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鸿小说网

京鸿小说网>屈尊赴宴 > 第103章 做个木偶(第2页)

第103章 做个木偶(第2页)

杨玉环逐渐被唐玄宗李隆基的深情所融化。她开始放下心中的顾虑,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这段感情之中。她深知自己的命运与唐玄宗李隆基紧紧相连,于是她用自己的温柔与才情回报着他的爱意。她精心为唐玄宗李隆基编排舞蹈,那着名的《霓裳羽衣舞》便是她为爱人所创。在月光如水的夜晚,她身着轻盈的舞衣,在宫殿前的广场上翩翩起舞。她的舞姿如梦如幻,唐玄宗李隆基坐在一旁,沉浸在这美妙的舞蹈之中,仿佛置身于仙境。那一刻,他们忘却了世间的一切烦恼与纷争,只沉浸在彼此的爱意之中。

他们的爱情不仅仅局限于宫廷的奢华生活,还延伸到了对艺术的共同追求。唐玄宗李隆基本就热爱音乐,而杨玉环在音律方面的天赋更是与他相得益彰。他们常常在宫中的乐坊里,与乐师们一同探讨音律的奥秘。杨玉环亲自弹奏琵琶,那清脆悦耳的音符从她的指尖流淌而出,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李隆基的心田。李隆基则击鼓相和,他们的配合默契无间,仿佛心有灵犀。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大唐的音乐与舞蹈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宫廷内外,处处都弥漫着音乐与舞蹈的气息,人们沉浸在这艺术的盛宴之中,而这一切都源于他们之间深厚的爱情。

然而,爱情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随着杨玉环的得宠,她的家族也随之飞黄腾达。杨国忠凭借着杨贵妃的关系,在朝堂之上权势滔天,他的专横跋扈引起了众多朝臣的不满与怨恨。而安禄山,这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也对杨国忠的权势心生嫉妒与忌惮。在宫廷与朝堂的权力斗争暗流涌动之中,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如潮水般汹涌南下,大唐的盛世繁华瞬间被战火所吞噬。唐玄宗李隆基带着杨玉环及一众皇室成员仓皇出逃。在逃亡的途中,他们历经磨难。沿途的百姓们流离失所,饿殍遍野,那凄惨的景象让杨玉环心中充满了悲悯与痛苦。而随行的士兵们也对杨国忠的误国行为心怀怨恨,他们将这一切的罪责都归咎于杨贵妃。在马嵬坡,一场兵变突如其来。士兵们要求处死杨国忠,以平民愤。李隆基无奈之下,只得应允。但士兵们仍不肯罢休,他们认为杨贵妃是红颜祸水,若不除之,大唐将永无宁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隆基站在马嵬坡上,望着眼前愤怒的士兵和惊恐万分的杨玉环,心中痛苦万分。他深知自己身为天子,却无法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杨玉环泪流满面,她知道自己的命运即将走到尽头。她望着李隆基,眼中满是不舍与深情,她轻轻地说:“陛下,此生能与您相爱,玉环无悔。只愿陛下保重龙体,莫要为妾悲伤。”李隆基紧紧握着她的手,泪水夺眶而出,他哽咽着说:“爱妃,是朕对不起你。若有来生,朕定与你再续前缘。”最终,她那美丽的身影在马嵬坡上渐渐倒下,如同一片凋零的花瓣,随风飘落……

自此,曾经如日中天的大唐盛世,仿若一座巍峨耸立的大厦,在瞬间失去了根基与支柱,轰然倾颓。长达八年的天下大乱,如同一头凶猛的巨兽,无情地吞噬着这片土地上的一切。战火纷飞之处,生灵涂炭,百姓们流离失所,哀鸿遍野。曾经繁华的都市沦为废墟,肥沃的田野荒芜废弃,那惨不忍睹的景象,令人痛心疾首。

在这场浩劫之中,始作俑者唐玄宗李隆基难辞其咎,他的昏庸与放纵,亲手将大唐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而杨贵妃恃宠而骄,杨国忠专权误国,李林甫口蜜腹剑,安禄山与史思明狼子野心、蓄意谋反,这一帮人亦如一群贪婪的蛀虫,共同蛀蚀着大唐的根基,对这场悲剧负有不可推卸的次要责任。

