产稻米,当然这些人手还是远远不过的,
而远征来到此地的两万吴军士卒除了平时的训练、作战、筑城,便是屯田了,此刻到亶洲不到半年,
但很多地方水稻还是已经种下去了,此时虽已是八月中,在北方亦或是在江东肯定是种不出一季水稻来,但在亶洲却是能的,
而诸葛恪也派人渡过海峡去往交州,让交州刺史陆胤迁移几千百姓过去开垦荒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盗墓之妙手毒医! 盗墓:不是大佬,是阿辞 盗墓:念念不忘 在盗墓世界里咸鱼 我在盗墓的世界修仙 穿越盗墓:陪伴你长大 穿越吧,诸天 我真不是天命御兽师 盗墓:团团我啊,是国宝! 盗墓:求你了,再奶一口 盗墓,我被系统绑架了 从大一开始的盗墓生涯 盗墓:黑瞎子和花爷 盗墓:混日子指南 盗墓之我和小哥青梅竹马 盗墓:富养我家麒麟仔 德云or盗墓??? 十九世纪就医指南 盗墓:开局获得鲲鹏血脉! 大明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