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鸿小说网

京鸿小说网>曾国藩的正面与反面 > 第42章(第1页)

第42章(第1页)

报销就要不可避免地遇到&ldo;部费&rdo;问题。

按照清代财务制度,曾国藩需要先将这些年来的军费开支逐项进行统计,编成清册,送交户部。户部要对报销清册进行审查,检查有无&ldo;以少作多、以贱作贵、数目不符、核估不实&rdo;等&ldo;虚开浮估&rdo;的情况,如发现此类情况,则要退回重报。审查合格,才呈报皇帝予以报销。

因此,报销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户部的态度。如果户部高抬贵手,什么不合规定的费用都能报销;如果他们鸡蛋里找骨头,再光明正大的支出也过不了他们的审计关。那么,户部的态度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视&ldo;部费&rdo;多少而定。

各地为了顺利报销,要在户部花掉一笔专门的活动经费,这笔经费就叫&ldo;部费&rdo;。&ldo;部费&rdo;主要落在具体经办的&ldo;书吏&rdo;也就是办事员的腰包。这也有情可原,因为这些书吏们没有工资,专靠这项灰色收入谋生。

不过他们的胃口实在是太大了。曾国藩托李鸿章打听一下户部打算要多少部费,李鸿章回信说:

报销一节……托人探询,则部吏所欲甚奢。虽一厘三毫无可再减。……皖苏两局前后数年用饷约三千万,则须银近四十万。如何筹措,亦殊不值细绎。……若辈欲壑,真难厌也。

也就是说,李鸿章托人去找户部的书吏,探探他们的口风。反馈回来的消息说,书吏们要一厘三毫的回扣,也就是报销一百两给一两三钱。曾国藩需要报销的军费总额是三千多万两银子,按一厘三毫算&ldo;部费&rdo;需要四十万两。

曾国藩一听,也吓了一跳。四十万之巨,无论如何是不能答应的。怎么办呢?只有继续公关。曾国藩命江宁(南京)布政使李宗羲托人,李又托了一个叫许缘仲的人出面和户部书吏接洽,做了大量工作,讨价还价的结果是给八万两,显然书吏做了极大让步。

恰好在这时,中枢的批复到了。出于对他们平定太平天国、捻军的卓越功勋,皇帝(实际是太后)同意他们免于报销,曾国藩对此感激涕零,同治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在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说:

折弁刘高山归,报销折奉批旨:&ldo;着照所请,该部知道。&rdo;竟不复部核议,殊属旷典。前雨亭方伯托许缘仲关说部中书吏,余与李相前后军饷三千余万,拟花部费银八万两。今虽得此恩旨,不复部议,而许缘仲所托部吏拟姑听之,不遽翻异前说。但八万已嫌太多,不可再加丝毫。

他对此&ldo;感激次骨,较之得高爵穹官,其感百倍过之&rdo;。按理说,皇帝发了话,这八万两就可以省下了。不过,曾国藩却说,这说好的八万两银子&ldo;部费&rdo;还是照给。因为阎王好见小鬼难搪,他怕户部这些书吏以后会借故找他的麻烦。

那么,以上这些开支,钱都是从哪来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同治七年底那一万四千两别敬的开支来源。

那一次北京之行,曾国藩花费了两万两。除了一万四千两别敬,&ldo;合之捐款及杂费凡万六千下上,加以用度千余金,再带二千余金赴官,共用二万两&rdo;。这笔巨款的来源,曾国藩说得很清楚:&ldo;已写信寄应敏斋,由作梅于余所存缉私经费项下提出归款。&rdo;

&ldo;缉私经费&rdo;出自两淮盐运司。管理盐业的一个重要手段是&ldo;缉拿私盐&rdo;,以保障官盐的销售。所以盐运司每年都会提出一大笔经费用来缉私。不过缉私只是&ldo;缉私经费&rdo;的用途之一,其实盐运司许多不好处理的开支,都用&ldo;缉私经费&rdo;的名义。比如他们每年&ldo;孝敬&rdo;给两江总督的&ldo;陋规&rdo;,也以这个名义致送。