这场战乱,恰似一场可怕至极的风暴,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了整个大唐帝国。曾经的繁华昌盛,那些歌舞升平、车水马龙的盛景,如同绚烂多彩却又脆弱无比的梦幻泡影,在风暴的肆虐下,消散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片荒芜与破败,以及无尽的叹息与惨痛的教训。后世之人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无不被那盛极而衰的急剧转变所震撼,为大唐帝国的悲惨命运而扼腕叹息。而作者目睹这一切历史的沧桑巨变,更是悲痛万分,仿若一颗炽热的心被重重地撕裂,那哀伤与惆怅如汹涌的潮水,在心中久久难以平息,只能将这无尽的悲叹融入笔端,化作对历史的深沉缅怀与深刻反思。

且看五代时期,契丹直这支军队在历史的漩涡中起伏。契丹人在当时的局势下,逐渐成为各方势力拉拢与利用的对象。他们的骑兵力量,以其机动性和战斗力,在战场上有着独特的地位。而契丹直这支由契丹人组成的部队,或在某些势力的庇护下得以生存发展,或在战争的硝烟中历经磨难。他们在五代的纷争中,虽有过一时的辉煌,却也难以逃脱历史的摆布,随着局势的变幻,其命运也如风中残烛,飘摇不定。金国的忠孝军,同样有着特殊的历史境遇。在金国与周边势力的对抗中,忠孝军应运而生。它吸纳了众多来自不同民族与背景的士兵,其中不乏对金国忠心耿耿却又在复杂局势中挣扎求存之人。这些士兵们怀着对家国的忠诚与对荣耀的渴望,投身于忠孝军。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试图以自己的力量为金国撑起一片安宁的天空。然而,金国的国运兴衰起伏,内有政治斗争的倾轧,外有蒙古铁骑等强敌的威胁。忠孝军虽拼死作战,却难以抵挡那如潮水般涌来的困境。在一场场惨烈的战役中,他们目睹着战友的倒下,国土的沦陷,自身也在历史的巨轮下被不断挤压,最终或消散于战火之中,或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徒留一段可歌可泣却又充满悲怆的故事让人叹息。

南宋的通事军则活跃于南宋与北方政权的交界地带。通事军的成员多为熟悉北方语言与风俗之人,他们凭借着这一独特优势,在情报收集、外交沟通以及军事作战中都发挥着特殊作用。南宋朝廷期望借助通事军来抵御北方的入侵,在一些关键战役中,通事军也曾有过英勇表现。他们穿梭于敌军后方,传递着重要情报,或在战场上与敌军短兵相接,以巧取胜。但南宋整体国力的衰弱以及军事战略上的局限性,使得通事军的努力往往难以改变大局。随着南宋局势的愈发危急,通事军也在风雨飘摇中逐渐失去了方向,他们的命运与南宋的国运紧密相连,最终一同走向了那不可避免的衰落。

大唐盛世的崩塌,犹如一场惊心动魄的历史悲剧,而安史之乱则是这场悲剧的核心转折点。在那之前,唐朝以其广袤的疆域、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而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长安,这座宏伟的都城,是当时世界的中心,各国的商队、使者、学者纷至沓来,带来了异域的珍宝、文化与思想,又将唐朝的威名与风采传播至远方。宫廷之中,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那华美的宫殿、盛大的宴会、精妙的乐舞,仿佛是盛世的最美画卷。然而,在这繁华的表象之下,却隐藏着诸多危机。藩镇势力的坐大,犹如一颗颗隐藏在暗处的毒瘤,逐渐侵蚀着大唐的根基。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而唐玄宗后期的昏庸统治,使得朝廷政治腐败,奸佞当道,忠臣良将或被排挤,或被打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安禄山,这个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野心家,看到了唐朝的内部虚弱。他长期在北方边境拥兵自重,暗中积蓄力量,勾结党羽,终于在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叛军一路势如破竹,迅速攻占了大片北方领土。河北、河南等地纷纷沦陷,百姓们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地方官员有的望风而降,有的拼死抵抗却因力量悬殊而失败。唐朝的军队在初期被打得措手不及,节节败退。

唐玄宗在得知安禄山叛乱的消息后,惊慌失措。他急忙调兵遣将,却发现可用之兵有限,且军队战斗力参差不齐。在逃亡途中,他不仅失去了心爱的杨贵妃,也失去了往日的权威与尊严。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他试图重整旗鼓,组织力量对抗叛军。各地的勤王之师陆续赶来,其中不乏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他们率领军队与叛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在战争过程中,双方互有胜负。叛军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又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后来也死于其子史朝义之手。这一系列的内乱削弱了叛军的力量。而唐朝方面,在经历了诸多挫折与磨难后,逐渐稳住了阵脚,开始组织大规模的反攻。

