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曾国藩却并不觉得不舒服。相反,他越听越觉得这个左宗棠确实名不虚传。此次会面之前,左宗棠之名对曾国藩来说已经如雷贯耳,太多朋友向他介绍过这位&ldo;湖南诸葛亮&rdo;是如何卓绝特出。交谈之中,左宗棠之头脑清晰,气概慷慨,议论明达,言中款要,确实令曾国藩颇为叹服。他在致胡林翼的信中写道:
(腊月)二十一日驰赴省垣,日与张石卿中丞(张亮基)、江岷樵(江忠源)、左季高(左宗棠)三君子感慨深谈,思欲负山驰河,拯吾乡枯瘠于万一。盖无日不共以振刷相勖。
其实,何止曾国藩一见倾心。在会见曾国藩之前,这个小小的乡下举人早已经名满湖湘,令好几位大人物&ldo;一见即惊&rdo;了。二十二年前的道光十年,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丁忧回湘,见到当时年仅十八岁的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农村青年左宗棠,即为其才气所惊,&ldo;以国士相待&rdo;,与他盘旋多日,谈诗论文,还亲自在书架前爬上爬下,挑选自己的藏书借给他看。道光十七年,回到老家的两江总督陶澍见到二十多岁的举人左宗棠,&ldo;一见目为奇才&rdo;,&ldo;竟夕倾谈,相与订交而别&rdo;。不久又和他订下了儿女亲家。道光二十九年,云贵总督林则徐回家途中,也因为闻听左的大名,特意邀左到湘江边一叙。林则徐&ldo;一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宴谈达曙乃别&rdo;。
令这些阅人无数的官场大僚不约而同地倾倒如此,左宗棠的才华横溢可想而知。太平军起之际,湖南巡抚张亮基派人三顾茅庐,把他请出了山,通省要务,概以任之。虽然身份仅为一名师爷,却实际负担起全省军政要务,在湖南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张亮基反倒成了一块牌位。
制军于军谋一切,专委之我;又各州县公事票启,皆我一手批答。
曾国藩虽然是高居二品的京官,但想在地方上开辟一番事业,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他毕竟是在籍官员,而不是实任官员。现官不如现管,如果湖南地方官员不大力配合他,无职无权的他寸步难行。因此,对这个小小举人,曾国藩极为尊重,言必称兄。不论大小事情,无不虚心请教。他相信,有这位明敏强毅的师爷帮忙,他在湖南办理团练,一定会相当顺利。
二
然而,左宗棠对曾国藩的印象,却有一点复杂。
作为如今朝中官位最高、声誉最好的湖南籍官员,曾国藩早已为湖南通省士林所景仰。在见面以前,左宗棠也听许多朋友夸赞曾国藩学问如何精深,品格如何方正。一见面,左宗棠并没有失望。人言曾国藩&ldo;向无大僚尊贵之习&rdo;,此言确实不虚。二品大员曾国藩没有一点官架子。他看起来更像一介循循儒生,衣着简朴,神态谦逊,一脸书生之气。
而曾国藩言谈中所表现出的强烈担当意识,更让左宗棠刮目相看。晚清天下滔滔,官员们以敷衍塞责为能。在这种黑暗污浊的大背景下,曾国藩以清新方正之姿进入左宗棠的视野,如同鲍鱼之肆中吹入一股清风,不能不令左宗棠意外而且欣喜。因为曾氏的&ldo;正派&rdo;,&ldo;肯任事&rdo;,他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左宗棠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对曾国藩的第一印象说:
曾涤生侍郎来此帮办团防。其人正派而肯任事,但才具稍欠开展。与仆甚相得,惜其来之迟也。
这个第一印象应该说是相当不错的。但是我们要注意其中的这样一句话:&ldo;才具稍欠开展。&rdo;初次接谈,左宗棠就得出了曾氏才略平平的结论。这句评价奠定他对曾国藩一生轻视态度的基础。
在别人眼里雄才大略的曾国藩,何以在左宗棠眼里却&ldo;才具稍欠开展&rdo;呢?
