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一声“吱呀”,走进一个人来。在儿子女儿眼里,走进来的人一定是个眉清目秀、毫无病态的小老头儿(不仔细看,镜片后面他过分专注、旁若无人的目光是看不出大问题的)。要不是他大衣里露出了白底蓝条的病号服,豆豆和他妹妹一定会把他当成另一个探病家属,或院方工作人员。就在儿子女儿的观察下,小老头儿朝婷婷微微一笑,扬扬手中的一块石头。他一面微笑一面还说他到处在找婷婷,因为他急着给她看他的新作品。
豆豆和许含笑马上又来看母亲:好一个不乖的撒谎的母亲!骗她的晚辈家长,说刚才两个篆刻是女病友的手艺!
婷婷一侧面颊给儿女的怒目瞪得发红,更加光润。她从住进医院到眼下,一年多没添一根褶子,似乎做疯人心智停止长进,反而返璞归真,老定了格。她也对他笑了笑,笑着她就想,糟了,不该用这种式样的笑!完全忘了儿子女儿眼睁睁看着呢。在这位小老头儿眼中,什么都是不可视的,隐形的,只有他正对面的婷婷和他自己存在。
“这位是?……”儿子捉拿到了什么似的问。
“张书阁先生。”婷婷对儿子、女儿介绍。
“张亦武。毛主席说‘要武么!’那天我在天安门城楼下。”老张说道。
小老头儿是当年的热血青年。儿女们又相互对了一下眼神。
“西泠印社邀请我参加篆刻研讨会,”他对豆豆和含笑说,“去杭州。”
“什么时候去?”婷婷一下子从椅子上站起来。
“去年。我没去。他们要我自己掏腰包买飞机票。我就没去。不过呢……”他转向婷婷。
婷婷已经又坐回了椅子。豆豆和含笑是母亲心理活动的目击者:她怎样对老头儿先是紧张后是松弛,知道他不会突然去杭州了,一阵由衷的释然,从内到外的释然。并且还企图隐瞒真相。真相就是这个疯老头儿以篆刻向她献殷勤。婷婷是懂得自己儿女的,他们是她身上掉下的肉,她怎么不懂他们此刻怎样为母亲担忧?
那个春节前,她被迫出院了。豆豆和女朋友来为她办的出院手续。好突然啊,轮到她知道时就剩下“收拾一下东西,车在楼下等着呢”。
婷婷想起她进来时也相当突然。她在老张问她病情时,把自己如何入院的经过告诉了他。后来他还问:难道她真的会发歇斯底里?她不得不一再把据孩子们所说的情景告诉他:她在街上吃了一碗炒肝,回到家胃里难受,突然想到卖炒肝的人面熟。她琢磨那人接受了谁的指令,在炒肝里下了药,所以她一碗一碗地喝肥皂水,再一碗一碗地呕吐出去,谁不让她喝、吐,她就跟那人掰扯。她多次向张亦武叙述,却不告诉他那个买通了炒肝师傅的人是谁。她只说那是“一个姓许的”。老张问她相信不相信她孩子的话,她傻了。她从来没想过孩子们有可能不说真话,有可能诬告她“歇斯底里”。
婷婷来不及向老张道别,就被豆豆和女朋友接回家了。那不再是她的家,已经是豆豆和含笑的家。两个卧室一个挂着男歌星的照片,一个堆满电脑书籍、电脑部件——豆豆开了个电脑维修店,有时半夜也被电话叫醒去给什么网吧的电脑看急诊。婷婷的床摆在客厅兼饭厅里,所以准确地说半夜是她被电话叫醒而豆豆又被她叫醒。
春节没了她,老张更没了节日可过。婷婷想到这个仅仅交往了不到一年的朋友,眼泪就会汪起来。巧克力的头像和名字都融化得模糊了,也许她在他心里也会模糊。疯子把过去、今天、未来容易弄混,疯子们的记忆常常被人们否定,而人们一否定,他们自己就跟着否定了。她悄悄买了两盒点心,江米条、蜜三刀、开口笑,装成一盒,豌豆黄、艾窝窝装成另一盒。豆豆每两三天给她一点钱,由她掌管家里的食品开销,她便克扣一点,积攒起来,置办了这份礼。去探望老张不能没有点心匣子。
许含笑下班回家是哥哥去接的。哥哥是一家之长,所以负责接这个送那个。他有三万块的一辆车,妹妹就不用做汽车站上黑压压的、冻得直蹦的等车人群中的一员了。许含笑马上发现了藏在电视柜下面的两个点心匣子。她拎出它们来,剪开绳子,揭开盖子,一看,咯咯地乐了。谁会吃这么土的点心?在“哈根达斯”“星巴克”年代,它们该是点心文物了。不过那也不妨碍她闲磨牙,她和哥哥的女朋友看电视正缺磨牙的,一晚上江米条就没了。
