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649年年底时,已制造出新式战船三十余艘,大炮也已配齐。混合军装备上陆续投入使用的新式战船,经过训练,已经能熟练驾御这种新式战船了。
混合军三个师,三十余艘新战船仅能装备其中的一个师。张怀德和张勇商议后,决定将这三十艘船均分给三个师,每师分到的船可以装备一个旅,三个旅可以轮流使用、训练。
1650年春,分别驻扎在上海、台湾、海南岛的三个混合师都接到了军事署的命令,让他们出海清剿海盗。具体要求是,派出新式装备旅,分别清除朝鲜航线、吕宋岛航线、马来亚航线上的海盗。
其实准备工作一直在做,到上半年的秋季快结束时,混合军便大致摸清了各条航线上的海盗的情况。因此在接到军事署的命令后,各混合师长官便坐上旗舰,督率新式装备旅出发了。
经过半年的清剿,盘踞在各条航线上的海盗基本被肃清。但是也有漏网之鱼,来自日本的海盗及少数几股他国海盗,见势头不妙,便纷纷逃进日本领海的小岛上躲了起来。
该师长官觉得不便进入日本领海,便向军事署报告了情况,请其定夺。总统府派员赴日本交涉,请其派兵清除领海内之海盗,且表示中国愿意出师协助。同时也暗示,如果日本清剿不力的话,中国水师会自动请缨。
此时,统治日本的是德川幕府的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他自然不愿意中国水师进入日本领海,于是忙承诺清除境内海盗,然后赶紧派兵谴将,严令在数月内将领海内躲藏的海盗清除。日本海盗为祸已久,德川幕府长期放任不管,此时,终于在中国强大水师的威慑下,动手清剿。
到1650年秋季结束时,日本领海内的海盗全部清除。至此,东亚、东南亚的海患消失了,沿海百姓得以安定地生活,商船得以平安地往来,海上贸易日益繁荣。日本、朝鲜、吕宋、马来亚以及中南半岛的沿海百姓及航海商人莫不感谢中国政府及中国水师。(所谓中南半岛,是指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地区,包括越南、缅甸等地。)
第十五章 风正四方
经过三年的恢复、发展,中国显现出了蓬勃的生机,粮食充足,百业兴旺。耕地又增加了不少,高粱、玉米等在北方数省得到推广。随着粮食的增加,红薯不再成为主粮之一,原来耕种红薯的旱地,在收获小麦后可自由地选择后继作物。根据情况可以改种其他杂粮,有些可以灌水变成水田的则可种上中稻。养殖场的耕牛已长成了许多,被分卖到各地,而养殖场中还有更多的耕牛正接近成年。
堤岸、水渠亦得到了整修,米价降至十文一斤,百姓生活日益安定。
在1649年秋季丰收后,国家级元老院便曾提议增加各级官府长官及官员的俸禄。张怀德与顾炎武等商量后,没有采纳。因为国家还是刚开始恢复发展,虽然有所好转但还需谨慎,不宜增加户部开销。对这一点,唐太宗说得最清楚不过,“治国与养病无异也。病人觉愈,弥须将护,若有触犯,必至陨命,治国亦然……”
《汉书。食货志》云:“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无伤而农益劝。”总统府诸官员为此商议过多次。顾炎武提出恢复宋仁宗时的平粜法,设置平粜仓,米甚贱则国家收,甚贵则国家卖。众人均表赞成。
黄宗羲提出,老子曰:“不贵难得之货。”要将这一思想贯彻到全国。比如一些生活中的奢侈品及稀罕之物,上自总统下至百姓都不在意它,不花大价钱去买,商人自然就只贩运日常必须品,获利亦只寻常。从商既然获利寻常,百姓自然不会舍弃本业,去从事末业,衣食自然就丰足。百姓不随便买奢侈品,只买生活必需品,则手中的钱自然就更值钱,且积蓄会增加。而积蓄增加,生活有安全感,便会逐渐购买一些既不奢侈又能改善生活的物品,如此一来,农工商便都能正常发展。众人对此亦是表示赞成。
张怀德则提出不可过多耕种食粮,粮食少了不行,但过剩一样不行。农民收入会降低,积极性会下降,农业生产也会减少。虽然最后可能会达到一个平衡,但在这之前可能会出现大幅的震荡,对百姓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张怀德提议在户部下设立统计司,同时在各省总督府设立统计机构,对各省粮食产量及所需食粮总数进行统计。然后由农部统筹安排,在满足需要且有一定富余的前提下限制粮食产量。同时,在确保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引导农民从事经济作物生产。张怀德的提议是超前的,在众人进行了一番热烈地讨论后,也得以通过。