终于,在长达八年的战争后,安史之乱被平定。但这场战争给唐朝带来的创伤却是难以愈合的。中原地区人口锐减,经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大量的农田荒废,城市破败不堪,商业活动陷入停滞。曾经辉煌的文化艺术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战火中消失。唐朝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藩镇割据的局面更加严重,中央政府的权威一落千丈。各地藩镇拥兵自重,自行其是,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朝廷为了安抚藩镇,不得不采取姑息迁就的政策,这进一步加剧了唐朝的危机。

在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虽然仍有一些有识之士试图进行改革,恢复大唐的昔日荣光,但都因种种原因而未能成功。唐朝在衰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走向了灭亡。这一段历史,不仅是唐朝的兴衰史,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教训,它警示着后人,一个国家在繁荣昌盛之时,不能忽视内部的矛盾与危机,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政治治理、经济调控和军事建设,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大唐天宝年间,盛世的荣光逐渐被阴云笼罩。吐蕃,这个长期觊觎大唐疆土的边疆势力,趁大唐陷入内乱之际,迅速将战略重心转移至川西地区。德钦、稻城、金沙江、兴龙沿线,六十万吐蕃大军如汹涌的潮水般集结,营帐绵延不绝,仿若一片黑色的海洋,其吞天噬地的野心昭然若揭,妄图趁此良机一举攻占大唐的大片土地。他们与南诏相互勾结,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向南,可与南诏合兵,增强兵力;向北,则能直逼成都,捉拿玄宗;向东,川中平原那大唐的粮仓便会落入其手,如此一来,大唐的根基将遭受重创,局势岌岌可危。

彼时的大唐,在经历了南诏之战与安史之乱的双重重创后,已然元气大伤,尽显疲态。剑南镇的兵马在南诏的连年征战中伤亡惨重,尚未有喘息恢复之机;陇西等镇的马兵又被调往内地平叛,西北、西南的兵力空虚至极,犹如被抽空了的口袋,仅剩下一层脆弱的外壳,难以抵挡外敌的侵袭。

江浩然,这位身处南诏边境的将领,听闻安史之乱的消息,仿若被一道晴天霹雳击中,呆立在营帐之中,周围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他的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玄宗安危的深切担忧,又有对自己未能在京城阻止这场叛乱的深深自责。“若我能在陛下身边,何至于此?”他在心中痛苦地呐喊着,那声音在寂静的营帐中回荡,充满了无尽的悔恨与不甘。营帐外,狂风呼啸而过,似在为大唐的命运而哀嚎悲鸣。远处的山峦在阴霾的笼罩下显得格外压抑,仿佛也感受到了这沉重的危机,默默地见证着历史的风云变幻。

江浩然深知自己手中的兵力是大唐最后的希望之一。他陈兵五万于南诏边境,八万于吐蕃边境,犹如两尊威严的守护神,死死地盯着敌人的一举一动,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每日亲自巡视军营,目光如炬,仔细检查士兵的训练情况。士兵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喊杀声震耳欲聋,那训练的场景充满了紧张与肃杀之气。江浩然看着他们,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带领他们守护大唐。他对士兵们的伙食格外关注,因为他深知,只有让士兵们吃饱,才能有战斗力。当他发现有克扣军粮的行为时,他的眼中燃烧起愤怒的火焰,那是对这种损害大唐根基行为的零容忍。他下令将贪污军粮之人绑在点将台的柱子上,士兵们虽然心中不忍,但也明白统帅的苦心,他们手持利刃,一步一步走向那个罪人,每一刀下去,都仿佛是在斩断大唐的毒瘤。从此,军中再无敢克扣军粮之人,士兵们对江浩然更是死心塌地,他们深知,只有跟着这样的统帅,才能在这乱世中生存,才能保卫大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面对吐蕃十五万骑兵的冲锋时,江浩然冷静如冰。他站在阵前,望着那如排山倒海般涌来的敌军骑兵,心中却在快速思索着应对之策。吐蕃的战马嘶鸣着,马蹄扬起阵阵尘土,那声音如同雷鸣,震得大地都在颤抖。江浩然的军队严阵以待,士兵们握紧手中的武器,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无畏。江浩然深知,吐蕃骑兵以勇猛着称,正面硬拼难以取胜,唯有智取。他苦思冥想,日夜钻研,终于在一次与将领们的饮酒聚会中,灵感突发,想出了一套“双刃勾蹄战法”。此战法如同一张精心编织的罗网,专等吐蕃骑兵前来送死。