第二天晚上蜜三刀也没了。
第三天晚上兄妹两人都不回家。她把晚饭热了又热,终于等到了豆豆。豆豆自己去买了两大包菜,包括一截肠,一块卤猪肝,一只烧鸡。他是怕母亲再次从菜金中渔利。含笑回来时,身后跟着一个又高又胖的老头儿,秃头也又圆又大。相对儿子和女儿管老张叫“小老头儿”,婷婷在心里称他为“大老头儿”。她不知女儿怎么会跟一个大老头儿建立交情,所以连个座也不给大老头儿让。含笑介绍大老头儿姓魏,是某某出版社的退休编辑。婷婷发现女儿只对她一个人介绍,那就是说豆豆是不必介绍的,也就是说豆豆是认识(至少知道)大老头儿的,也就是说含笑把大老头儿带回来是冲她婷婷来的。
婷婷马上对自己的病情好转又有了新认识:她真的康复了哩,连儿女们的合谋都在数十秒钟内被她分析出来,识破了。
当然,婷婷是个乖母亲,她不会得罪老头儿从而惹儿子女儿生气的。连儿子女儿现在还把姓许的当爸,跟他亲热,她都不吭气。她深知自己是有病的人。认了自己的病就跟“文革”中认了自己的罪一样,不乱说乱动,乖乖做人,争取早日回归到正常人(革命群众)的队伍里去。
姓魏的大老头儿坐下来和她以及儿女们一块儿吃晚饭。她的手在桌上被他的手碰了一下。她心里一惊:哪里是被手碰了?明明是被锉刀碰了。一把皮肉磨砺而成的锉刀,热乎乎的。儿子女儿都管他叫“魏老师”,而她心里想,他更像个“魏师傅”。
后来果真证明她虽然有病,判断人还是准确的。大老头儿在出版社的仓库工作,每天搬的书一个最有学问的人一辈子都读不完。他的手时刻要系绳子、解绳子,皮肉磨成钢铁。到了婷婷搞清楚这一点的时候,魏老头儿已上家里来过三趟:修水管一趟,修抽水马桶一趟。魏老头儿倒不虚,自己更正了儿子豆豆对他介绍的误差。
她只好跟儿子和女儿直言。她叫他们别费心了,自己奔六十的人难道不会自由恋爱?难道她长得跟“六必居”腌萝卜似的抽成一团了?
豆豆说她是有病的人,必须找一个魏老师那样厚道实诚又有把力气的人,不然把母亲嫁出去,他和妹妹能省心能不心疼能不麻烦不断吗?再说母亲一个月只能拿八百元,怎么独立门户一个人过?现在租最差的房也得上千。
婷婷第二天来到区文化馆。她在那儿工作已经是两个馆长之前的事。区文化馆的人告诉她,她并没有工资存在那里,全让她的儿女取走了。她知道自己得这样的病也像“文革”中的黑五类一样讨厌,总是连累家庭,所以儿子女儿用她那点工资给他们自己做点补偿也应当。她要自己做个很乖的母亲,千万不跟他们去提钱这件事。没钱就没钱吧,她两手空空也可以去看望老张。两手空空也是可以跟他一块儿守岁的。
于是她搬出了她曾经的自行车。好在孩子们都特别忙,顾不上管她,她可以偶然不乖一下。自行车老了,每个关节都痛,像所有老了的人类成员一样,它的每一个动作,那些关节都会大大作响。
她骑着有严重关节炎的老自行车往北去。北京冬天的风都是来自北边。她两个朝北的膝盖骨首先冷下去,越来越冷。冷冷就没知觉了。她朝着北的脸孔在口罩下由冷变热,口罩下开着个小澡堂似的,脸泡在热水里似的。听儿子和女儿以及朋友们讲过蒸汽浴,大概口罩下的脸就在享受蒸汽浴。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兄弟 吴川是个黄女孩(出书版) 铁梨花 一九八六年 无出路咖啡馆 我微笑,是为了你微笑 谁家有女初长成 十个词汇里的中国 白蛇 雪地里的蜗牛奄列(都会爱情系列) 许三观卖血记 幸福鱼面颊 毕业歌(出书版)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一个女人的史诗 余华短篇集 在细雨中呼喊 也是亚当,也是夏娃 穗子物语 无非男女(出书版)