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诚恳切道:&ldo;赵公子,我们王爷实在是个难得的明主。&rdo;
贾环乃拱手道:&ldo;范兄,实不相瞒,小子今年只得十六岁,不过出门走走看看,尚未有择主之意。&rdo;范诚便有几分失望。贾环又说,&ldo;庐王能有范先生这般幕僚、听说了个可能有本事的人便立时替他张罗联络,实在好运气。&rdo;
范诚苦笑道:&ldo;赵公子,我范某才学平平,我心里是知道的。受王爷知遇之恩无以为报,故此才有心替主求贤。冒昧了。&rdo;遂站起来作了个揖要走。
贾环哪能让他就这么走了?正愁搭不上岳家呢。忙笑说:&ldo;范兄倒是与令尊一般的撇脱性子。既相逢有缘,喝杯酒水、吃顿便饭何妨。晚生请客如何?只当是答谢令尊荐的红酥鲫鱼。&rdo;
范诚顿觉事有转机,大喜,拱手道:&ldo;既如此,就恭敬不如从命了!&rdo;
正文第315章
却说庐王下头一位幕僚范诚先生有意为主求贤,寻上了贾环。贾环借请人家吃饭之机随意卖弄了些见识,愈发引得范诚替他主公求贤若渴了。
吃罢午饭,范诚立时往庐王府上去了一趟,细细将此人回给庐王。庐王之舅父曾椟便催预备车马去访这个赵三,庐王却道:&ldo;人家已拒过了,纵要访他也不便这会子就去,不然死皮赖脸的多讨人嫌。&rdo;
曾椟道:&ldo;王爷,诚能动人。昔年刘玄德三顾茅庐,方请得诸葛孔明出山相助。&rdo;
庐王道:&ldo;诸葛亮那是摆架子的,他早有决断要跟着刘备,与三顾并不相干。若换了曹操请他三十回他也不会去。&rdo;
曾椟皱眉:&ldo;王爷哪里听来的闲话?&rdo;
&ldo;贾琮先生说的。&rdo;庐王道,&ldo;旧年在京中的时候,他与环先生一道领着我玩儿,因听了一出白帝托孤,他想到这一节上随口而言。&rdo;
曾椟忙说:&ldo;曹操乃汉贼,诸葛亮为汉室忠良,自然不会助他。&rdo;
庐王道:&ldo;不是。曹操徐州屠城,灭了琅琊诸葛家的族,他二人有血海深仇。诸葛亮在天下诸侯中特挑了刘备为主,便是想辅佐他灭曹报仇。可叹六伐中原不成,含恨而终。&rdo;这话是贾琮信口雌黄的,庐王年岁小记性好,记住了。
曾椟无语,好一会子又劝道:&ldo;这位赵先生实在人才难得,王爷纵不这会子便收了来,去见上一见、请教一番也是好的。&rdo;
庐王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处置,便糊弄了他们几句,回头寻个了空子溜到后头去见他姐姐。
建安公主听罢,思忖片刻,让他再从头细说一遍。庐王遂又细说了一遍。建安公主站起来扶案想了半日,又问那人什么模样。庐王&ldo;哎呀&rdo;一声:&ldo;忘了问了。&rdo;遂命人去问范诚赵三的模样,高矮胖瘦等等。
过一时去问的小太监回来了,道:&ldo;范大人说,赵三公子身高七尺,虎背熊腰,面庞有些黑,气度儒雅不凡。&rdo;
建安公主道:&ldo;你再去问他,赵三公子比曾家四表哥是胖是瘦?是高是矮?背影看着像是习文的还是习武的?&rdo;那小太监才跑了两步,她又喊,&ldo;回来!&rdo;小太监回来了。建安公主吩咐道:&ldo;除了这个,再让范大人将赵三说的每一句话都给写下来呈给王爷。他父亲如记得前几日的话也烦劳他写下来,有多少写多少。切记,须得是原话。&rdo;小太监又应一声去了。
庐王奇道:&ldo;姐姐,你要原话作甚?&rdo;
建安公主瞥了他一眼:&ldo;有勇有谋、亦稳亦动。如此赞誉你一个小小孩童哪里当得起?若非是捧杀你……就是偏心你。&rdo;
庐王一愣:&ldo;他认识我么?为何偏心我?&rdo;建安公主只不言语。他又笑道:&ldo;免除盐课之事本是姐姐的主意。&rdo;
建安公主抚了抚他的头道:&ldo;我也有主意,舅舅也有主意,终究还得你拿主意。&rdo;