在华清宫那雕梁画栋的宫殿之中,气氛本就因着大唐局势的微妙而略显凝重。小夷蝉似是全然不知这凝重从何而来,她灵动的眼眸只盯着小乔儿手中的酒杯,那酒杯在烛光的映照下,酒液波光粼粼,宛如盛着一泓诱人的秋水。说时迟那时快,小夷蝉如一只敏捷的小雀儿,猛地从小乔儿手中夺过酒杯,清脆的童声在殿内响起:“义阿婆,蝉儿和爹爹要去远方了,敬义阿婆一杯酒,祝义阿婆永远是蝉儿的义阿婆。”她的话语天真无邪,却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众人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杨贵妃坐在一旁,那精致的妆容也掩不住她眼中的一丝落寞与忧愁。她对大唐如今的危局虽只是隐隐约约有所察觉,可这小夷蝉的话语,却似不祥的谶语,让她心中涌起一股酸涩,那感觉直逼咽喉,却欲哭无泪。她强颜欢笑,轻声说道:“乖,蝉儿,阿婆永远都是蝉儿的阿婆。”

小夷蝉好奇地将酒杯凑近唇边,伸出粉嫩的小舌头轻轻一舔那酒液。刹那间,辛辣之感如汹涌的潮水般在她口腔中泛滥开来,她的小脸瞬间涨得通红,小嘴张得大大的,舌尖伸出,哇哇大哭起来,那哭声嘹亮而委屈:“大娘辣辣辣,呜呜呜。”小乔儿心疼不已,急忙拿过毛巾,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小夷蝉的舌头,那动作轻柔得仿佛在对待世间最珍贵的宝物。杨贵妃也赶忙吩咐侍女取盐来,待盐取来后,她亲手将盐涂在小夷蝉的舌头上。不一会儿,小夷蝉的哭声渐渐止住,只余下抽抽噎噎的几声轻泣。

一旁的胡姬看到这一幕,却毫无怜惜之情,反而哈哈大笑起来,她的笑声在宫殿中回荡,似银铃碰撞,却又带着几分肆意:“谁叫你不学好,尝酒的。”她那模样,好似小夷蝉并非她亲生一般。小乔儿本就心中有气,见她这般模样,顿时怒火中烧,她柳眉倒竖,美目圆睁,呵斥道:“你怎么这样对孩子,她才几岁?你一天到晚疯疯癫癫,不理不问孩子死活,你从哪里捡回来的?胡人就是茹毛饮血的出身,没了一点人性。”这一番话如锋利的刀刃,直直刺向胡姬。

胡姬一听,也急了,她双颊涨红,像一只被激怒的母兽,反驳道:“都怪你把孩子惯成这样,小孩子不学好,这酒能尝吗?这长大后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杨花水性呢。”她越说越离谱,言辞如脱缰的野马,肆意狂奔。

江浩然本在一旁看着皇帝满脸烦闷,正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安慰几句。这三个女子这么一闹,他心中也添了几分烦乱,不禁皱起眉头,提高了声音说道:“好了,你们还有没有规矩,有没有把皇上和娘娘放在眼里了,如此放肆!”他的声音低沉而威严,仿若洪钟,在殿内嗡嗡作响。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多年,却也从未见过江浩然这般发火。他赶忙打圆场,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摆了摆手说道:“江爱卿,无妨,无妨,都是一家人,孩子童心未泯,甚是可爱。”杨贵妃也在一旁附和:“就是,就是。”

皇帝看着小夷蝉,眼中满是慈爱,伸出双手,轻声说道:“小夷蝉,来,义阿公抱抱。”小夷蝉却只是撅着小嘴,奶声奶气地拒绝道:“不,我要爹爹抱抱。”小乔儿趁着这台阶,顺势将小夷蝉送到江浩然的怀里。小夷蝉一入江浩然的怀中,便如一只乖巧的小猫,双手紧紧搂住江浩然的脖子,死活不放,小嘴在他脸上左亲右亲,好似即将面临生死离别。江浩然心中一阵绞痛,那感觉如千万根细密的针在轻轻刺着,又酸又痛。他想起自己平日忙于国事,对女儿的陪伴实在太少,疏忽了与女儿的亲近。看着女儿那童真无邪的小脸,他满心愧疚,在小夷蝉的小嘴上轻轻亲了几下。小夷蝉感受到爹爹的爱意,开心得在他怀中蹦了几下,咯咯笑道:“爹爹,蝉儿爱爹爹,爹爹不要抛下蝉儿和大娘。”

