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3年,俄国兼并克里米亚半岛(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俄国→兼并克里米亚半岛)
1786年.埃及发生叛乱叛乱被一支奥斯曼军队镇压。
同俄国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第二次战争(1787‐1792年)
1787年,俄国突然挑起战争战争起因于俄国侵犯格鲁吉亚,并要求土耳其承认俄国对格鲁吉亚的保护。土耳其也暗地怂恿克里米亚的鞑靼人起来反抗俄国。奥地利根据秘密同盟,加入俄国一边。门的内哥罗的彼得亲王1788年反叛土耳其。
1788年,土耳其军队在金伯恩被击退苏沃洛夫粉碎了土耳其重新征服克里米亚半岛的企图。
1788年,俄国侵入摩尔达维亚鲁缅采夫占领了楚辛和雅西城,然后前进到海岸,在约翰&iddot;保罗&iddot;琼斯的海战胜利后(参见下文),格列戈里&iddot;波将金亲王夺取了多瑙河口与金伯恩相对的奥恰科夫。他似乎曾下令屠杀被占城市的所有土耳其居民,包括男人、女人和孩子。
1788年6月17日和27日,利曼(第聂伯河河口附近的礁湖)海战指挥俄国黑海舰队的约翰&iddot;保罗&iddot;琼斯以两次果敢的行动击败了哈桑&iddot;埃尔&iddot;加西的土耳其分舰队。与琼斯争夺指挥权的拿骚一西根把第一次战斗的开端弄得很糟,但琼斯的领导扭转了局势,土耳其舰队撤离。第二次战斗给土耳其人带来灾难,他们损失了15艘舰只,死3000人,1600多人被俘。俄国损失1艘巡洋舰,死18人,伤67人。
1788年,在塞尔维亚和特兰西瓦尼亚的作战行动土耳其人击退了约瑟夫二世率领的奥地利军队(参见第十六章→欧洲→德国→奥地利和匈牙利)。
1789年,在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的作战行动俄军从北面,奥军从西面侵入摩尔达维亚。奥军和两支俄军(由波将金亲王和鲁缅采夫伯爵率领)对恢复了活力的土耳其军队的作战都不成功。但苏沃洛夫和萨克斯一科堡所率俄奥联军8月1日在福克沙尼,9月22日在勒姆克粉碎了土军。其后,苏沃洛夫胜利的进军迫使土军退到多瑙河。
1789年,在塞尔维亚的作战行动这时由吉登&iddot;e.冯&iddot;劳登将军指挥的奥军击退了土耳其对波斯尼亚的入侵,然后实施突击,围攻并占领了贝尔格莱德。
1790年7月27日,与奥地利停战(参见第十六章→欧洲→德国→奥地利和匈牙利)。
1790年,希腊发生叛乱这严重阻碍了土耳其在这场战争剩余时间里的作战行动。
1790年12月,攻占伊斯梅尔经长久围攻后,苏沃洛夫占领了多瑙河口的这座要塞。
1791年,《锡斯托瓦和约》(参见第十六章→欧洲→德国→奥地利和匈牙利)与奥地利实现和平。
1791年,和平谈判俄国因普鲁士在波兰的行动而急需和平。
1792年1月9日,《雅西和约》俄国将摩尔达维亚和比萨拉比亚归还土耳其。它保留德涅斯特河东岸所有已征服的领土,包括奥恰科夫港。
1798‐1800年,同法国的战争拿破仑侵入埃及(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法国革命战争→第一次联盟战争)。
波斯(1747‐1800年)
1747‐1750年,争夺王位的斗争纳狄尔沙死后,随着发生了争夺帝国控制权的长时期的三角斗争。这三方是:穆罕默德&iddot;侯赛因,他占据卡斯普人各省;卡利姆汗,他在南部势力强大;阿扎德,他在阿塞拜疆。卡利姆汗最后成功,建立了对波斯无可置疑的控制。
