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揭露老头原来所说的假话,即“我问过你,那小伙子走到大树跟前没有,
你是怎样回答的?”、“我问你那小伙子往回走没有,你又如何回答的?”、
“你马上告诉我小伙子往回走了,对吗?”、“如果没有到大树下拿过小伙
子的钱,怎么能知道大树和这里的距离?”迫使老头入了圈套。
论辩中,当正面途径艰深曲折、难以畅行时,使用这种“连珠问”往往
可收到奇兵捷径之效。在具体运用“连珠问”时,还必须注意:
一、要问出实质。只有抓住对方实质性问题进行发问,才能击中要害,
才能使对方无力还击,使反驳具有强大的力量。比如,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和
欧提德谟斯有这么一段对话:
欧:请问苏格拉底,什么是善行?
苏:盗窃、欺骗,这两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欧:是恶行。
苏:欺骗敌人是恶行吗?
欧: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不是敌人。
苏: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如果你的朋友打算自杀,你盗窃了
他准备用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
欧:是善行。
苏:你说对朋友欺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事统帅为了鼓舞士气,
对士兵说:“援兵就要到来。但实际上并没有援兵。你说,这是欺骗是恶行
吗?
欧:这是善行。
这段对话的哲学宗旨,是阐明具体的善是多变不止的,只有一般的善才
是可靠的这一唯心主义思想。苏格拉底的一系列发问,始终围绕着这个哲学
宗旨,从而,使欧提德谟斯无言以对。
二、要诱惑发问。“连珠问”之妙,还在于不动声色,在于对方不知不
觉地进入你设计的圈套,通过旁敲侧击地发问,使对方自我否定原来荒谬的
思想。比如,中国古代有一个叫陈相的人,奉行其老师许行的观点,主张贤
者应与百姓一同劳动,不脱离一切直接的生产过程。这种观点,孟子并不直
接反驳,而是侧面攻击,层层发问:
问:许子一定自己种庄稼才吃饭吗?
答:对。
问:许子一定自己织布才穿衣吗?
答:不。
问:许子戴帽子吗?
答:戴。
问:戴什么帽子?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生活要懂点博弈学 作 者: 王宇 恐惧无爱:中国另类孩子教育报告 奸的好人2+财色战场(完整版) 江泽民 浙商 天真做人,世故做事 无痕水 丛林战争 东北黑旋风 一个人的朝圣 草包英雄 羊皮卷智慧全书 民国演义 上门姐夫楚天舒乔诗媛全文在线阅读 三楚雄风 --汉王陈友谅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羽翼华夏 揭秘地产大腕们的发家史 霜痕蛾迹 亮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