庐王道:&ldo;旧年在京中两位贾先生都叮嘱我,姐姐比舅舅英明、千万记得听姐姐的。&rdo;建安公主侧头看窗,悄然莞尔。
直至近晚饭时分范诚方将他与他爹听到的赵三语录写了出来,亲送到庐王府上,又说:&ldo;赵三先生比曾四爷略高点子,并胖了约莫两圈儿。虽平素皆穿着儒生袍,背后瞧着委实像是个习武的。&rdo;庐王并不知道他姐姐要这个做甚,一股脑儿送到建安公主院中去了。
建安公主听见&ldo;胖了约莫两圈儿&rdo;便笑。待看完赵三语录,含笑对送信的小太监道:&ldo;回去告诉你们王爷,这位赵三先生既说了不过是来逛逛、不着急择主,咱们也不用这么着急。他若有心,早晚还会来的。我夜观天象,此人是个热心肠。这几日如有决断不了或是没有主意之事,趁着他还没走,可烦劳范大人拿去请教他。&rdo;小太监记下走了。
庐王还小,&ldo;姐姐说的都对。&rdo;范诚是个老实人,&ldo;王爷说的都是。&rdo;故此范诚次日一大早便捧了几本公文上贾环住的客栈登门拜访去了,只说求赵先生指点一二。贾环乐得给小舅子帮忙,并连逛了数日也没了兴致,便当真打开来瞧。
头一桩是个案子。有个富户死了,只得一子年方八岁,乃是小妾所生。那大妇说小妾与家中的仆人有私,想把小妾卖了。儿子不肯,说大妇诬陷他母亲。此事虽小,民间议论纷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官家如何处置皆不是。
贾环道:&ldo;这有什么好辩的?大妇非要卖那小妾,无非是恐怕来日儿子长大了、小妾爬到自己头上去。她若连儿子一道卖了,又怕她亡夫的兄弟叔伯要来吞占家产。悉数是钱财之事,与是非无干。你告诉那大妇,这孩子已经八岁了,不是三岁两岁。若卖了他生母,等来日他长大了必会报复,就不只是爬到头上那么简单了。不如他们母子议和,家产一人一半,井水不犯河水。她若愿意,让儿子代父给她一封休书许她改嫁,又得了钱财又得了自由,岂不好?&rdo;
范诚皱眉道:&ldo;如此一来,岂非要败坏民风?&rdo;
贾环道:&ldo;这不是民风,是人性。倘若怕败坏民风,寻个不大老实的庵堂‐‐世上有老实的和尚姑子就有不老实的‐‐让那大妇出家为尼。过了个月风头去了她再还俗便是。连头都不用剃,带发修行就好。&rdo;
范诚摇头道:&ldo;不妥。倘若那小妾当真与人有私,岂非冤枉了这大妇?&rdo;
贾环道:&ldo;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等事谁管的了?那小妾又不是书快论坛的大小姐,没念过女则女诫。就算是真的,若将她卖了,这个儿子来日一样会报复大妇。&rdo;
范诚道:&ldo;只将道理同他说明白,他便知道是他母亲之过了。&rdo;
贾环道:&ldo;你说一万遍他也必认定他母亲是冤枉的,你说得越多他心里越以为嫡母对官家诬陷他母亲、来日报复得越狠厉。再说,你就知道他十年之后会长成公正贤明之人?&rdo;
范诚一怔。
贾环道:&ldo;倘若人人公正贤明,世道岂能是如今这模样。范先生,天下万民,念过书的有几个?十之一二只怕都没有。&rdo;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红楼之贵妃是个小花精 如凶鸟忌讳之物(刀城言系列之二) 吃蜜[穿书] 熊猫身后的野狼 若是我闻卿有意 喂养一只乖软小吸血鬼 我们台湾这些年 到清当自强 宠宠于怀 渣A捡到死对头Omega后 重生之时尚达人 大将军的小竹马 卧底记者 穿成战神文苦命闺女 盛夏晚晴天 任务7 勃朗特三姐妹传 穿成顶级Alpha的烦恼,你们不懂 心机女配的逆袭 关爱牙齿更关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