从同治七年十一月初八日曾国藩信中&ldo;运司派曾德麟解到缉私经费二千余金&rdo;来看,盐运司定期会给曾国藩送来&ldo;缉私经费&rdo;,曾国藩将其都存放在&ldo;后路粮台&rdo;,&ldo;吾令其解金陵后路粮台&rdo;。此外,上海海关每月也要送公费给他。同信之中,曾国藩说:&ldo;存于作梅台中(即后路粮台)者,系运司缉私经费及沪关月送公费(现闻近三万金),为余此次进京之用(连来往途费恐近两万)。&rdo;后来同治八年二月初三日信中又说:&ldo;后路粮台所存缉私经费,除在京兑用二万外,计尚有万余金,此外淮北公费尚有应解余者(十月间书办曾拟札稿去提,余未判行)……&rdo;

从这封信的前后文推测,曾国藩在&ldo;后路粮台&rdo;也就是自己的财政司中建有一个&ldo;小金库&rdo;。盐运司送的&ldo;缉私经费&rdo;,上海海关、淮北海关等几个海关送的&ldo;公费&rdo;,就是曾国藩这个&ldo;小金库&rdo;的金钱来源。而其用途,则主要供曾国藩官场应酬打点之用。曾国藩同治七年底进京,一路路费和生活费,在京中送礼所用,再加上带到直隶总督府的两千两零花钱,全系&ldo;小金库&rdo;中的钱,或者说是公款,并没有动用自己的&ldo;养廉银&rdo;。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测,同治三年他送乡试主考的钱,以及同治九年送给&ldo;小钦差&rdo;的&ldo;程仪&rdo;,也应该出自这里。

曾国藩的养廉银则存放在布政使衙门,主要供自己家庭开支所用。同信之中,他交代曾纪泽说:

吾之银存于雨亭署内(即江宁布政使李宗羲处)者,系养廉(已有万八千余),尔尽可取用。

同治八年正月二十二日,他在给曾纪泽的信中说:&ldo;尔等进京,可至雨亭处取养廉数千金作为途费。&rdo;可见,曾国藩家人进京的路费是动用养廉,而不是小金库的钱。

由此,我们大致可以判断曾国藩是怎么区别&ldo;陋规&rdo;与&ldo;养廉&rdo;的用途的。&ldo;因公&rdo;而产生的官场应酬,出自&ldo;小金库&rdo;。自己家人的生活日用,以及自己馈赠亲朋好友的钱,则出自养廉。方宗诚的总结大抵合乎事实:

两江总督廉俸之外,又有办公费(即&ldo;小金库&rdo;),每岁万金。公在金陵,凡署中食用以及馈遗亲戚故旧,皆取诸廉俸,其办公费则尽存粮台,非公事不动用。

&ldo;小金库&rdo;加&ldo;养廉银&rdo;,这就是曾国藩在两江的个人财政来源。到了直隶后,来源结构也大抵相当,只不过&ldo;缉私经费&rdo;换成了&ldo;盐规&rdo;。到了直隶之后,曾国藩在信中对儿子谈及个人支出的打算:

直督养廉银壹万五千两,盐院入款银近二万两,其名目尚不如两江缉私经费之正大。而刘印渠号为清正,亦曾取用。

也就是说,直隶总督主要个人收入为养廉银一万五千两,此外还盐规二万两。这二万两盐规,就好比两江的缉私经费,是供给总督个人花用的。因此总督的收入来源总计三万五千两。而曾国藩自己测算每年大约需花掉二万二三千两,这样,每年还可以省下一万多两:

余计每年出款须用二万二三千金,除养廉外,只须用盐院所入七八千金,尚可剩出万余金。

在曾国藩北上就任直隶总督之际,&ldo;后路粮台&rdo;的&ldo;小金库&rdo;共存了三万两左右。如前所述,这三万两小金库在北京只花掉了两万,还剩下一万怎么办呢?按官场惯例,这一万多,曾国藩完全可以携归家里。不过他却不想这样做。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封敛雪印  高武:我以仙法护华夏  穿成霸总的娇气包闺女  辉煌三国  藏住满分甜  反攻[星际]  我捡破烂就能变强  可以给我你的校牌吗  喜欢你不是两三天  凤凰落地不如鸡  宫女她每天都在社死的路上  清城月  将军夫人她人美路子野  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  皇后有个造梦空间  [清]重生之反派女配  史上最怂阿飘  甘味橘  三线玩家  截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