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鸿小说网

京鸿小说网>演讲辩论的技巧 > 第23部分(第1页)

第23部分(第1页)

貌堂堂,却连基本的事理都不通晓:见红颜便趋之若鹜,逢凡容便避之不及。

我看,真正不配的恰恰是这种男青年。

这篇讲话,确实是入情入理,对比恰当。仔细分析,便知它隐含了一个

巧妙的词语换位:①一些姑娘品德高尚,只是相貌平凡罢了。②少数男青年

相貌堂堂,却恰恰缺少品德。两相映衬,有力地抵制了重貌轻德的行为。

由此看来,运用换位式结构确实可以简捷便当地叙述问题,说明事理,

相反相承是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不仅不同事物间往往呈此种联系

形式,而且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也往往具有这种联系形式。一位意大利

音乐家在谈到自己的成长过程时,就曾以换位式结构来划分自己的思想经

历,他说:当我18 岁时,我认为自己是个伟大的作曲家,也总是谈“我”。

当我25 岁时,我就谈“我和莫扎特”。当我40 岁时,我已经谈“莫扎特和

我”了。可以说,换位式结构与辩证法存在着某种“同构”关系,当我们找

到了恰当的换位式结构,就可以全面、辩证地阐明许多事理,揭示许多事物

的发展规律。除此而外,换位式结构还能以其音响的回环往复和流转自如,

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彭京宜)

演说中的客套话

客套话,是演说中相当普遍的言语现象。平心而论,这是一种令人讨厌

的客观存在。既是“客观存在”,就有其产生的必然性;既是“讨厌”的,

就有其被克服的理由。所以,对其全面分析一下是必要的。

客套话的特点

谦恭性。“听众是上帝”,这并非夸张。为了表示尊重听众,表示礼节

和谦虚,演说者往往就要借助现成的客套话:“我水平不高,研究不够,恐

怕讲不好。”诸如此类的客套话,表面上看是随口而出,是习惯用语,实际

上起着表达讲者谦恭愿望的作用。

首尾性。从位置关系上看,客套话具有首尾性的特点。事实表明,使用

最频繁的还是在演说开头和结尾两处。有些人上台就说:“同志们,对这个

问题,我实在没有研究,大会主席一再邀请,只好硬着头皮简单讲一讲。”

结束时,也要来个“我讲得不好,请大家批评指正。”

同调性。从客套话本身内容来看,它具有同调性特点。客套话没有独特

的内容和语言,往往是千篇一律,张三这样讲,李四也这样说;彼时如此讲,

此时也如此讲,可谓“天涯海角,畅通无阻”,即使字句不同,但基调和内

容毫无二致。

多余性。从它与演讲正式内容的关系看,客套话有多余性的特点。客套

话表面看来似乎是构成演说的一部分,然而其实质跟演说内容毫无关系,只

不过是一堆多余的废话。

虚伪性。有的人说一通客套话,确实是出于谦虚和礼貌。但许多人的客

套话并非真心实意,其客套话的背后总是藏着某种不良动机和目的,有的是

自觉或不自觉地愚弄和欺骗着听众。如有人说“我没有什么可讲的,我没有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亮剑精神  三楚雄风 --汉王陈友谅  草包英雄  江泽民  民国演义  羽翼华夏  霜痕蛾迹  无痕水  揭秘地产大腕们的发家史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天真做人,世故做事  一个人的朝圣  恐惧无爱:中国另类孩子教育报告  生活要懂点博弈学 作 者: 王宇  奸的好人2+财色战场(完整版)  上门姐夫楚天舒乔诗媛全文在线阅读  浙商  羊皮卷智慧全书  东北黑旋风  丛林战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