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唯物主义者,先有存在然后才有意识。将来类似这样的实践情况还会多得很。我想只有这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们才能够改变我们过去一些消极的东西,同时发扬我们积极的东西。我再着重说一句:我们要拿来的是第三个层次里的东西,属于心的东西。我们要改变我们的一些心理素质、价值观念、思想方法,等等。但这绝不是什么&ldo;全盘西化&rdo;。这只是以我为主,把对我们有用的东西&ldo;拿来&rdo;,无用的糟粕坚决拒绝。&ldo;全盘西化&rdo;,理论上讲不通,事实上办不到。
同志们,我讲的话是一家言,放言高论,跟同志们不讲假话,可能有不正确的地方,我自己当然认为正确,请同志们讨论。谢谢大家。
(本文是作者1986年10月在民盟中央举办的&ldo;多学科学术讲座&rdo;上的演讲;1987年3月修改后收入上海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战略问题》一书。)
第20章漫谈文学作品的阶级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最近翻看宋人笔记,发现一条内容基本相同只是稍有改变的笔记,竟出现在八本书中。我现在从宋赵与时的《宾退录》卷九中把这条笔记抄在下面: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条笔记始作俑者是谁,我想,我们不必去深究。既然它出现在几本书中,可见它触到了一些人的灵魂,引起了共鸣。我们今天读了,仍然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共鸣。至少是我自己,还有我认识的一些朋友,读了《出师表》、《陈情表》和《祭十二郎文》,确有想堕泪之意。这几篇古典文学作品确实触碰到了我们内心中的某一些地方,震撼了我们的灵魂,使我们受到感动,得到了&ldo;净化&rdo;。
但是,最近四五十年以来,我们的唯物主义文艺理论告诉我们:文学作品是有阶级性的,是有时代性的,是有民族性的。《红楼梦》中贾府上的焦大不会喜欢林妹妹,事实昭著,不容否认。这一套唯物主义文艺理论,有其正确之处,也不容否认。
连不可能是历史唯物主义者的清代诗人赵瓯北也高唱:&ldo;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rdo;可是中国文学的发展却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赵瓯北的论点。李杜文章到了现代,经过了不是数百年,而是一千多年,仍然很&ldo;新鲜&rdo;。像李白、杜甫,中国还有一些诗人和散文家,诸葛亮、李密和韩愈就属于这一些人。外国也有一些作家和作品,可以归入这个范畴。
这些作家和作品的阶级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哪里去了呢?我个人觉得,倒是马克思主义的老祖宗马克思敢于说:希腊神话有永恒的魅力。
最现成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在承认文学作品的阶级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同时,还承认一个贯通这些性,或者高踞于这些性之上的性:人性。我这种说法或者想法,在文艺理论家眼中,也只能是文艺理论幼儿园的水平。但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谁要提&ldo;人性&rdo;就是&ldo;人性论&rdo;,而&ldo;人性论&rdo;就是&ldo;修正主义&rdo;,离反革命只有一根头发丝的距离了。我们今天托了改革开放的福,敢于把人性提了出来。
我偶然读到宋人的笔记,心有所感,不避幼儿园之讥,写了以上这许多话。
1993年8月22日
第21章中国的民族性
我一向认为,世界上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性。那么,我们中华民族怎样呢?我们中华民族当然不能例外。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勤劳、勇敢、智慧,对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谁也否认不掉的。我自以生为中国人为荣,生为中国人自傲。如果真正有轮回转生的话,我愿生生世世为中国人。
但是一个很大的但是,环视我们四周,当前的社会风气,不能说都是尽如人意的。有的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急功近利,浮躁不安,只问目的,不择手段。大抢大劫,时有发生;小偷小摸,所在皆是。即以宴会一项而论,政府三令五申,禁止浪费;但是令不行,禁不止,哪一个宴会不浪费呢?贿赂虽不能说公行,但变相的花样却繁多隐秘。我很少出门上街;但是,只要出去一次,必然会遇到吵架斗殴的。在公共汽车上,谁碰谁一下,谁踩谁一脚,这是难以避免的事,只须说上一句:对不起!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然而,对不起!谢谢!这样的词儿,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说了,必须在报纸上大力提倡。所有这一切,同我国轰轰烈烈、红红火火的伟大建设工作,都十分矛盾,十分不协调。同我们伟大民族的光荣历史,更是非常不相称。难道说我们这个伟大民族撞着什么客了吗?
鲁迅先生是最热爱中华民族的,他毕生用他那一支不值几文钱的金不换剖析中国的民族性,鞭辟入里,切中肯綮,对自己也决不放过。当你被他刺中要害时,在出了一身冷汗之余,你决不会恨他,而是更加爱他。可是他的努力有什么结果呢?到了今天,已经换了人间,而鲁迅点出的那一点缺点,不但一点也没有收敛,反而有增强之势。
有人说,这是改革开放大潮社会转轨之所致。我看,恐怕不是这个样子。前几年,我偶尔为写《糖史》搜集资料读到了一本19世纪中国驻日本使馆官员写的书,里面讲到这样一件事。这位新到日本的官员说:他来日本已经数月,在街上没有看到一起吵架的。一位老官员莞尔而笑,说:我来日本已经四年,也从来没有看到一起吵架的。我读了以后,不禁感慨万端。不过,我要补充一句:日本人彬彬有礼,不吵架,这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对广大日本人民来说,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对日本那一小撮军国主义侵略分子来说,他们野蛮残暴,嗜血成性,则完全是另一码事了。
不管怎样,中国民族性中这一些缺点,不自改革开放始,也不自建国始,更不自鲁迅时代始,恐怕是古已有之的了。我们素称礼义之邦,素讲伦理道德,素宣扬以夏变夷;然而,其结果却不能不令人失望而且迷惑不解。难道我们真要礼失而求诸野吗?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所面临的而又必须认真反省的问题。
1998年7月16日
第22章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先声明一句:对于&ldo;文化&rdo;含义的理解五花八门。我在这里所说的&ldo;文化&rdo;是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一切优秀的东西。
传统文化代表文化的民族性,现代化代表文化的时代性。二者都是客观存在,是否定不掉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统一,既相反,又相承。历史上所谓现代化,是指当时的&ldo;现代&rdo;,也可以叫做时代化。
所谓现代化或者时代化,必须有一个标准,这就是当时世界上在文化发展方面已经达到的最高水平。既然讲到世界水平,那就不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事情。因此,不管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总是同文化交流分不开的。文化交流是人类历史上以及现在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现代化或者时代化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进行文化交流,大力吸收外来的文化,加以批判接受。对于传统文化,也要批判继承,二者都不能原封不动。原封不动就失去生命活力,人类和任何动物植物失去了生命活力,就不能继续生存。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空间]古穿今之沈嬗 快穿之游戏人生 君问归期未有期 他真的很难惹 圣君身死道殒后 废材狂后,魔君太腹黑 冥婚正娶 攻略高岭之花[无限] 小日子 白说 慕浅若止 高攀 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条“狗” 坏坏表弟 穿成炮灰后我爆红了[穿书] 乌木与晚香玉 因晓故事 双程3之如果 三宝妈咪才是白月光 嫁给大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