到1650年秋,张怀德和顾炎武等商议后,觉得中国已步入正轨,正在兴旺发展,可以增加官员们的俸禄了。于是,对各级官员的俸禄进行了调整。镇长的俸禄够养活八口人,县令俸禄够养活十口人,总督及部长俸禄够养活十二口人,署长俸禄够养活十四口人,总统俸禄够养活十六口人。其他府衙官差俸禄也做了相应调整。各级元老院及百姓自无异议,均觉理当如此。
乱世之中,百姓生活困苦,活得没有乐趣,对生死看得很轻。如今,生活安定,日益富庶,百姓们又活得有滋有味了。
早在建国之初,便通过了一条律法,禁止从事有害风化的行业。因此,青楼、赌馆都关了门。百姓生活安定了,需为其考虑有益的娱乐,子曰:“君子德风,小人德草。”朝廷须善加引导才行。张怀德跟黄宗羲、顾炎武等经过商量后,决定在教化署下增设乐府,整理、创作古曲和戏曲。
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乎乐,安上治民莫善乎礼。”乐对社会风俗的影响非常大,古代帝王也非常重视乐的教化作用。诗三百在周时均可配上曲子歌唱,汉代的乐府诗其实也一样,只是后来曲子逐渐失传,人们只知道其文而不晓其曲。
诗经之风、雅、颂三体,文心雕龙这样理解:“夫化偃一国谓之风,风正四方谓之雅,容告神明谓之颂。”就目前而言,风、雅二体之乐是急需的。故此,黄宗羲从诗经风、雅二体中精心挑选了一些出来,让人配上古曲。
在各县学中增加乐师,教县学的学子们唱熟,然后,由学子们去村、镇蒙学中教授童子们歌唱。大人们于蒙童们所唱的这些悠扬的曲调及优美的歌词听得多了,竟也不学自会,风、雅之声遂遍及全国。
但这些毕竟是反映古代生活的词曲,还需要有反映现在生活的词曲。经过商议后,决定恢复周朝的采诗制度,在乐府中增设采诗官。采诗即采集民间之诗,百姓往往会在诗中表达出或讥讽、或赞誉、或哀怨、或愉悦之情,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重要的诗上闻于朝廷,使朝廷能听到民间的声音,了解民间疾苦和朝廷不足。
白居易对周朝的采诗制度是极为推崇的,可惜屡次奏请恢复未被采纳。如今,在黄宗羲的提议下得到了恢复,实在是利国利民之举。乐府负责对采集来的诗进行选择,然后配上悠扬舒缓的曲子,成为新的风体,由乐师教唱。黄宗羲还打算请人从朝廷的角度、写出新的朝堂之诗,作为新的雅体传唱。
戏曲方面,则根据明代大儒王阳明的见解,由乐府将一些关于忠臣孝子之事的戏曲整理出来,让戏曲艺人们排练后,在民间表演。同时禁止演出一些淫靡、低俗的戏曲。另外还有人提议将诸佛、菩萨、高僧、道家诸神仙修行事迹编成戏曲,也得到了采纳。
随着风、雅歌曲及戏曲的传布,百姓愈发敦厚仁爱,好礼让而耻于争讼,民风日渐归于淳朴。
第十六章 清朝改制
中国汉地的民选体系、教政及百姓安乐的生活,亦随着陆上、海上日趋兴旺的贸易,为满州、西藏、新疆、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及东亚、东南亚等地百姓所知悉,受到各地百姓的羡慕和推崇。人们渴望着在本地区也能如中国汉地般,建立以民为重的国家体制。
1950年秋季快结束时,张怀德接到多尔滚的一封密信,他将取消清朝帝制,改名为清国,进行民选,目前正在筹划之中。多尔滚表示,清国成立后,将作为中国的属国,请中国对清朝改制予以支持。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男人的黄金时代 老板这边 员工那边 刘墉育女成功三部曲:再试一次,就成功(节选) 航海归国 脱掉你的"外套":职场无忧心理历练丛书 爱这本书(男替身) 二十几岁,痴迷于学习吧 消失中的江城 撬开富翁的嘴--获悉成功秘诀 鹰之时代 林家工坊 灰烬【西幻NP】 三国天昊传 流浪在三国 [励志]星云大师_宽心 初战销金 遇虎 上门姐夫楚天舒乔诗媛免费阅读无弹窗 人生六部书 有效改变工作哲学和方法-第一次把事情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