唐玄宗李隆基听到这话,不禁哈哈笑了起来,那笑声在宫殿中回荡,似是想驱散这凝重的气氛。杨贵妃听了,心中却愈发难过,那难过如藤蔓般在心底缠绕生长。而胡姬听了这话,心中却涌起一股别样的情绪,她暗自思忖:这小蹄子竟然不说抛下亲娘,你要长大了还认我这个亲娘吗?看我回去怎么教训你!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恼怒与不甘,可看着小夷蝉那可爱模样,却又无奈地叹了口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此时的华清宫,在这看似平常却又暗潮涌动的一幕之后,仿佛被一层无形的薄纱所笼罩。宫殿外的庭院中,落叶在秋风中瑟瑟飘零,似是在诉说着这大唐盛世背后隐藏的忧愁与不安。江浩然抱着小夷蝉,心中默默思索着大唐的未来,他深知眼前的平静或许只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宁静。而杨贵妃望着那摇曳的烛火,思绪飘远,她想起了往昔的繁华盛景,又担忧着即将到来的未知命运。胡姬则在一旁,虽仍带着几分气性,却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洒脱,只是偶尔看向小夷蝉的眼神中,仍带着一丝复杂的情感。小乔儿守在一旁,她目光坚定地看着江浩然父女,仿佛只要她在,便能为他们抵挡一切风雨。唐玄宗坐在高位之上,看似镇定自若,可那微微皱起的眉头却泄露了他内心的忧虑。这小小的宫殿一角,恰似大唐的一个缩影,每个人都在这历史的洪流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而他们的命运,也如同这风中残烛般的大唐,飘摇不定,充满了未知与变数。

在这之后的日子里,江浩然愈发珍惜与小夷蝉相处的时光。他会在处理完朝政的闲暇之余,带着小夷蝉漫步于御花园中。御花园里繁花似锦,春日里桃花夭夭,似天边的云霞飘落人间;夏日里荷花亭亭玉立,如娇羞的少女在水中央轻舞;秋日里菊花傲霜,仿若隐逸的高士在秋风中独守高洁;冬日里梅花凌寒绽放,恰似坚韧的勇士在冰雪中坚守信念。江浩然会指着这些花朵,耐心地给小夷蝉讲述它们的名字与习性,小夷蝉则睁着大眼睛,好奇地听着,不时提出一些天真的问题,父女俩的欢声笑语在御花园中回荡。

而杨贵妃,也时常召小夷蝉到自己宫中。她会命宫女为小夷蝉穿上精美的服饰,那服饰上绣着精美的图案,或是龙凤呈祥,或是花鸟鱼虫,一针一线皆蕴含着无尽的匠心。然后,她会与小夷蝉一同品茶。那茶是从遥远的南方运来的贡茶,茶叶在滚烫的水中舒展,散发出袅袅清香。杨贵妃会优雅地示范给小夷蝉如何品茶,小夷蝉学着她的样子,轻轻抿一口茶,虽然不懂其中滋味,却也装模作样地点点头,那模样逗得杨贵妃忍俊不禁。

胡姬呢,虽然嘴上说要教训小夷蝉,可当看到小夷蝉那可爱的模样时,心中的气早已消了大半。她会带着小夷蝉在宫殿的角落玩耍,教小夷蝉一些胡人的舞蹈与音乐。小夷蝉跟着她的节奏,扭动着小身子,虽然动作略显笨拙,却充满了童真童趣。胡姬看着小夷蝉,眼中满是宠溺,那曾经的恼怒早已烟消云散。

小乔儿始终陪伴在江浩然身边,她默默地操持着家中的一切事务,让江浩然无后顾之忧。她看着江浩然与小夷蝉感情日益深厚,心中也满是欣慰。在这大唐的宫廷之中,尽管危机四伏,但在这小小的一方天地里,却也有着别样的温情与宁静,仿佛是乱世中的一片世外桃源,让人们暂时忘却了外界的纷扰与不安。然而,这平静终究只是表象,大唐的命运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斩断这短暂的安宁。

喜欢屈尊归来请大家收藏:()屈尊归来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人在星铁,但是寰宇蝗灾  媚心难舍  修仙反派系统  神奇宝贝之暗火双通  魂穿灾星,看我如何发家致富  穿越大唐,开局搬空国公府!  小师弟明明超强,却过分低调  四合院:娶了秦淮茹后我渣了  书穿末世我只想囤货  一体双魂,但我是最强那一个  录笔无三  一人之下:吃货无敌鲶鱼王  综漫:沢田家的弟弟君  中年悸动:彼岸生花  下庄生活  斩神:我秃了,也强了!  重返1999倾听雨声,弥补遗憾  时光迷城:寻找史前文明  和毓  扛着锄头带着啊黄勇闯修仙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