三
曾国藩确实不是那种让人&ldo;一见即惊&rdo;的人。乍一接触,你不但会觉得他并无什么出众之处,甚至还会认为他有点笨头笨脑。许多人一见到曾国藩,都觉得有点失望。方宗诚见到晚年的曾国藩,觉得他不像一位总督和将领,而像一位土里土气的乡村老教师:&ldo;宽大和平,不自矜伐,望之如一老教师耳。&rdo;而后来英国人戈登见到曾国藩时,也大感失望:&ldo;曾国藩却是中等个子,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举止行动表现出优柔寡断的样子‐‐这与他过去的历史是不相符合的;他的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rdo;
如果测智商的话,曾国藩肯定不如左宗棠。左宗棠十五岁就中了秀才,而曾国藩前后足足考了七次,二十三岁才中了个秀才,而且还是全县倒数第二名。梁启超说:&ldo;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rdo;曾国藩自己也说:&ldo;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rdo;身上没有一点&ldo;天才范儿&rdo;。
另外,曾国藩是典型的黏液质性格,这种人的特点是反应缓慢,行动拘执,谨慎内向,凡事只肯说三分话。他观察思考得比一般人细,下判断也比一般人要慢。周腾虎曾经说曾国藩&ldo;儒缓不及事&rdo;。他的学生李鸿章也当面指出他病在&ldo;儒缓&rdo;:&ldo;少荃论余之短处,总是儒缓。&rdo;他对周李二人的判断是首肯的,说&ldo;余亦深以舒缓自愧&rdo;,&ldo;驽缓多病,百无一成&rdo;。这种性格特点更加重了他的&ldo;笨拙&rdo;,使他眼中乏精悍之气,面上无果决之容。在左宗棠滔滔不绝指划天下之时,他只是默默倾听,认真思考,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贡献出什么高明的见解。因此左宗棠才得出了&ldo;才具稍欠开展&rdo;的第一印象。
四
曾、左二人的首次合作却是十分顺利的。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曾国藩俯察天下大势,判定清王朝正规军队已经彻底腐败,要想平定太平天国,必须赤地立新,编练一支全新的武装。所以到长沙不久,他就上了一道后来被认为是湘军成立之标志的奏折:
今欲改弦更张,总宜以练兵为要务。臣拟现在训练章程,宜参仿前明戚继光、近人傅鼐成法。
但人们很少注意到,就在曾国藩上这道著名的折子前三天,湖南巡抚张亮基也上过一道内容相似的折子,提出:
委明干官绅,选募……乡勇一二千名,即由绅士管带,仿前明戚继光束伍之法行之。所费不及客兵之半,遇有缓急,较客兵尤为可恃。
也就是说,委任明达干练之人,仿效戚继光练兵之法,练成一支精兵。所费既省,一遇缓急,又比从外省调来的&ldo;客兵&rdo;管用。
我们知道,所谓张亮基的折子,其实就是左宗棠的折子。两道折子思路、措施乃至用词(&ldo;仿前明戚继光&rdo;)如此相似,说明&ldo;湘军&rdo;的发明权不能由曾国藩独占,应该是曾左二人充分磋商后的产物。
除此之外,二人还在另一个问题上不谋而合,那就是要加强湖南防卫,应该从扫清湖南境内的土匪入手。这样,如果太平军再次进入湖南,才不会得到湖南本省土匪的呼应。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 宫女她每天都在社死的路上 藏住满分甜 反攻[星际] 三线玩家 清城月 穿成霸总的娇气包闺女 截胡 我捡破烂就能变强 封敛雪印 将军夫人她人美路子野 辉煌三国 高武:我以仙法护华夏 可以给我你的校牌吗 甘味橘 喜欢你不是两三天 史上最怂阿飘 [清]重生之反派女配 皇后有个造梦空间 凤凰落地不如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