1750‐1779年,卡利姆汗在位在此期间,局势相对稳定,国事繁荣。
1779‐1794年,内战这是能干的太监将军阿加&iddot;穆罕默德对卡利姆汗的继任者的叛乱。
1794‐1797年,阿加&iddot;穆罕默德执政他是个暴君。
1795‐1796年,侵入格鲁吉亚纳狄尔沙死后该民族脱离波斯统治。阿加&iddot;穆罕默德击败格鲁吉亚国王赫拉克留斯,野蛮地将波斯的统治重新强加于格鲁吉亚。
1797年,阿加&iddot;穆罕默德被暗杀
1798年,侵入阿富汗新沙法斯&iddot;阿里受了英国人的挑动。这开始了一系列长期的拉锯战,这些战争使两个亚洲王国都受到削弱。
南亚
阿富汗
艾哈迈德沙在波斯的纳狄尔沙死后(参见第十五章→欧亚大陆&iddot;中东→波斯→纳狄尔卒),控制了波斯的阿富汗各省,建立了杜兰尼王朝。
他的军事行动扩展到中亚大部,包括九次入侵印度。他的征战印度的高潮是在巴尼帕特之战(参见第十六章→南亚→印度→巴尼帕特之战)对数量占优势的马拉地军队的伟大胜利。他死的时候,阿富汗帝国已扩展到波斯东部和奥克苏斯河以南的所有地区,包括稗路支、克什米尔、旁遮普和信德。他的儿子提穆尔沙(1773‐1793年)软弱无能,丢失了信德和其他印度领土,阿富汗对整个帝国的主权逐步分散。提穆尔之子穆拉兹(1793‐1799)在1799年将拉合尔割让给锡克人兰吉特&iddot;辛格(参见第十七章→南亚→印度→兰吉特&iddot;辛格的兴起)。同时,与波斯长期的战争1798年开始了(参见第十六章→欧亚大陆&iddot;中东→波斯→侵入阿富汗斯坦)。
印度
当这一时期开始的时候,有四个欧洲国家正为他们自己的目的勒索印度。荷兰逐渐减弱的盘剥终于在1759年消除了,葡萄牙的影响限于它的属地果阿、第乌和达曼。只有英国和法国在莫卧儿帝国的废墟中继续他们争夺最高地位的战争,而马拉地人同时正在丧失势力。英国和法国都利用当地人的竞争,满不在乎、几乎是连续不断地进行战争,只有一个目的‐‐为欧洲投资者的利益剥削印度的财富。两国都通过代理机构掩盖它们国家的竞争‐‐法国有法国东印度公司,英国有英国东印度公司(&ldo;约翰公司&rdo;)。英国东印度公司后来成为不平常的组织,拥有了代表主权国家的权力,包括&ldo;同任何非基督教国家&rdo;宣战和媾和的权力。它有自己的军队‐‐由欧洲冒险者和土耳其部队组成,由英国人任指挥官。1754年,英国增派一个正规团第九步兵团(后来的多塞特郡团),驻马德拉斯,使英国的军事影响进一步增长。这成为英国在印度军事行动的骨干。它的许多军官和士兵后来转为公司服役。18世纪中叶,法国及其当地盟友控制了南印度大部;约瑟夫&iddot;杜布雷(参见第十五章→南亚→印度→约瑟夫&iddot;杜布雷侯爵被任命为法属印度总督)是法国在印度所有领地的总督;他的属下查理&iddot;j.p.布西‐卡斯特瑙将军正在德干省的海德拉巴作战。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钟佐 娇颜赋 陛下,你能再靠近一点吗 青梅吃不厌 本想养犬,奈何养攻 正邪要两立 结婚虽可耻但有用[穿书] 神棍档案 考古传奇 八零福运小哑妻 侯门娇女 成吉思汗传:世界历史上的战争之王 宋太祖传奇 贵女重生记 阴间快递员 夜昙一敛三色尘 男神,绰号叫混蛋 娇妾成嫡妻 杠精牌主角受[穿书] 钓系O想撩了我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