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幽默诙谐的印象。
常用的“避而巧答”有三种情况:
一、“扩大范围”的避而巧答。
六十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出席在印度总统府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一
位妇女新闻社的记者向他提问:“总理阁下,你作为一个六十二岁的人看来
气色异常好,你如何注意自己的健康?是否经常运动?或者有特别的饮
食?”
应该说,这位记者的提问很具体,尤其是“是否有特别饮食”更为棘手,
面对难题,周总理反应机警,从容不迫,他避开对方在“运动”或“饮食”
具体细节上的提问,而代之以更为宽泛抽象的内容作答,他说:
“谢谢你。我是一个东方人,我是按东方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的。”
由于周总理使用了这种“扩大范围”的避而巧答,使语言含蓄模糊,因
而答话也变得既非常礼貌得体,又不失风趣幽默。诸如此类情况,在一些外
交场合尤为多见。有人甚至曾把某些“扩大范围”的避而巧答戏称为“伟大
的废话”。其实,善于说“废话”,有时也确是外交人员在某种情境下所必
需具备的一种本领。
二、“转移目标”的避而巧答。
苏联电影《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军兵临城下,苏联最高统帅部召开紧
急会议,一位政治局委员提请斯大林同志随机关、工厂撤离莫斯科,以保证
斯大林的安全,这时,斯大林回答说:“这个问题我要和斯大林同志本人商
量一下。”说着便转身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明明自己就是斯大林,却还要说“要和斯大林同志本人商量”,很显然,
斯大林不愿撤离莫斯科,他是有意回避这个问题,故而在此使用了“转移目
标”的避而巧答法。
在“转移目标”的避而巧答中,这“目标”不能随意乱“转移”,而应
该和所提问题之间有某种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使回答体现出一个“巧”字来。
如小幽默:
学生:请问一只老鼠的寿命有多长?
教授,哦,这要取决于猫了。
在此,教授避开了学生的提问,把目标转移到“猫”上去了,而“猫”
与“老鼠”之间是有一种微妙的关系的。
三、“众所皆知”的避而巧答。
王蒙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名外国记者问他:“请问五十年代的五蒙
与八十年代的王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这个问题时间跨度大,三言两语一时很难概述清楚。王蒙答道:“五十
年代我叫王蒙,八十年代我还叫王蒙,这是相同处;不相同的是,五十年代
的王蒙二十来岁,而八十年代的王蒙五十多岁。”
王蒙的作答显然是在用“众所周知”的话语来回避记者的潜在用意,从
结构上和信息量角度来看都全属冗余,但它却颇能体现作家的机智和幽默,
引起人们欢悦的情绪,无怪乎在场记者对王蒙的妙语备加称赞。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恐惧无爱:中国另类孩子教育报告 揭秘地产大腕们的发家史 霜痕蛾迹 草包英雄 奸的好人2+财色战场(完整版) 生活要懂点博弈学 作 者: 王宇 江泽民 羽翼华夏 三楚雄风 --汉王陈友谅 民国演义 天真做人,世故做事 上门姐夫楚天舒乔诗媛全文在线阅读 无痕水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亮剑精神 东北黑旋风 羊皮卷智慧全书 一个人的朝圣 丛林战争 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