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
现在看来,捷克式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
他的装弹量过小
二十发直弹夹对于机枪来说显然过小。二十发的装弹量就意味着,即使是二三发短点射,七八次点射就会射光弹夹,而更换时候必然造成火力的中断。在激烈得战斗中,作为主力支柱得机枪火力是不能中断得。即使必须中断,中断时间也要越短越好。
客观来说,当时各国主力的轻机枪装弹量也并不大。美国的伯朗宁是二十发的装弹,德国伞兵的FG42也是二十发,苏联的转盘枪虽然是四十七发装弹,但是枪的重量要重的多,不利用机动作战。
轻机枪的设计思路也并不是长期持续射击,而是通过短点射和长点射来杀伤敌人有生力量,或者对敌人轻机枪进行压制。
至于持续不断的射击,或者对集团敌军进行火力压制都是重机枪的事情(水冷式重机枪可以持续射击数小时)。
装弹量小在当时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由于捷克式更换弹夹过于频繁,造成火力的中断次数显然过高。有经验的老兵往往会乘机冲锋用手榴弹等武器打掉机枪。针对这点,有经验的机枪射手经常在还有三四发子弹时,突然更换弹夹,让日军无法估计更换弹夹的时间。
不过作为机枪来说,装弹量自然是越大越好,英军后期根据捷克式改进的布伦机枪就采用了三十发弯弹夹供弹,火力的持续性强了很多。当然,代价是整枪重量大了很多。
采用上方装弹
主要是影响了射手的视线,我使用过捷克式的改进型布伦机枪。
其瞄准装置不同于一般的枪械,而是斜出枪体的瞄准方式。
虽然并不影响射击的精确性,但是终究影响了射手的视线。
对于机枪手来说,射击视线是非常重要得,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射击得范围。
实战中,机枪的主要威胁除了迫击炮和掷弹筒以外,主要就是对手机枪的压制和隐藏的狙击手。
良好的视线对于轻机枪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国的使用
自从中国二十年代开始购买和仿制捷克式以后,捷克式很快成为从中央军到各派军阀的制式装备,中国步兵班中的捷克式都是绝对的火力支柱。
国军的甲种师,一个师一般装备捷克式274挺,平均每团60多挺。
而精锐部队,比如中央军部队德械88师,张自忠将军的老虎师三十八师,他们的编制是一连三排九班,一个班一挺轻机枪。一个整编师装备近700挺捷克式,不过这样的部队在国军中屈指可数。
一般来说,地方杂牌军一个排甚至一个连才有一挺捷克式。
而八路军一般配置还要更差一些。
如此大量得装备并不是偶然的。
大家都知道,中国除了自身军工实力极差以外(只能勉强造一些老式步枪和手榴弹),由于军阀混战,还受到西方世界长期的军事制裁和禁运(1919年美国为推动和平解决中国内战,故倡议对中国武器与军火禁运,自1919年开始直至1929年长达十年之久)。
二战期间的普遍观点是,只有多人操纵的武器才是基层步兵火力的支柱,所谓多人操纵的武器就是重机枪或者通用机枪。
这些机枪使用数百发的弹链或者近百发的弹箱供弹,加上多使用水冷或者气冷,一般可以持续射击数个小时。在一战中,重机枪有过一天击毙数万人的记录(索姆河)。在非洲,殖民地几十个警察,使用二挺重机枪击毙了三千祖鲁土著武士。火力支柱可见一斑。
而对于中国来说,重机枪是极少的。
当时国军主力师每师平均兵员九千六百人,步枪二千多支,子弹每人二十发,轻重机枪只有六十挺,其中重机枪一般只有不到五挺(一个重机枪连)。
如果是杂牌师或者新编师,甚至连一挺重机枪也没有。
由于武器禁运,步枪手枪这些可以通过奸商走私,重机枪火炮之类国外小的兵工厂无法生产,而大的兵工厂考虑到国际公约,是不会参与走私的。
如果自己制造,当时的中国可以勉强产生一些步枪和手枪,而对于重机枪等武器的生产,中国的军工企业是无能为力的。现代作战不同于一战以前,单靠步枪和少量自动手枪形成的火力是根本无法满足实战的需要的。
至于重机枪的机构复杂,与其说是枪,不如说是一台精密的机器,中国落后的工业是无力大量仿造的。
捷克式轻机枪一诞生,立即就被目光敏锐的中国人发现。捷克式的可靠性极强,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也可以从容使用。加上只要及时更换枪管,可以保持射击的连续性,几乎可以作为重机枪使用。
而它的价格较低(比重机枪低多了),仿制比较容易,弹药又可以通用,可以大量生产,有效的弥补了中国军队对火力的极端需求。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都市人情感诊所:不快乐的人是笨猪 游戏之三国志 茅侃侃侃职场 民国背影:政学两界人和事 作者: 张耀杰 秋潮(校园1v1) 实战成就实效 丑陋的韩国人 我怎么成了死对头的遗孀 重生之大宋教书先生 天下大乱 快乐女孩成长笔记 高考状元学习法 李肯的大学生活 作者:知更草 有事没事找点乐儿:快乐是自找的 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不一样的人生 帝国阉宦简史 我是迭戈 我不是王妃 神医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